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本学期的教学、教研、教育管理等各项工作,经过我和各位备课组长前一段时间的研究,我们一致认为高一年级组应该在总结反思上一学期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在加强基层管理,树立良好的师生风气方面努力,力争在稳定、巩固成绩的同时,使各项工作再迈上一个新
本学期的教学、教研、教育管理等各项工作,经过我和各位备课组长前一段时间的研究,我们一致认为高一年级组应该在总结反思上一学期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在加强基层管理,树立良好的师生风气方面努力,力争在稳定、巩固成绩的同时,使各项工作再迈上一个新台阶,力争有更多的工作亮点,取得更好的成绩。为此年级组提出了以下工作意见和要求,望各位老师认真参照落实。
(1)年级将继续加强基层管理,特别是要积极建立“三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体制,建立每日班级学生情况反馈体制(内容是各班纪律班长要把班级师生各种好的、不良的情况一一如实记录及时反馈给年级的一种管理方式),建立班主任“联管”责任值班制度(内容是要求联管班主任每天全程参与学生管理和教师课堂督察,如实记录并把不良情况及时反馈给班主任或老师,这有利于班主任或老师的对学生的再教育,这能充分发挥年级各种信息反馈的督促功能,真正把各项管理落到实处),建立寝室每日情况反馈制度,建立年级每周简报制度,目的是夯实优良的年级师生工作和学习风气,使整个年级工作能得到高效运转,为教育、教学、教研创造一个良好的前提条件,从而保证各项工作的正常完成。年级要继续加强学生的日常管理及教育工作,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及时掌握各方反馈信息,及时采取或调整工作措施解决相关问题。加强“入楼即静,入座即学”习惯教育,定期每周开好每周二的班主任会议或备课组长会议,充分发挥年级基层管理的优势,使各项任务及时下传到每一位师生,同时及时掌握每一备课组、班级反馈的各种情况,年级协调督促使各项工作能得到有效开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举止习惯,构建优良的分校工作亮点。年级将继续加强日常教学环节的过程检查及年级简报制度的落实,使年级各项工作能得到及时落实,学生得到再教育,使问题能得到及时纠正。同时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也要靠老师的率先垂范,老师必须言行一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教育引导学生。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果有我们的班主任和各位老师的积极配合,以身作则,对学生严格要求,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那么学生的行为规范才能得以在高一下期更好养成。
(2)年级要继续加强教研活动,使教研活动(每周三)成为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老教师进一步提高的平台。真正做到一次活动,一次收获,为每一位教师提供学术、思想交流的平台,及时查找工作中的不足,传达学校年级的工作意见,提出改进措施,使以后的工作更加完善。备课组要明确教学常规要求,采取切实措施保证过程的“严、细、实、恒”,特别突出讲、批、辅、考各个教学环节,踏踏实实不走过程,尤其要更新观念,因材施教,研究每一个学生,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积极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构建学习型备课组,让读书成为习惯。力争使每一位教师在专业报纸、杂志上发表论文,提高教科研能力,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各备课组要搞好4月份的听课月活动,组织好示范课、观摩课、优质课使教科研再上一个新台阶。
(3)进一步开展好“带教”活动,新教师要认真且多听课、多请教,老教师要多耐心悉心指导,促进新教师快速成长,培养青年教师掌握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保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我和各备课组长将积极于每周听部分老师的课,检查督促教学。
(4)认真做好期中、期末统考的复习工作,认真组织和安排学期期中考试的命题、改卷、讲评及考试分析,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构筑知识体系,提高复习课的质量,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精讲多练,全面提高学生的成绩。
(5)认真组织听课、评课活动,让同题异构教研活动落到实处,让每一位教师从中受益。年级要加强课堂教学的监控和辅导,年级要尽可能多的听取各方意见,及时校正教育教学行为,全体教师要人人树立“课堂40分我负责”“我向课堂40分要质量”的教育教学管理意识。
(6)加强备课组集体备课的各个环节的落实,集思广义,提升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要求每一位教师精讲精练,提高上课、课下作业的质量和效率,注意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积极建立课上、课下较为完整的反馈机制,加强“教学反思—教学改革—教学重建”环节不能打折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较高的素质能力,加强作业的纠错与质量监督,积极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保持良好的年级发展势态。搞好课堂改革与创新,加强信息技术与课堂的整合,有效利用网上等各种资源服务于课堂教学。加强备课组的教学研究,推动各备课组的活动,进一步加强备课组的教研工作,强化质量意识,积极发挥集体智慧,打好团体仗。要主动及时掌握有关教研信息。各备课组也要加强复习课、试卷讲评课的研究工作,使学生的基础知识落实到位,能力得到提高。
