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 > 政治论文 >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及其特征

发布人: 谜语网 发布时间:2015-10-03 字体: | | 打印文章

推荐阅读:" 论文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 论文摘要: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继承和创新党的思想路线、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深入认识我国发展出现的阶段性特征,是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科学发展观

"


论文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
论文摘要: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继承和创新党的思想路线、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深入认识我国发展出现的阶段性特征,是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由第一要义、理论核心、基本要求、根本方法、实践保证五个理论群组成。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是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内在统一。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是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的特征,就是把实践放在最重要的地位。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新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是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而形成的新社会主义观,它有完整的理论体系。

一、形成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的条件

任何理论体系,都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也不例外。那么形成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的历史条件是什么?
当今世界情况已经发生并正在继续变化。党的十七大报告对这种变化作了概括:当今世界处于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和平、发展、合作,是时代潮流。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正加速推进,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国与国之间的依存日益紧密,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各种挑战,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成为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但是,世界仍然很不安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全球经济失衡加剧,南北差距拉大,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世界和平与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
与世界正在发展变化的同时,中国自身也发生并继续变化。中国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诸多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的进一步发展,还将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世界的变化和中国的变化交汇在一起,使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也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了。
中国共产党已经执政近60年。领导改革开放也已经30年了。执政,特别是领导改革开放,使党内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党执政时间的增加和党的队伍的变化,党的自身建设面临许多新课题新考验,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考验将是长期的、复杂的,管党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党存在着执政能力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不完全符合。一些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能力素质与党的先进性要求还不完全适应、不完全符合。一些基层党组织的管理手段和创新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任务还不完全适应、不完全符合等问题需要解决。
已经并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的世情、国情、党情相互交织,形成了新的历史条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过去我们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有些已经不适应新形势下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新情况和新要求了。新的历史条件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发展,呼唤着能够解决当前社会主义建设重大问题的新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
新的理论体系的形成。还需要理论条件。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新创造提供了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包含的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论观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对科学发展问题所作出的许多精辟论述,为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新创造提供了理论给养。科学发展观正是在这样的理论条件下形成的。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指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理论是在实践中产生的。新理论体系的形成基于新的实践。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正在进行的最新实践。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积累的成功经验,为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最直接的实践基础。同时,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中国共产党对世界上其他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的借鉴,也为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的形成提供了间接的实践条件。
新理论体系的形成,有其文化根基。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就是形成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的文化根基。正如胡锦涛所说,科学发展观“也是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中华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始终没有中断、连续五千多年发展至今的文明。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也深深影响着当代中国。现时代中国强调的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社会和谐、和平发展,既有着中华文明的深厚根基。又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进步精神。”
新理论体系的形成,离不开理论创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对新形势下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进行了新探索,提出了一系列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新的理论观点,形成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这是马克思主义创新的成果。是当代最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

二、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作为新的科学体系,科学发展观也有其逻辑起点。这个逻辑起点。首先是对党的思想路线的继承和创新。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党的十六大闭幕不久,就提出了求真务实。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口号,而是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又一次创新。求真务实,强调要加深对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两个方面的认识,对人的认识功夫和认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了认识真理的思想路线和实践真理的行动路线的统一,进而形成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完整思想路线体系。而在这个思想路线体系中,“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
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是科学发展观逻辑起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与求真务实的提出相联系的。求真务实,把实践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尊重实践必然尊重人民群众。继承历史唯物主义,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便成为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逻辑起点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说: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体系,“要深入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
深入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别是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后我国发展呈现的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也是科学发展观逻辑起点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与求真务实相联系的。求真务实,首先要从我们面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出发。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面对的实际,最根本的,是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且。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后,我国发展又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主要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村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针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要日益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中国共产党正是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现实出发,准确认识国际国内的发展环境,准确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准确认识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要求,进行新的理论创造。形成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的。
坚持丰富了内容的思想路线,强调求真务实;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发,深入认识我国发展出现的阶段性特征。这三者相互联系,科学统一,构成了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逻辑起点的完整内涵。

