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 > 政治论文 >

关于实践是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源泉

发布人: 谜语网 发布时间:2015-10-03 字体: | | 打印文章

推荐阅读:" 为了深入贯彻十六大精神,推进社会主义理论创新,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前不久召开了“十六大精神与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学术研讨会。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行政学院、《求是》杂志社、

" 为了深入贯彻十六大精神,推进社会主义理论创新,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前不久召开了“十六大精神与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学术研讨会。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行政学院、《求是》杂志社、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中组部、国家教育部等单位的7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在平等、活跃、融洽的氛围中,与会学者就当代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面临的一系列理论前沿问题展开了广泛深入的研讨。

一、十六大报告的理论创新

与会学者认为,党的十六大报告是一篇富有创新精神的重要文献,在一系列问题上有所创新。学者们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总结了十六大报告中社会主义理论创新成果。
有的学者概括了十六大报告在发展问题上的理论创新。一是从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目的和落脚点的新视角认识发展问题,提出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深化和拓展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观。二是强调发展要有新思路,包括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走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经济发展要着眼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社会各方面要协调发展、全面发展。三是提出了新世纪前50年分两个阶段发展的新战略,前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战略部署,从社会发展阶段,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等方面发展了邓小平的小康思想,体现了我们党战略思维的转变。四是从经济、政治、文化、人四个方面规划了未来发展的新蓝图。五是提出要为发展增添新力量,包括调动社会各阶层的积极性,尊重各种形式的劳动,充分发挥一切生产要素的作用。
有的学者概述了十六大报告中关于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新提法,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发展党内民主要加强各项制度建设,要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依法执政;改革党的领导方式;对权力的监督重点是加强对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加强对人财物管理和使用的监督,等等。尤其是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新论断,丰富了社会主义文明观,开拓了政治制度创新的新思路。这些新认识发展了当代中国政治学理论。
有的学者认为,十六大报告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方面有许多创新,如提出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要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确立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在生产中的实际贡献进行分配的原则,确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出完善私有财产保护的法律制度,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等,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二、重大问题的理论探讨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和理论定位。
邓小平在十二大时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十六大报告首次正式使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提法。学者们都认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属于科学社会主义范畴。去掉“建设有”三个字,更简洁,更鲜明,容量更大,而且重点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表明“中国特色”与“社会主义”是不可分割的专有名词,使“中国特色”更加凸显,表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如经典社会主义那么高那么纯。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价值目标,按照生产社会化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消灭贫困、腐败、愚昧,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科学教育、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自由。
有些学者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始于毛泽东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于邓小平时期,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体丰富和发展了这个理论。三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主题一致,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线一致,都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不同之处是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还要在新的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发展。 "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定位。
与会学者充分肯定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有的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变化的世界、变化的中国、变化的执政党的一种回应,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执政的共产党建设理论。有的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党纲领在新的时代主题下的伟大转折,表明我们党的根本任务和工作重心的转变。有的学者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创新、党的纲领和党的性质的创新、执政党建设的创新。
3.关于所有制结构问题。
学者们普遍认为,我国社会主义要理直气壮地强调以公有制为主体,要讲质的优势和控制力,也要讲量上的优势,但不是每个地区都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有的学者认为,未来10-15年我国所有制结构将是国有制为主导,劳动者合作经济为主体。有的学者指出,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出路在于发展民本经济。发展民本经济不仅要求深化所有制改革,也要求更新发展观念。
4.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
一些学者认为,政治体制改革不进则退,要积极推进。现在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认识基本上都停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上,而对我国经济社会结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政治体制、政治生活产生的影响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因而不能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可行性思路。有的学者提出应当从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角度审视政治体制改革,应当探索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的搭配模式。
有的学者指出,权力分立是监督的前提,实行党政分开非常重要,应当深入研究、解决这个问题。
有的专家主张,要强调政权的合法性建构,强调民主的基础即人民当家作主,积极推进竞争性选举,完善选举制度和程序。
一些学者认为,政治文明的核心和实质是民主政治,宪政是政治文明最重要的内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要广泛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成果。
5.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
一些学者认为,“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目前研究最弱的一个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概括。有的学者认为,先进文化有三个特点:是人类美好的价值观念;体现人类文明优秀成果;能够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有的学者认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提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展文化产业很有意义,但这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三、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着力点

有的学者认为,理论创新就是把对客观世界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新的观点、新的概念和新的原理等理论形态的成果。专家学者普遍认为,理论创新的突出特点是创造性的理论思维,不要轻言理论创新,不要把理论创新简单化和庸俗化。理论创新是一个过程,要贯彻“双百方针”,要遵循思维规律。进行理论创新,需要实事求是、刻苦钻研、锲而不舍的精神,需要大胆探索、敢于发表不同见解并勇于接受实践检验的勇气。
学者们认为,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活生生的社会实践。理论创新要着眼于实践,“以我们自己的和正在做的事情为主”,而我们正在做的事仍然是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以,现阶段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着力点就是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扎扎实实地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尤其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不断地把历史经验和现实经验提升为理论,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推动中国社会全面进步。建立在当代中国社会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必将产生更有活力、更具生命力和影响更加深远的社会主义理论。
与会学者一致认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理论工作者可以有所作为,应当有所作为,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经验,不断地进行社会主义理论创新。

1、“议论文格式”范文由查字典范文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议论文格式例文地址:http://www.tkpao.com/a/lunwen/zhengzhi/159124.html,复制分享写作指导范文给你身边的朋友!
3、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