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我国企业的生存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内部制度安排与外部的制度供给已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市场竞争的挑战。因此,为了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维持并不断增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我国企业的生存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内部制度安排与外部的制度供给已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市场竞争的挑战。因此,为了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维持并不断增强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其所需的企业内外部制度安排在企业生存与发展中显得至关重要。
关键词:企业;生存环境;国际竞争;制度安排
一、我国企业改革的历程 二、当前企业的生存环境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细胞,也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它不能脱离周围环境而独立生存、发展。同时,事物的发展是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也遵循着这一规律。
1. 企业内部生存环境的变化。
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生产经营方式、企业内外的制度安排已经不适应市场机制的运作要求。一方面,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内部多年以来所奉行的大而全的制度如今已成为企业债务包袱沉重、富余人员过多的根源。一度曾为企业业绩的闪光点,现在却成为企业发展最大的遏制因素之一。这一问题严重阻碍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使得企业不能在新的竞争环境下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技术创新、新产品研发等领域。另一方面,原有企业生产供不应求的状况,从单纯产品数量上讲,已被供过于求的现状所替代,从产品的品种和质量方面来看,已被有效供给不足的实质所替代。换言之,以前主要是生产支配着消费,而现在却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消费支配着生产,这给企业原有的生产决策模式带来了新的挑战。再一方面,企业改革,尤其是“十五大”之后的企业改革,已越来越多地涉及到产权制度改革这一核心问题,如何把资本要素所有者与劳动要素所有者区分开来;如何实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目标;如何解决企业实际意义上的所有者缺位问题;如何完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安排问题等等,已成为我国当前企业改革与发展面对的一连串现实而又难以解决的问题,也成为我国企业以市场为主配置资源,促进增长尚待解决的问题。
2. 企业外部生存环境的变化。
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前,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企业面临的竞争主要是国内同行业之间的竞争,然而,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在其规则的制约下,我国企业必然要面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竞争。根据我国资源禀赋的状况,原有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已经不能成为企业在新的环境下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因素。近几年来,在招商引资的政策下,国外大量的资金注入到全国各地,然而外商进入的产业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会导致引进的外商投资企业越多,劳动密集型产业就越多。这样我国的产业结构不但不能通过发展外向型经济得到优化升级,还会进一步低级化。同时,由于外商投资企业在生产技术上、管理水平上要优于国内同行企业,使得国内企业的生产成本明显高于外商投资企业,这给国内企业带来强有力的冲击,使得原有的优势丧失殆尽,在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处于明显劣势。“如果两个国家生产同一种商品,但在它们之间不存在要素租金均等化,那么,资本丰裕的国家将比劳动力丰裕的国家使用资本比较密集的生产技术,并且前者工资与租金比率也将高于后者。”经济全球化不可避免地驱使各个国家要素价格出现均等化趋势。我国近年来特别是经济开放程度高的沿海地区工资增长很快,尤其是外商投资企业工人工资普遍高于国内同行企业,这种态势意味着国内企业的劳动力成本将有提高的趋势。其原因在于未来的竞争将主要集中在人力资本竞争方面,而国内企业只有这样才能在与外资企业竞争中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但其结果将使得我国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进一步弱化,进一步降低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三、企业生存环境变化所要求的制度安排
既然企业的内外生存环境发生了变化,就应该对此变化作出相应的反映,使企业在变化了的环境下持续地生存、发展。“在一个制度体系中,某一个或多个核心制度供给不及时、不完善,其表现就是制度供给的边际效率下降,从而使得整个制度结构效率趋向于零和状态或负效益状态。”新的企业生存环境的制度供给与安排也应遵循这一规律,“因为一个制度安排的效率极大地依赖于其他有关制度安排的存在”。我国经济学家魏杰认为,完善的企业制度应当包括产权制度、法人治理结构、内部管理制度、组织结构、契约制度和企业人格化制度等6个方面。因此,在新的环境下,建立起一个合理而有效的制度结构将有利于企业的经济增长。
1. 企业内部的制度安排。
首先,从企业自身的运行机制看,在新的生存环境下必须完善企业内部的法人治理结构、内部管理制度、组织结构等。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说道:“有机体——不论是社会的有机体还是自然的有机体的发展,一方面使它的各部分之间的机能的再分部分增加,另一方面使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这个原理是没有很多例外的”。 为改变当前国有股份在企业中一股独大、一股独占的格局,应采取国有股减持的办法或者增发企业股份以此稀释国有股在企业中所占的份额,解决企业长期以来所有权缺位问题,真正实现企业的产权清晰,明确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风险责任,同时使所有者权益真正得到充分保护。规范母子公司之间的关系和行为,防止相互之间在人员、财务、资产等方面存在着不公平的关联交易,同时减少因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对股东权益的损害。
其次,健全人力资本激励约束机制。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企业的创新能力极为重要,一个企业要做好,必须要有一个好的企业家,但一个企业要持续发展,却依赖于它的不断创新。因此,选择一个好的企业家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但如何去激励企业家、经营层,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并不断创新,则显得更为重要。因此,企业所有者选择一套好的激励约束机制来激励约束企业的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层是企业的生命之所在。魏杰认为,我国企业目前对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概念尚停留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董事长和总经理职能分离以及企业管理体制建设等层面,而这是30年前美国企业治理结构的内容,现在已过时。因此 ,面对变化了的环境,应不断地模仿、创新,建立一套适合我国企业发展的制度结构。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中强调两个新的利益主体概念,一是人力资本,二是货币资本。人力资本作为一种资本,它属于企业产权制度的范畴。货币资本即是指企业的所有者或股东所投入的资本,它也属于企业产权制度的范畴。据一项调查表明,国外企业有38%的产权掌控在人力资本手中,通常情况下,人力资本管理较佳的公司,其股东价值亦相对较高。根据惠悦公司首次在亚太地区所做的人力资本指数研究表明,优越的人力资本制度与股东价值之间有直接的关联性,它可使股东价值提高78.4%。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企业要保有持续的竞争优势,就必须注重其人才的创新力、个人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的培育,企业也正是在人力资本和货币资本的相互博弈、共同推动下向前发展的。然而为此则就需要相配套的制度来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建立起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规范好人力资本与货币资本二者之间的行为,使企业的资源配置实现帕累托最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