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女儿又让我讲一遍《雪人》――一个男孩在白天堆的雪人,晚上居然“活了”。男孩和他一起,参观自己的家、分享饕餮大餐、手牵手飞上了风雪交加的天空、在码头看日出……度过了兴奋刺激又温暖窝心的一夜。恋恋不舍地和雪人告别后,男孩终于睡下了,等他醒来后
女儿又让我讲一遍《雪人》――一个男孩在白天堆的雪人,晚上居然“活了”。男孩和他一起,参观自己的家、分享饕餮大餐、手牵手飞上了风雪交加的天空、在码头看日出……度过了兴奋刺激又温暖窝心的一夜。恋恋不舍地和雪人告别后,男孩终于睡下了,等他醒来后发现,屋外只剩下一堆雪、一顶帽子、围巾和几个煤球……
这本“无字书”,每看一遍,就心酸一遍,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是对小男孩“不过梦一场”的感觉有共鸣?可能是因为今天讲得特别仔细,体会得也仔细,突然间意识到,最让人心酸的原来是小男孩的寂寞。他一定是寂寞的,他一定很想有人陪他玩,才有了故事接近结尾处,他和雪人那深深的、充满着不舍的拥抱。
这半个月,由于一些原因,我几乎独自照料女儿,感觉异常疲劳。让人最累的不是要在带孩子的同时工作、做家务,而是女儿的“黏人”。
突如其来的混乱,让我整天像个救火队员一样,一会儿给女儿弄早饭,一会儿要赶早去买菜,一会儿忙活工作,一会儿又要收拾被女儿糟蹋得面目全非的地板、床、桌子和沙发……
于是,好不容易能坐定在她身边后,我就只有一个想法――喘口气,休息会儿。可这时通常也是女儿好不容易可以霸占我的时间,她要我讲故事、陪她做游戏……可我哪里还有力气,于是总是推脱:“妈妈累了,能让我先休息会儿吗?”还没休息够呢,又突然想起某件事还没干,只能再次把她撇在一边。
所以,这些天不管我在做多么要紧的事,女儿都会“很不识相”地黏着我,我炒菜时她要求我抱着她炒,我工作时她忍不住常来拍门,甚至上个厕所,她都在门口急等着:“妈妈,你拉臭还是尿尿?你快拉完了吗?”我很清楚这是为什么,但我又无法顾上她。
今天,原本的一个计划临时取消,让我得空好好安静陪着她。没想到,只陪了一两个小时,她就自觉要去别处玩,一点也不想“缠”着我。是的,黏人的孩子不是被惯坏了,而是高质量的陪伴时间,太少了。
今天的小孩看似很幸福,总是有人在身边伴着,可他们究竟感觉到了多少用心的关注呢?比如对我来说,即便这半个月是特殊时期,但更多的平常时候,我看着女儿时,又有多少时候是真正“看见”她了呢?
在“翻斗乐”游戏场里,我有过很多次类似的体验:只要我愿意真心关心某个小孩在做什么,或者跟他聊上两句,他就会一直跟着我,不停地找我聊天,告诉我他喜欢什么、擅长什么、刚发现什么新奇的玩意儿、用了多少个子弹打走怪兽……而这时候,他的妈妈往往在不远处跟别人聊着天、打游戏或者看连续剧。
我没有立场责备别人,我也是那个到了翻斗乐就巴不得把女儿扔进去,自己坐在一旁好好发发呆的人。可是最起码,我们做妈妈的人还是应该知道,一天当中有哪几分钟,自己的心是和孩子在一起的。
都怪现在生活压力太大、节奏太快,什么事情想做得像点样子都得耗费相当的时间和精力,面对孩子时我们总是处于虚脱状况,有时想陪陪孩子却连心力都没有。可我总记得一位老师对我说的,孩子3岁前(甚至6岁前),母亲必须把手头上其他事情缓一缓,这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愿不愿做出这个选择”的问题。
对我自己而言,最好的提醒,就是想一想《雪人》里,那个男孩把整个身体都埋进雪人怀里的样子,他看到雪人融化后落寞、静止的身影,再对比他和雪人在一起时绚烂的幸福,那还不够心酸吗?怎么忍心让自己最爱的孩子那样地寂寞孤独?更何况孩子从来都不是过分的那个,他不过是期望父母每天都留出一点时间――那段时间里他们彼此的眼中都有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