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 > 言语论文 >

中国人口自均衡发展态势与人口政策调整

发布人: 谜语网 发布时间:2015-10-04 字体: | | 打印文章

推荐阅读:摘要:人口均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人口理论的创新与发展,而人口自身的均衡则是实现人口长期均衡的前提。通过人口预测参数设计分别模拟“现状”“由现状逐步调整到理想状态”及“理想状态”三种方案,对中国人口的中长期发展态势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

摘要:人口均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人口理论的创新与发展,而人口自身的均衡则是实现人口长期均衡的前提。通过人口预测参数设计分别模拟“现状”“由现状逐步调整到理想状态”及“理想状态”三种方案,对中国人口的中长期发展态势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庞大的人口基数和人口生产自身的惯性作用,中国人口在中期(2050年以前)的基本发展态势基本不会受到人口政策或其他经济社会因素的影响;但从长期(2050―2100年)来看,尽早实现总和生育率达到世代更替水平会极大地缓解长期的人口结构压力,尤其是超老龄化压力。要实现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由“单独二孩”向“全面二孩”过渡的人口发展规划应尽早纳入顶层设计,同时积极应对人口超老龄化的相关政策也应纳入议事日程。

关键词:人口均衡发展;人口自均衡;人口红利;劳动力供给;人口预测;人口结构;超老龄化;人口发展规划

一、引言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人口发展形势与经济发展需求相协调显得极为重要。当前,我国劳动力流动趋于频繁,人口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人口红利在不断消失,总和生育率从持续下降转为平稳,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居高不下。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现在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劳动力减少,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人口是经济增长的基本要素和重要动力,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中长期人口预测探讨我国人口未来发展态势。

向华丽,杨俊:中国人口自均衡发展态势与人口政策调整

本文在概述人口均衡与人口自均衡理论的基础上,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分别设计高、中、低三种预测方案对中国中长期人口发展进行预测,然后基于预测结果从人口总量、少儿人口、劳动力人口和老龄人口四个方面对未来人口自均衡发展态势进行探讨,并将人口总量预测结果与联合国预测结果进行了对比。本文采用相对保守的预测参数设计进行预测,并进行国内外比较、高中低三种方案比较等多种对比分析,不仅可以提高预测结果的信度,同时也更加有利于对我国中长期人口发展形势进行科学判断,研究结果对有关政策的制定和政府决策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二、人口均衡与人口自均衡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说明

为了方便预测参数的灵活设置以及按照所需输出数据应用C++语言编写人口预测程序(向华丽,2013),本文预测方法与相继发布的中国人口预测软件CPPS和PADISINT一致,预测基础数据为国家统计局网站发布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1.基础数据修正

本文主要根据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对比来对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进行修正。将五普0~90岁人口与六普10~100岁人口进行比较,并参考已有研究文献的结论分析漏报、重报的多少,从而确定具体的修正值。

2.预测参数的设置

我国的人口预测参数在很大程度上受人口政策的影响,因此本文根据人口政策的变化趋势以及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要求分别设计了三种方案,具体设定见表2。其中,低方案代表与现实情况较为接近的状态,中方案代表从现实情况逐步过渡到理想情况理想状态是指总和生育率处于世代更替水平和出生性别比处于正常水平。 的状态,高方案代表直接从现实情况转变为理想情况的状态。

四、中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态势

1.人口规模

从人口均衡角度分析,究竟多大的人口规模为均衡?这个问题要从两方面加以考虑。如果从外部均衡来讲,人口规模与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则可以认为是均衡的,适度人口理论很好地阐释了这一问题。但迄今为止仍没有权威的或官方的数据对中国的适度人口规模做出判断,这仍然是一个有待系统、深入研究的难题。如果从人口自均衡来分析,人口的绝对数量并不能作为衡量人口自均衡的一个指标,因为一方面现实的人口规模是历史人口生产及其惯性作用下的结果;另一方面人口数量本身并不能决定人口结构,因而也不能决定人口发展是否处于自均衡状态。

总而言之,在人口规模方面,中国人口压力的峰值将出现在2025年前后,彼时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等方面的矛盾将最为突出;其后随着人口规模的不断下降(或维持稳定),人口的外部均衡问题将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2.少儿人口

3.劳动力人口

4.老龄人口

从中期发展(2050年以前)来看,三种预测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即人口总规模在达到峰值后逐步下降,劳动力人口大幅度下降,老年人口剧增。庞大的人口基数及人口生产本身所具有的惯性是导致不同预测方案不能在中期产生明显差异的原因,这也就意味着当前短期的人口政策调整或社会因素影响(经济、社会、文化及习俗等)无法对人口的中期发展产生显著影响。

从长期发展(2050―2100年)来看,三种预测方案下的人口发展呈现较大的差异,且主要表现为低方案与中、高方案的差异。中、高方案能使中国的总人口规模维持在一定的水平,劳动力人口经过中期的大幅下降后亦可保持稳定,同时对人口超老龄化的过度发展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是在低方案下,总人口规模及劳动力人口规模将持续下降,由此导致的超老龄化状况及其影响会远远高于目前深受老龄化问题困扰的一些发达国家(如日本)。

如果类比与中国在人种、文化、社会、经济等方面有相似成分的亚洲发达国家和地区,如日本、韩国、新加坡和中国台湾地区等,这些国家和地区持续近30年的低生育率水平则不能不令人对中国未来的总和生育率产生担忧。如果没有适当的人口政策刺激或其他经济、社会、文化或技术因素的重大影响,从长期来看,中国人口很有可能会按照低方案的预测结果发展,乃至更为糟糕。

参考文献:

杜鹏. 1994.中国人口老龄化过程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杜鹏,翟振武,陈卫.2005.中国人口老龄化百年发展趋势[J].人口研究(6):9295.

李本公.2007.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百年预测[M].北京:华龄出版社.

李建民.2010.论人口均衡发展及其政策涵义[J].人口与计划生育(5):910.

李涌平.1996.决策的困惑和人口均衡政策――中国未来人口发展问题的探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5964.

陆杰华,黄匡时.2010.关于构建人口均衡型社会的几点理论思考[J].人口学刊(5):310.

王金营.2013.1990年以来中国人口寿命水平和死亡模式的再估计[J].人口研究(4):318.

王军,郭志刚.2014.孩次结构与中国出生性别比失衡关系研究[J].人口学刊(3):513.

Key words: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population; the balance of population itself; demographic dividend; labor supply; population forecast; population structure; super aging; demographic projection



1、“议论文格式”范文由查字典范文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议论文格式例文地址:http://www.tkpao.com/a/lunwen/yanyu/170428.html,复制分享写作指导范文给你身边的朋友!
3、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