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列表

关于课堂的点滴记录

时间: 2020-08-09 01:37:36 来源:关于课堂的点滴记 作者: 关于课堂的点

类比,动作电影吸引人的法宝,是在一定时间内,出现一个打斗场面,这样才能吸引住观众的眼球。而在作文中,“暂时”的作用就是这样,所以需要用它来吸引读者。

说明“历时”与“暂时”的关系,设喻,大伙都吃过“糖堆儿”(北方叫“糖葫芦”),“糖堆儿”什么样?一个竹签子串若干蘸糖的红果。“历时”就是那根“竹签子”,“暂时”就是那些“蘸糖的红果”,而最后“酸甜可口的感觉”则是文章所能达到的效果。现在假定自己是一个买糖堆儿的人,你会挑什么样的?一般的情况是“红果要饱满,糖要均匀”的,也就是说,文章吸引人的关键在于“暂时”的饱满与有味道。

要想知道“暂时”如何表现,先要明确,作文中的“文”和我们平时交流的语言之间的差别。平时,我们的口语交流,最主要的特征是直白迅捷,我们进商店买东西,眼神、手势、声音都有具体的指向,售货员根据这些就能有相应的判断,所以我们往往直奔主题,只有当相应的信息不足以达成共识的情况下,才需要进一步补充。作文中的语句则不同,因为文字语句是一种平面化的有损表达,如果像口语那样直奔主题,就不能达到传递信息的效果。简单说,口语要实用,表达时直奔主题,目的是快速有效地进行交流;而作文,要传达虚拟的现实,表达时要求形象、立体、全息,因此文字比口语更值得玩味涵咏。例如,我们生活中交流时,经常说“特别激动”,当两个人面对面时,这种说法没有什么问题,因为有其他的感官可以补充语言的不足。然而,我们把这个内容写在纸上,则不能如此简单了。因为“特别激动”落在纸上,其他的补充内容没有跟进,拿给别人看,人家只会知道你“特别激动”过,但具体的“激动”是什么表现,“特别”到什么程度,别人是无法获得了。怎么办?要通过对特定时刻(暂时)的场景再现,来达到这个效果。如,心跳,呼吸,头发,皮肤,语言,动作……当然要使用形象的化的语言。这样,即便,你在文章中,没有写出“特别激动”的字样,别人看到这段描述,也会知道你当时“特别激动”。这就是把“暂时”放大的方法。

那么在什么地方可以进行“暂时”的放大呢?“历时”过程中,凡是出现情感、心理活动、动作、场景、虚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的地方都可以看做是捕捉“暂时”的放大点。具体要放大哪些,就要看你自己依据主题的挑选功夫了。这样,当我们在“竹签子”中把“红果”穿好后,我们这串糖堆儿,算是完成百分之八十了。

我之所以说完成百分之八十,是因为还有一样重要的“蘸糖”工序还没有做。这道工序很重要,否则,虽然不能说前功尽弃,但也可说是会事倍功半。这个“蘸糖”的工序,说白了,就是给自己的文章找一个好的“切入口(实际上也是“表出口)”,因为单线的“一线结数子”还不足以吸引人,而且容易让人有“流水账”的感觉。而找准适当的“口”则不同,我们不妨想一下,卖西瓜和卖螃蟹的商贩,卖西瓜时,摊子上要切开一个鲜艳水灵的西瓜,卖螃蟹时,往往揭开一二个蟹壳露出里面满满的膏油。所以我们在写作文时,一定要把自己的想要让人知道的东西(或者,别人希望看到的东西),抓住重点的先行表出。这是在主题上的“切入口”。至于在技巧上的,就更好办了,只需要在“历时”中抓住任何一个“暂时”的片段展开就行了,比如,写学农学军,不从头开始,而从“景物”开始;写人物,从“声音”开始;写事件,从“实物”开始……后面的,就只剩下在“昨天、今天、明天”之间,进行“历时和暂时的不断切换”了。

上面,啰啰嗦嗦地说了这么多,其实在古人那里只用两句话八个字就表达出来,“穷形尽象”“穷然后工”。不过啰嗦也有啰嗦的好处,至少不再是古人彼此之间会心一笑的“暗语”了。

作业,在上次已有的作文中,挑两个不同的“暂时”进行放大,要注意,放大后,还可以还原到“竹签子”上去,最好不露丝毫破绽。

07.语文的用途

这个问题,其实去我已经讲过很多次了。我们从小学到初中,学了很多年语文,该认的字差不多都认了,该学的一般方法,如汉语拼音,查字典等也都学了。那么高中还学语文干什么?我说高中语文是要提高你们的“鉴赏能力”。这个鉴赏能力,有什么用?以前我们学语文只是打基础,我们认字,但我们只用它来认字,这是语文的最基本的用法。平时,我们看电视、电影往往被剧情感动得一塌糊涂,又哭又笑,那么过后呢?过去就过去了,什么也没有留下,下次再看,依然来个一塌糊涂,就这样直到把自己看得感觉麻木了为止。这种情况,有人说“演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我们如果不想一直当傻子,就要学会提高自己的鉴赏力,电视也罢,电影也罢,都需要鉴赏能力,这个鉴赏能力从哪儿来?要从语文学习中来。我们现在不是学认字,不是学几本书的内容,而要学会鉴赏的方法。这样当我们被感动时,我们就可以知道,我们是被什么样的技巧、什么样的内容所感动的了。这样才能成为“懂门道”的内行人。

关于课堂的点滴记录来自于网络,由谜语网(脑筋急转弯)整理编排并为广大网友提阅读,如有您有其他需求及疑问请咨询网站客服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