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列表

驻村战“疫”!下沉干部的日记里全是故事

时间: 2020-07-28 00:50:51 来源:驻村战“疫”!下 作者: 驻村战“疫”

这是自动语音机器人正式运行第一天的一个电话录音,语音清晰,问答流畅。当近140个电话全部打完,后台立即导出了当天拨打情况的详细报表,每个电话的录音都清晰可查。对未能成功接通或未能识别出关键信息的,再由刘姐进行人工拨打,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人们都说,自动语音机器人系统的成功引入和应用,是我们西下营村防疫工作的一个亮点。这不,科技防疫“一不小心”就应用上了。

市政协机关派驻蒋辛庄村下沉干部,办公厅文化中心四级主任科员 张嵩:

驻村中的几个“没想到”

张嵩(左一)

在部队的时候,我就参加过H1N1流感防疫工作,有一定的防控工作经验,到了村里,每天站在村口检查站、走到村民家中,监测、排查、防控、值守……才发现工作中有很多“没想到”。

刚到村里,跟着村治保主任张叔走访居家隔离人员,就颇让我增长见识。蒋辛庄村是典型的人口倒挂村,村里居家隔离的人数不少,走访记录文件夹里夹着厚厚的一叠信息表格。在一户人家门前,我们拿着文件夹翻看半天,还未能找到这户人家的信息,就听见张叔已经“如数家珍”般地跟我们介绍起来:“这家是河北的,一共3人,3月7号就可以解除隔离了……”待我找到登记表上的那栏一对比,和张叔说的一点都不差,一次、两次,一户、两户……张叔的信息都是那么“精确”,犹如村里的“活地图”。“坚持坚持,还有2天就可以出门了。”“你们家4个人体温都得在‘京心相助’上报啊,老人小孩的都别忘了啊。”看着张叔对村里防疫工作信息如此了然于胸,我加倍体会到基层疫情防控工作虽琐碎但必须严谨细致。

疫情防疫期间,村“两委”组建了党员志愿者服务队,考虑到年龄大的人属于易感人群,就将参加志愿服务的年龄上限设置在了60岁。这下,许多已经退休的老党员“不干了”。65岁的老党员杨叔说:“年轻的还需要上班工作,哪有我们这些退休的时间充沛?我们还不‘老’,现在国家有需要,我们不能干看着!”就这样,成立后的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中年龄最大的67岁,50岁以上的占到70%,成为村里防控力量的主力。

佟强

“呦,小刘,你这体温表怎么37.3度了啊?”

“我怕你们在门口等的时间长,结果测得早,刚又把体温表放暖气上了。”

“啥,放暖气上了,这哪行,我们一般三点到你这,提前五分钟测体温就行,你现在再用水银体温表测测,我们在这里等着。”

这就是我们在碱厂村参加疫情防控工作以来,每日里与居家隔离人员最平常的话语,碱厂村里的隔离户多以外来务工年轻人为主,我们每天主动和他们聊聊家常,不仅有助于消除他们居家隔离期间的孤独感,更让我们彼此间从陌生到熟悉进而相互信任。

掌握居家隔离人员的真实体温数据,是入户监测工作的核心内容,一人一个水银体温表居家单独测量,外加我们现场用的电子体温表辅助测量,这种“双保险”确保了体温测量的准确性,到碱厂村参加基层疫情防控工作已经22天了,三周的时间里我们走遍了村里每个角落,也有机会参与了部分返京人员居家隔离14天的监测全过程。

我们经历了他们忧心忡忡来到村里的第一天;感受到了他们体温偶尔偏高时赶紧拿电子体温表再测一次的紧张;听到过他们体温测量正常后开心的笑声;留意到隔离期第13天时他们期待明天的眼神;倾听过隔离解除当天他们畅谈自己隔离14天来的酸甜苦辣。

“今天我们给你开出解除隔离证明后,你在网上再登记一下,你就出隔离期了,我们就不再登门给你做体温监测,祝愿身体健康,一切顺利。”

这已经是我上门解除隔离期的第15位居家隔离人员了。我们5个下沉干部常说,能够一对一地为村里隔离户每天监测两次体温、做心理疏导,是我们与居家隔离人员“14天的特殊缘分”,我们希望每个人都能安全度过隔离期,也希望这个缘分能变成友情一直延续下去。

驻村战“疫”!下沉干部的日记里全是故事来自于网络,由谜语网(脑筋急转弯)整理编排并为广大网友提阅读,如有您有其他需求及疑问请咨询网站客服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