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国家大事,在祀与戎”,祭礼是中华民族礼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繁琐与隆重的仪式,维护与强化政权。民国成立后,政府倡导崇敬先贤、尊重忠勇,沿袭了旧式的文教传统,但那个时期,除旧布新的礼法已颁布,这种古老的祭祀活动也有了新的变化。长春市档
“国家大事,在祀与戎”,祭礼是中华民族礼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繁琐与隆重的仪式,维护与强化政权。民国成立后,政府倡导崇敬先贤、尊重忠勇,沿袭了旧式的文教传统,但那个时期,除旧布新的礼法已颁布,这种古老的祭祀活动也有了新的变化。长春市档案馆珍藏的档案中有一卷,是民国四年,暨公元1915年,吉长道公署为关岳合祀典礼等事,与吉林省公署往来文书,其中可见《与祭陪祭官员阶级服制清单》、《合祀关岳典祭官员衔名单》、《合祀关岳礼节单》,透过这些详尽的描述,可以窥探出当年的礼仪盛典。
一直以来,关羽和岳飞是“忠义”与“尚武”精神的楷模。关羽本是三国时代将领,到了明朝时期,关羽被朝廷授予“关圣帝君”封号,民间更是感佩关羽的忠诚与信义,将他奉为“武财神”。一座关帝圣殿,就是一方水土的民众的精神象征与寄托。民国之前,人们到庙中焚香祈求、赛会酬神,皆是百姓自发行为。
长春也有一座关帝庙,原名朝阳寺,始建于1799年。长春建制较晚,清代嘉庆五年,即公元1800年,才设立长春厅,因此又有“先有关帝庙,后有长春厅”的说法。这座朝阳寺由一组庙宇群组成,其中建有关帝庙、娘娘庙、狐仙堂、玉皇大帝庙等。关帝庙是主建筑,所以人们将这座寺庙称为关帝庙。
民国时期,北京政府对关、羽岳二人推崇备致,将二人合祭的祭礼细化成规章制度,有着极其复杂的历史背景与原因。
当时的北京政府礼制馆认为:“关岳本非全是武人,关壮穆长而好学,读左传略皆上口,岳忠武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二公当时并有国士之目。今第名之曰武庙,殊未足以尽其为人,况孔子庙已不名为文庙,则关岳合祀自应直称关岳庙,乃为得当”。关岳庙由此定名。只是当时全国各地皆有关帝庙,临时将庙宇匾额改变,以应对政府的举措。
1915年,徐世昌主持的民国政府礼制馆制定了《关岳合祀典礼》。对其祭所、祭期、祭礼等作了详细规定。
《关岳合祀典礼》记载,京师关帝庙“除春秋致祭外,还在每年国庆节日举行大阅告祭礼。大阅前一日,大元帅遣副总统或参谋总长、陆海军总长一人诣庙告祭关岳。”参加祭祀行礼者皆穿军服,而不用祭服。
参照民国北京政府祭祀关岳典礼的模式,其由民国政府的陆军总长主持,此次长春的关岳祭礼典礼也由西镇守使为主祭官,“祭日正、分献官服礼服,与祭军官服军礼服或军常服,警官服警礼服或警常服。”
在《吉林督军公署公函》记载:“本年四月五日为举行关岳合祀春戊祭典之期,在长春关帝庙为祭所,所有与祭、陪祭各员均定于是日上午八时齐集关帝庙举行祭典。” 每年农历二月、八月的第一个戍日,由政府主导的祭祀典礼会如期举行,取代了民间的自发性庙会。北北京政府礼制馆认为,祭祀由典仪引导,整个过程由迎神、初献、亚献、终献、撤馔和送神共六部分组成。依照北京政府的典籍制度,地方也制定相应的礼仪规范。在这件《合祀关岳典礼秩序》中,细致地刻画了整个仪式:典仪、司乐者鼓初严、执事官就位、鼓再严、燃烛焚香、鼓三严、主祭官陪祭官及分献官就位、迎神、作乐……
《合祀关岳典祭人名单》中,可以清楚地了解,人员角色分为十六种:主祭官、陪祭官、典祭官、分献官、纠仪官、典仪官、赞引、对引、司乐、司祝、司爵、司帛、司福胙、司福酒、燃烛、焚香。当时驻在长春的省、县机构主要人物都参与了这次祭祀仪式。主祭官是西镇守使;陪祭官是荣道尹;与祭官是军政法警学绅高各机关人员;分献官是王参谋长国栋张副官长继宗;作为一县的主要首脑,赵知事则充当了纠仪官。
整个过程庄严肃穆,乐曲在六个进程中演奏《建和之章》,《安和之章》、《靖和之章》、《康和之章》、《蹈和之章》。
民国成立后,北京政府废除旧礼法,蠲除跪拜礼,而采用鞠躬握手礼,这一次的祭祀仪式便是鞠躬礼。
长春关帝庙历经岁月,解放后关帝庙一度闲置。“文革”开始后,寺庙改为小学,后来又变为了工厂。如今,这座建筑群,已是历史记忆,连废墟也未曾留下。2002年,在原址树立了一座金身关羽像,算是对历史的一种怀念。
如今祭祀礼义已失落,本文对民国时期关岳合祭历史的梳理,并不是希翼重建一种典章制度,而是在追根溯源中,感受消逝的文化、与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生活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