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碎片化写作抵御碎片化时代:诺奖得主托卡尔丘克的怪诞故事
时间: 2020-08-06 10:30:59 来源:用碎片化写作抵御 作者: 用碎片化写作另外还有科幻的元素,我印象比较深的是《拜访》。这完全是一个科幻,故事的世界里一切似乎都是井井有条的,但是突然有一天,两个“爱工”要来拜访,一下子就打破了固有的、宁静的小天地。然后你突然发现,人工智能的那种生活,可能不是真的生活,只是一种程序。
几乎她的每一部小说里面都含着一种批判的锋芒,但是它是以一种心理的、隐喻的,文学的那种形式呈现的。比如说《万圣山》,这里面实际是对宗教有着强烈的批判锋芒的;但是它又是以一种似乎是很自然的、甚至温柔的方式呈现出来的。像这样的小说,我觉得阅读起来都是对读者想象的一种考验,智力的一种考验。
所以进入托卡尔丘克的文学世界,可能比较容易。但是要真正地要深入、领略她的文学世界,需要读者有一定的艺术修养、艺术境界、人生阅历,以及对世界的复杂、丰富性的准确的看法的。我觉得她厉害就厉害在,她似乎掌握着十八般武艺,而且她的作品中,涉及到的领域学科太多了,我们仔细想想,人类学、心理学、植物学、医学,种种她都涉猎。这真的是需要有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头脑才能创作出这么多奇妙的作品。
赵刚: 读她的小说有一种她在为整个当代文学闯路子的感觉。一些非常精巧的小说,有的甚至在三五页的一个篇幅内,容纳下一个巨大的叙事。给我很深的印象就是这本书里的《绿孩子》,中国读者如果对波兰历史欧洲历史不那么了解的话,它里面涉及的点可能不能一下让你很清楚到底谈的是什么。不了解这些也没有关系,她只是点到为止,你要去深入读它、思考它,托卡尔丘克给你留下了非常开放的空间,让你可以深入思考这些问题,或者说研究它背后的历史和思想。
这部小说好像在迷惑你是一个历史故事:一个法国宫廷医生来给波兰国王当御医,自己受了伤,中间碰到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在森林里发现两个全身发绿的孩子,然后这两个孩子的种种怪诞表现,其中一个男孩受洗以后很快死掉了。这些东西都会启发你的思考,为什么是这样?
但是所有的这些,我觉得都不是她最想说的。其实整个这个小说最让我触动的地方就是关于模糊的问题。很多作品里都所涉及这样一种思想,就是人和自然的同一性问题,人和自然万物有没有界限。在她的视野下,人和自然不是对立的,也说不上人的世界和非人的世界,它是一个逐渐过渡逐渐变化的过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一个融合的世界。
从这个角度来说,为什么刚才老师们讲要反复阅读,确实这个本事太大,短短一篇文章里面,能够把这么多宏大的主题融进去,而且激发你进一步思考和阅读,这样的作品在她那儿我觉得一点都不罕见。而且她10篇文章各有不同,既有讲到17世纪的波兰历史,又讲到当代的人工智能,又讲宗教问题,包括儿童心理问题。第一篇《旅客》也让我非常触动,短短的几页给李怡楠产生的是惊悚的印象,但是我读完了,我觉得很受触动。其实她想说的吓唬我们的不是任何外在的东西,是我们自己,是我们内心最可怕的或者说最阴暗的最惊悚的东西。这完全符合心理学家对人的心理分析的看法。
李洱: 我看《怪诞故事集》的时候,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感受。刚才提到的《旅客》《罐头》这样的小说,比较短的,我感觉更像速写或者是某种大师的素描。我甚至怀疑她是不是把长篇小说的一些片段写进去了,因为她在叙事的时候非常匆忙,还有一些停下来讲述其中的一个片段,或者是把一个重要的人生通过两三千字的篇幅写出来,像笔记一样。托卡尔丘克的故事不大讲求故事的完整性,你如果把它跟门罗的小说比很不一样,这也就说明托卡尔丘克实际上是一个长篇小说作家,她的短篇小说反而是为长篇作了一种准备、一种笔记。
在这个时代变得如此匆忙纷杂的时候,作家很多时候确实需要随时记一下自己的联想和感悟,哪怕故事不是非常完整,看上去好像有很多很多空白,让别人填充,但是它忠实地记录着作家在某一个时刻的经验。经验这个词是她经常强调的一个词,经验不是生活,是对生活的一种记忆和回忆。她记载着这种生活,记载了生活的某个肖像、时代的某个肖像、记忆的某个肖像,用速写的形式记录下来。我觉得在整个文学史上,这样一些篇章、片断都非常有价值,它往往预示着这个作家要通过这个片段写更多的文字。可以想一下,我们现在对《野草》的评价非常高,其实鲁迅的《野草》的很多片段,从看他日记也看得很清楚,他当时没有把它当成完整的文章来写,记录的就像是一个话剧的片段,记叙的是一个梦,记叙的是对一个植物的描写,对记忆的回溯。我觉得某种意义上,可以把《怪诞故事集》看成是一个长篇小说作家为新的长篇做准备的时候所写下的片段,我们现在可以把这个片段看成是时代的肖像。
Copyright © 2013-2020 www.tkpao.com 泡谜语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