推荐阅读:【关键词】跨文化传播;《对照记》;传播策略 跨文化传播是通过电视媒体介质进行的传播活动,而中国纪录片的跨文化传播主要是指中国纪录片在不同国家民族进行传播。电视纪录片记载着文化的变迁,为了达到更加了解,相互适应,进而消除文化差异的传播效果。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对照记》;传播策略
跨文化传播是通过电视媒体介质进行的传播活动,而中国纪录片的跨文化传播主要是指中国纪录片在不同国家民族进行传播。电视纪录片记载着文化的变迁,为了达到更加了解,相互适应,进而消除文化差异的传播效果。
一、题材深入人心,引起共鸣
我国在近些年对外传播的一些纪录片作品主要以文献政治、历史题材的较多。比如《望长城》、《故宫》、《敦煌》和《颐和园》等。这些片子对于中国来说拥有着一种自豪感。但作为对外传播的文化影片,要让国际受众接受这样的片子却比较困难。尽管这些纪录片投入相对较大,但由于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他们与我们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不同的历史,相对于国内民众来说,很难了解这些片子之后的深刻的意义,所以纪录片的题材如何选择一直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
纪录片对外传播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就是国语狭窄的选材范围,选题较为单一。在九十年代以后,纪录片开始记录人的生存状况,这是一个飞跃;再后来对外传播的纪录片大部分是一种政治历史的东西。多数国外纪录片专家反映,对中国的旧历史文化外国人都有所了解,他们更想知道的是现代中国发生的社会变化,文化变化,或者一些尖锐的社会问题。
外国人跟中国人一样,都喜欢看到贴近中国人民内心和情感、反映出中国独特有趣的文化艺术和生活变化的一些纪录片。《对照记:犹在镜中》也显得比较特别。本片的选题比较新颖突出:一个上世纪的国外摄影师在当时那个年代的上海所拍的照片,那是对美的一种记录,是对那时候人物的追寻,也是对当时文化的一种追寻。通过照片来传递中国老上海的故事、老上海的美,对受众来说是特别的。
另一方面,现在国外的纪录片所关注的是自然生态的题材比较多。这些纪录片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技术要求高并且制作周期也很长,而这些在中国纪录片中并不是非常有优势。一方面我们要提高我们的制作水平,将中国展示给世界;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加大对纪录片的投入,选择更好的题材。《对照记:犹在镜中》资金投入并没有很多,只是通过一次偶然的微博转发开始的。所以我们在创作影片时,更需要留心的是身边的美好有价值的人和物。
二、本土文化与世界文化的接轨
中国的纪录片所展示的中国文化,很大程度上对国外的受众来说是很难理解的。纪录片过于本土化的信息是不利于跨文化传播的,要想更好的对外传播应该将纪录片的文化信息、艺术信息和影响信息与国际化结合,将具有本土性特色的东西国际化,让国外的受众也能解读我们的文化信息。我们一边要保持自己的文化特色,将自己的文化传出去,同时也要兼顾与世界文化相互沟通相互融合,与国际接轨。片中出现的一对夫妇不离不弃的中国爱情、一对母子相互依靠的亲情以及沈石蒂自己的爱情,都是中西方爱情观的碰撞。片中有一个词,叫“fushion”,意为“融合”,说的就是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的碰撞,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碰撞,现代文明与古代文明的碰撞,它们相互碰撞并最终让文化接轨。
三、纪录片的娱乐化
不管是电影、电视剧还是纪录片,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娱乐化。我们在表达所要传递的信息的同时,对受众来说它们可能只是娱乐消遣的一部分。游戏是人生来的天性。美国学者威廉姆.斯蒂芬森也认为大众传播是一种游戏,是普通人在业余时间以主体方式进行自由体验的一种娱乐。
该纪录片始于微博,刚开始就是一个活动:希望大家找到沈石蒂照片里面的人。一个有意思的活动激发了网友对上个世纪上海的好奇,他们从中看到了当时的时尚。整个纪录片的风格也很具有娱乐性,用微博里面的用户留言将记录片串起来,创新式的采用了网友自己录的音频,使得该片变得有趣、真实、贴近大众。该片打破了传统的模式,首先在色调的处理上就很特别,采用黑色调。这样的色调仿佛带我们进入了老上海,也进入了沈石蒂当时的生活状态,让我们感受到了复古的环境。
在全球化社会,各国文化间的矛盾与交融在所难免,稍微一点失误就可能给祖国带来难以挽回的文化影响,从而改变其他国家民众对中国的看法。利用纪录片的真实情感等特性来反映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精髓,还需要通过让人耳目一新的表现手法给与观众震撼,从而留下深刻不可磨灭的印象。只有如此才能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塑造出良好的国家形象,为中国文化走向全世界架起坚固的桥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