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 > 哲学论文 >

城镇化趋势下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所遇困境及对策

发布人: 谜语网 发布时间:2015-10-03 字体: | | 打印文章

推荐阅读:摘要 在分析当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所遇困境,特别是城镇化给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基础上,就有效的问题解决策略与改进建议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探讨,以期为促进我国乡村旅游的未来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城镇化;乡村旅游;乡村性;困

摘要 在分析当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所遇困境,特别是城镇化给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基础上,就有效的问题解决策略与改进建议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探讨,以期为促进我国乡村旅游的未来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城镇化;乡村旅游;乡村性;困境;原因;对策

1 当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所遇困境

乡村旅游对于振兴我国农村经济、有效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发挥了重要而积极的推动作用;乡村旅游在经历了20年左右的快速成长期后,开始进入到乡村旅游发展的调整期,越来越多的深层次问题开始暴露出来,使当前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所遇困境主要表现为以下4个趋势:一是乡村旅游的吸引力越来越低,呈逐渐下降趋势;二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越来越低,主要表现为能够吸引游客的“乡村内容”越来越少,各乡村旅游内容“千篇一律”;三是乡村旅游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越来越多的乡村旅游合作组织在成立不久,就面临解散、倒闭的可能;四是乡村旅游客源市场面临萎缩,由于乡村旅游受到城镇化、城市化生活方式影响,愿意参加商家宣传的所谓“乡村旅游”的人越来越少。之所以出现上述问题,笔者认为根本原因在于乡村旅游中“乡村体验”的缺失[3-4]。

2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所遇困境的主要原因

如前所述,乡村旅游中“乡村体验”的缺失是从旅客角度来理解,从乡村旅游自身角度来理解,就是“乡村性”的缺失,其深层次的根源在于城镇化进程的不利影响。从社会角度来看,在我国的城镇化大潮影响下,传统农村社会结构正在遭受剧烈冲击,传统依靠血缘关系、宗法制度等所维系的“农村”可谓土崩瓦解,城镇、城市的社会结构、生产关系开始主导“农村”发展,从根本上毁掉了“乡村性”的基础;从经济角度来看,传统单一型的“小农经济”已经不再适应乡村旅游发展的需要,农村要满足乡村旅游发展越来越需要“城市化”的管理方式,这也是导致“乡村性”消失的一大原因;从文化角度看,城镇化进程下的城镇文化、城市文化无疑变成了一种“强势文化”,其在与传统乡村文化接触、碰撞过程中吞噬、取代乡村文化成为一种越来越普遍的现象。因此,城镇化进程是造成乡村旅游“乡村性”缺失的核心因素。

3 发展对策

3.1 注意乡村生态环境恢复与再造

乡村旅游的兴起,使得大量的城镇人口涌入乡村,不可避免地要给乡村的自然生态环境、传统古朴的乡村生态带来污染和严重的破坏,这种污染与严重的破坏不仅毁坏了原有乡村的形象,最重要的是对原有乡村景观、乡村文化等“乡村生活之美”的美学价值和所具有的生态效益产生严重损害,也进一步导致乡村旅游自身吸引力的降低。因此,建议在开发乡村旅游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乡村环境的承载能力,适时考虑恢复与再造乡村环境。

3.2 注重乡村文化回归与文脉重塑

“乡村性”是乡村旅游之魂,其最终体现为一种内在的“乡村文化”,因此要恢复乡村旅游原有的吸引力,有必要将回归乡村文化、重塑乡村文脉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生命线。乡村旅游中的乡村文化、乡村文脉是乡村千百年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与行为结晶,从乡村建筑到农田果园、从社会生产方式到人们的生活习俗,从内在脑中的传统意识到外在身体的行为,无不体现了乡村独有的文化特性。

3.3 重构乡村景观,彰显乡村个性

乡村景观所具有的生态、美学与经济价值是乡村旅游之所以受广大游客欢迎的核心原因所在,有必要尝试对乡村景观进行重构;所谓景观重构、再造,就是对原有乡村景观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干预,但这种干预是在全面分析与综合评价乡村各自然要素的基础上进行的,即综合考虑原有景观内在结构、生态过程、社会条件、经济条件及游客需求等多种因素影响的基础上,按照景观最佳优化原则再造,而再造的目的是为了彰显乡村个性,吸引更多游客的到来。

4 参考文献

[2] 赵华,于静.新常态下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经济问题,2015(4):55-60.

[3] 王国华.北京郊区乡村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与方法[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4):30-37.

1、“议论文格式”范文由查字典范文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议论文格式例文地址:http://www.tkpao.com/a/lunwen/zhexue/157990.html,复制分享写作指导范文给你身边的朋友!
3、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