三、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的结构

科学发展观由第一要义、理论核心、基本要求、根本方法、实践保证五个理论群组成。这五个理论群中的每一个。都由相互联系的理论观点构成完整的理论;五个理论群也紧密联系,内在统一,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
在这个理论体系中,发展是第一要义;以人为本是理论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是基本要求;统筹兼顾是根本方法: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深化改革开放、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是实践保证。
在这个理论体系中,作为第一要义的发展,起着科学发展观理论基础的作用。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范畴之一。社会主义首先要发展。发展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硬道理。不发展就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诸多问题只有通过发展才能解决。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目标只有通过一步步切实的发展才能逐渐接近并最终达到。发展又必须是科学发展,又好又快的发展。科学发展观理论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离开发展这个主题,这一理论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对于科学发展观理论的这个第一要义,胡锦涛总书记作过深刻解释,他说:“要深刻理解第一要义是发展。强调第一要义是发展,是基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基于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深切愿望。基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基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履行党的执政使命作出的重要结论。”作为第一要义的发展的基础作用,从科学发展观理论的形成过程、回答的核心问题以及与科学发展观中其他理论的关系上呈现出来。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是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它所解答的,是社会主义应该怎样发展这一重大课题;这一理论体系中的每一个理论观点,都基于发展,正是在对发展的探索和理论的论证基础上,才形成了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中的其他理论观点。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的核心。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理之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社会主义发展,说到底,是为了维护和发展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说到底也是代表人民的意愿,谋求人民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统一。我们在发展中统筹兼顾,目的还是为了更好地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是社会主体。人民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社会主义是人民的事业。 “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推动者。”因此,我们要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自觉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来检验自己的工作成绩和政绩。进行科学发展观理论创造,是中国共产党实现、维护、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实践产物,说到底,是中国共产党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放在首位的产物。因而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中的每个理论观点,都是紧紧围绕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核心点的。 "
在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中,全面协调可持续和统筹兼顾,分别是这一理论付诸实践的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是将理论和实践统一起来的桥梁,而它们自身也由一系列理论观点构成了完整的理论群。并与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中其他理论群统一在一起。
科学发展,本身就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这意味着我们绝不能只关注经济的增长,而是要正确处理增长的数量和质量、速度和效益的关系。如果单纯扩大数量,单纯追求速度,而不重视质量和效益,不重视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协调发展,不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就会出现增长失调,从而最终制约发展的局面。
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统筹兼顾。要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和进展,统筹安排和推进各项改革,既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又努力实现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相协调,经济领域改革和社会领域改革相协调。城市改革和农村改革相协调,努力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统筹兼顾,就是要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妥善处理社会矛盾。要适应我国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的发展变化,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处理机制、权益保障机制。要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正确把握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的共同利益和不同群体的特殊利益,统筹兼顾各方面群众的关切。
实现科学发展,必须有实践保证。实践保证,不是一个方面,而是多个方面。这些实践保证,是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工作的科学要求,同时自身也形成了完整的理论观点。这些理论观点包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这四个理论观点完整统一。构成了关于实现科学发展实践保证的理论。深入理解这四个理论观点及其内在联系,并运用这些理论观点指导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是科学发展观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基本诉求。

四、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是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内在统一。科学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二者互为条件,有机统一。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中国共产党,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无疑会给科学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在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中。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统一,是处于核心地位的辩证关系。是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得以展开的基本逻辑关联。是渗透于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各个理论观点中的主旨,是贯穿科学发展观一切理论观点的主线。是将理论与实践统一起来的标志。
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的核心,体现了这一理论的精神实质。以人为本的根本含义,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我们推动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
以人为本,是对科学发展目的的基本定位。科学发展观的一切理论观点,都是围绕人、为了人的。以人为本,把科学发展观内在要求、本质归属、终极目标、实践动力科学地统一起来,在统一中体现出这一理论的基本精神。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说,“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五、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的特征

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理论体系,都有自己的特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新实践中产生的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也有它的特征。这个特征,就是把实践放在最重要的地位。
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基础上产生的,是在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后我国的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发展社会主义新实践的产物,它回答的是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所遇到的重大问题。它直接提供了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一系列实际问题的良方,同时也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和发展。它与我们当今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实践的联系是那样的紧密,以至离开实践,就失去了它的生命之源。
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最突出的特点,不是大段大段的理论概念解读,不是从概念到概念的逻辑推演,而是用最朴素、最直接、最简要的语言,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并且在回答中形成鲜明的理论观点。
这个理论体系中的任何一个理论群,任何理论群中的任何一个理论观点,都密切联系实践而阐发,都切实地回答了实践中的重大问题。它在直接指导实践中落实于实践,并且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理论。
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的这一特征。还体现在它付诸实践时所必然呈现的一系列特点上。这些特点是:第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而且涉及经济活动、社会活动和自然界的复杂关系。涉及人与经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因此。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密切结合,要求知识、方法、手段的协调和集成。第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求真务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每个理论观点要求办事。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每一步工作,都要求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工作。第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正确的政绩观,要求我们对各级干部的政绩要全面看。看经济发展,也看社会进步,看城市变化,也看农村发展。看硬环境加强,也看软环境改善,看当前发展,也看可持续发展。看经济增长总量,也看人民得到的实惠,看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也看党的建设成效。第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有优良的工作作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就是检验各级干部作风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切实转变干部的工作作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始终是重点。在此过程中,重要的是看干部是否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否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第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分类指导。贯彻落实的过程也是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必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各方面的工作。要充分考虑地区之间、部门之间的发展差异和不同情况,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实际条件和发展需求,有重点、有步骤地采取措施。第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做扎实的实际工作,既要把握目标要求,又要建立健全制度、体制和机制,通过各项具体工作,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第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人民这个实践主体都掌握它的理论体系和精神实质。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和普及科学发展观,使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是基础性工作。只有全体人民和社会方方面面都了解科学发展观、掌握科学发展观,实践科学发展观才会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第八,科学发展观是检验我们工作好坏的重要标准。实践科学发展观,需要健全和实行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改进和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工作,科学检验发展成果,正确引导发展方向,并且把是否科学发展作为检验党的建设的重要标准。
正因为科学发展观具有把实践放在最重要地位的特征,所以,当前在党中央领导下开展的全党活动,叫作“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并且要求在这一活动中“突出实践特色”。搞好这次活动,对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议论文格式”范文由查字典范文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议论文格式例文地址:http://www.tkpao.com/a/lunwen/zhengzhi/158630.html,复制分享写作指导范文给你身边的朋友!
3、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