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摘要: 围绕当前山东省国家高新区创新驱动机制,从科技活动人员、科技活动经费、从业人员和RD内部经费为自变量(X),计算其定量关系。由于2008年山东省仅有5家国家高新区,即济南、青岛、淄博、潍坊、威海,因此仅将这五家高新区作为分析样本。由于北京中关
摘要: 围绕当前山东省国家高新区创新驱动机制,从科技活动人员、科技活动经费、从业人员和R&D内部经费等影响高新区发展的机制角度,对山东省国家高新区创新驱动能力进行了评价,并对创新驱动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提升高新区创新驱动能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新区 ;创新驱动;山东省
1 引言
2015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办好国家高新区,发挥集聚创新要素的领头羊作用”。山东省共有九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能够充分发挥出它们在转型升级时期的集聚创新要素的领头羊作用至关重要。因此,本文从山东省国家高新区的创新发展机制的角度,分析影响高新区创新驱动的要素,对山东省发展方式转变以及建设创新型省份战略任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本研究首先运用经济计量法来较为精确地探讨高新区发展的内在驱动机制;然后借鉴指标权重法中已有指标体系的研究结论,通过比较分析,探明影响山东省国家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的主要因素,并在以上研究分析地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2 山东国家高新区创新驱动能力评价
2.1 基本情况分析
创新驱动可以理解为利用知识、技术、企业组织制度和商业模式等创新要素,对现有的资本、劳动力、物质资源等有形要素进行新组合,以创新的知识和技术改造物质资本、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科学管理。各种物质要素经过新知识和新发明的介入和组合提高了创新能力,从而形成内生性增长。
图1 山东省九家国家高新区分布图及批准时间
2.2 实证检验
以高新区工业总产值为因变量(Y),并分别以科技活动人员、科技活动经费、从业人员和R&D内部经费为自变量(X),计算其定量关系。由于2008年山东省仅有5家国家高新区,即济南、青岛、淄博、潍坊、威海,因此仅将这五家高新区作为分析样本。由于北京中关村受历史及区位原因的影响,其各项指标远远高于全国其他高新区,代表性并不强,因此也不在本部分选取的样本之内。
利用计量分析方法,分别对科技活动人员等四个因变量对高新区工业总产值关联关系进行分析,进而得出其对高新区发展的驱动能力影响。
(4)R&D经费内部支出对高新区发展的驱动能力。R&D经费内部支出与工业总产值2008年和2012年同样均表现为显著的幂函数关系。从系数分析,虽然两年的系数都小于1,且为四个指标中数值最小的,但只有该项指标的系数是提高的。说明R&D经费内部支出对工业总产值的总体贡献效应是递减的,但是其递减效应是趋弱的,也即高新区研发投入的驱动效应在逐步增强,这也符合国家建设高新区的基本定位。
将预测结果与实际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分析如下(表1)。
(实――工业总产值实际值;目――预测值;差――预测差额)
2008 2012
高新区 科技活动人员 科技活动经费 从业人员 R&D经费内部支出 科技活动人员 科技活动经费 从业人员 R&D经费内部支出
实 目 差 目 差 目 差 目 差 实 目 差 目 差 目 差 目 差
青岛 7.2 6.7 0.5 6.7 0.5 6.7 0.5 6.7 0.5 14.8 13.9 0.9 13.9 0.9 13.9 0.9 13.9 0.9
淄博 9.5 6.3 3.3 6.3 3.3 6.3 3.3 6.3 3.3 19.5 13.9 5.6 13.9 5.6 13.9 5.6 13.9 5.6 潍坊 8.5 7.8 0.7 7.8 0.7 7.8 0.7 7.8 0.7 15.0 14.7 0.4 14.7 0.4 14.7 0.4 14.7 0.4
(2)科技活动经费的贡献。2008年仅青岛高新区目标值低于实际值,其他均优于实际值;但2012年中,青岛高新区差额虽然有所减少,但潍坊和威海高新区均出现目标值比实际值高的现象,致使山东省大部分高新区均出现差额为负的情况,表明科技活动经费的贡献并未完全发挥,与全国相比,效果并不理想。
(3)从业人员的贡献。2008和2012年仅济南高新区目标值低于实际值,其他均优于实际值,说明山东省高新区从业人员对工业总产值的贡献效益大部分都优于全国水平,表现良好。
2.3 结论
综上所述,山东省国家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表现为以下主要特点:
(1)山东省9家国家高新区不管是在集聚发展形成区域增长极,还是在创新能力方面,都表现出良好的势头,基本实现国家设定高新区的定位要求。
(2)通过从业人员数量对高新区发展的驱动能力分析发现,其表现明显优于创新要素的绩效,说明由投资拉动的要素驱动机制仍然是目前高新区发展的有效形式;但通过年度对比发现,该种模式的效应存在逐渐弱化的趋势。且山东省高新区在该方面的表现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3)创新要素中,科技活动人员与科技活动经费虽然对高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明显优于R&D经费投入的效应,但是前两个要素都存在效应弱化的趋势,而后者则表现趋强,说明创新性的研发投入作用开始显现。但通过计量分析发现,山东省高新区在科技活动经费及R&D内部经费支出两个指标上的表现,尤其是在R&D经费内部支出上的表现,明显不如全国平均水平,需要引起高度注意,并认真分析原因,提出切实的对策建议。
3 山东国家高新区创新驱动影响因素分析
计量检验结果分析表明,从科技活动人员、从业人员、科研活动经费、R&D研发投入内部支出几个因素看,山东省国家高新区尚未进入真正的创新驱动阶段。具体的影响因素分析如下。
3.1 创新经费投入不足
研发经费投入是支撑创新驱动战略的核心要素。从以上分析看,山东省研发经费对高新区发展的驱动效应并不太理想。图2展示了山东省、中关村、苏州及全国高新区研发经费投入与科技活动经费占高新区总收入的比重,从中可见,山东省仅济南、青岛、威海等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它高新区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
图2 2012年山东省高新区研发经费投入强度