(7)各位老师要积极落实师生之间互动交流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真正走入学生心扉,多沟通、多交流,拉近师生距离,增强亲和力,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升华教学成果。各备课组要积极组织并督促教师和学生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期末每位教师要交一份高质量的读书或教学心得。
(8)年级组要求各备课组长要从细微处、多渠道认真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帮助老师及时解决各种问题,努力构筑和谐且积极向上的年级团队,使老师积极主动做到敬业爱岗,尽职尽责,高质量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9)年级组将积极利用报刊、杂志、网上下载的资料,教育和引导全体教师加强理论学习,认真工作,树立责任心,要求各位老师要深刻理解工作的“执行力”与及时细化工作内容在学校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10)认真搞好“培优、补差、治瘸、拉中”计划的落实,认真做好两个成绩分析。一是以备课组为中心的教学分析督导会;二是以班主任为中心的成绩分析诊断会,同时配以近两周的学生沟通、交流活动。要积极实施“重点生培养工程”,“后进生转化工程”,此项工作班主任是第一责任人,任课老师要积极参与其中。各班要注意开展各种学习竞赛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形成对尖子生的全程激励机制,要采取特殊对策加强对各类学生辅导力度,要做好后进生的鞭策鼓励工作,创设全面成材的竞赛氛围,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帮助每个学生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开展学习竞赛,从而促进、推动中等生大步向前进。
中等生进步了,优秀学生的危机感就产生了,因为他们的竞争对手多了,他们的优越感就少了,进而尖子生将更加努力。要特别关注后进生,借中等生大踏步前进的东风,让后进生明白自己也有奔头的道理。所有这些均是为年级取得成绩大面积丰收奠定基础。
(11)继续坚持每周的数理化竞赛辅导活动,定时、定人、定内容辅导。针对学生实际,树立“立足高考,兼顾竞赛成绩有所突破”的指导思想下保质保量完成辅导任务,力争出优异成绩。同时要加强尖子生的培养,积极做好尖子生工作,防止尖子生流失,稳定尖子生群体。
(12)年级将组织各备课组长继续关注教师思想动态、工作、学习、生活、婚丧病事等家庭生活事,努力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年级团队氛围,加强年级优良和谐团队的建设与构筑。
(13)年级继续要求各备课组加强每科的单元测试组织、批改、讲评工作,确保单元测试的严肃性、针对性、分层次扎扎实实抓好学生的知识基础,一步一个脚印地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通过经常性的总结和查漏补缺,重视教学中的过程管理,促进教学成绩的提高。
(14)做好5月15日的会考前期复习准备工作,力争100%过关,轻装前进。
(15)每位老师要注意加强关注学生状态,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每一位教师都要以教学为中心把教学、管理、教育结合起来,每一节课学生的各种情况教师均是第一责任人即实行课堂情况和事故责任制。加强课堂教学质量管理和课后的辅导落实,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学生的能力是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训练出来的,是由学生悟出来的,一定要注意讲练结合,面向全体、不失一生。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既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的自觉性,更要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要处理好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关系。教师要对自己所教的每一个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任课老师之间要经常沟通情况,认真研究学生情况,制订可行措施,使教育形成合力,狠抓落实。每天的早读、晚自习要强化辅导工作,不能迟到、早退,要耐心细致。课后要注意加强个别学生的辅导工作,具体的时间、对象由辅导老师另定。(见附:关注学生状态,扎实改进工作----工作中几大问题剖析、对策、措施)
(16)年级组要求各备组要积极创建备课组自己的办公室文化,积极创建一个整洁、舒适、和谐的工作生活氛围,真正做到“快快乐乐工作,快快乐乐生活”。
(17)年级组要求各备课组老师要结合学校和年级的工作计划内容积极开展工作,落实相关事项。如英语组的举行一次英语朗诵比赛,每周举办两次英语书法练习,继续做好广播站的英语栏目工作等。语文组要加强阅读,每两周开一节阅读课,同时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举行“语文知识竞赛”活动,加强写作教学,坚持要求学生写周记,面批面改。数学组搞好五月份的数学竞赛活动,争取取得优秀成绩等等。
(18)年级要求音美计体课、课外活动课、实验课老师要积极加强学生课堂纪律管理,杜绝迟到、早退、旷课、课堂纪律混乱,学生乱跑等现象的发生,同时要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培养学生兴趣和特长,开展节日画展、节日专刊、合唱团、五四晚会等艺术活动。体育组要举行跑操比赛、篮球八强赛、春季田径运动会、班级接力比赛、年级达标测试等体育活动,丰富学生业余活动。
总之,高一年级组希望各位备课组长、班主任、课任老师要在总结反思过去工作成绩和问题的同时,加强自身执行力的要求,努力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把工作做得更好,为商丘一高分校向更强、更好方向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