由于有关高新区的研究数据欠缺,对此问题目前试从省级层面解释,可归结为投资结构方面和投资方式两大方面。结构上研发经费过于依赖企业资金,财政投向对企业的研发资助相对不足;而方式上则表现为市场机制的导向作用发挥不足,科技资源的放大效应也不够,同时对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激励偏弱。另外山东省财政投向企业的R&D活动的经费大部分投向了大型企业,而大量的资金投入并未确保山东省大型工业企业研发实力在全国的优势地位,而对中小微企业产生投入挤占,造成了其较弱的技术创新能力。
3.2 高端人才比较匮乏
由图3可知,山东省仅济南、青岛、淄博等传统的高等教育资源比较丰富的市高新区人才结构比较高外,其它都不是很理想,甚至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限于数据难以获得,本课题仍然从省级层面来解释山东省与其它省份形成差距的具体原因。
图3 2012年山东省高新区人才层次
从山东省层面来分析,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制约产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及团队依然短缺。目前,山东省的产业结构层次不高、创新链条不长、高端产品比重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从调研情况看,促进产业转型、实现结构优化,关键在于破除人才瓶颈制约,实现人才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
(2)研发人员结构不合理亟待关注。一是大部分高层次研发人员流向高校及科研院所,真正流向企业的数量仍然不足。二是基础研究人员比例过低,制约了山东省科技创新活动的可持续性。
3.3 山东省全社会创新活力相对不足
全社会创新活力涉及到一种创新文化或者创新氛围,这是影响区域创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素。本部分将从全省角度分析制约山东省全省会创新活力的主要因素,并在其中也分析高新区的部分具体情况。
(3)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及研发能力尚待进一步加强。图4是山东省9家国家高新区专利申请、授权情况与中关村和苏州工业园的对比情况,由图可见,山东省高新区与其它两个高新区存在巨大差距,这也正是山东省整体创新意识不强的主要表现之一。
图4 2012年山东省高新区与中关村、苏州工业园知识产权情况对比
4 对策建议
按照国家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要求,深化高新区机构体制改革,以体制创新推动科技创新,加快推进山东省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步伐。认真学习中关村、武汉、上海张江等高新区的成功经验,加强顶层设计,明确示范区域,科学规划,研究制定适合山东省高新区实际的政策举措,积极争取国家的支持,使山东省尽快进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行列。
4.1 加大高新区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力度
结合山东省高新区成果转化现状,由政府部门牵头组织探索成果分配机制改革,研究湖北省“科技十条”探索经验。加快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扩大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实施范围,完善科技成果转化、职务发明法律制度,使创新人才分享成果收益。探索改革应用型科技成果管理机制,改变既往作为国有资产管理的机制,适当加大研发团队对于成果的所有权和处置权,研究加大成果转化收益率明确的提升力度。
4.2 鼓励高新区内企业加大创新力度
落实和完善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扶持等普惠性政策,鼓励企业增加创新投入。支持企业更多参与重大科技项目实施、科研平台建设,推进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大力发展众创空间,发挥好山东省国家高新区集聚创新要素的领头羊作用。继续加大对中小微企业扶持力度。
4.3 加强创新团队和人才队伍建设
坚持“平台、人才、项目”三位一体发展,以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实施国家“千人计划”、“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和省“泰山学者”工程,培养引进一批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完善人才激励和保障制度。从市场准入、要素供应、政策保障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努力形成有利于人才发展的制度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
4.4 建立政府R&D投入稳定增长长效机制及优化投入结构与方式
增加R&D投入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纳入管委会年度工作考核指标和领导干部政绩考察内容,保证政府投入稳定持续增长。此外还要继续创新投入方式,发挥好财政投入引导作用,带动社会资本广泛参与创新活动;支持高新区内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一体、产业创新链条完备、有利于成果转化的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进一步加强引导企业有序开展研发活动; 加大突破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的扶持力度;继续加快创新平台和载体建设;加快构建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等。
参考文献:
[2] 陈益升,欧阳资力,陆容安. 国家高新区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科研管理,1996,(11):1-7.
[3] 闫国庆,孙琪,陈超等.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08,(4):141-148.
[4] 于慧萍. 国家高新区评价体系研究综述[J]. 科技管理研究,2014,(17):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