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 > 政治论文 >

为什么资本主义还有生命力

发布人: 谜语网 发布时间:2015-10-03 字体: | | 打印文章

推荐阅读:" 列宁曾经说过,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帝国主义是腐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许多同志问:为什么资本主义至今“腐而不朽,垂而不死”?为什么西方资本主义显得很富,近20年还特别的咄咄逼人呢? 应当承认,资本主义在当今世界上还有生命力,短期内不

" 列宁曾经说过,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帝国主义是腐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许多同志问:为什么资本主义至今“腐而不朽,垂而不死”?为什么西方资本主义显得很富,近20年还特别的咄咄逼人呢?

应当承认,资本主义在当今世界上还有生命力,短期内不致于全面崩溃。并不是列宁的论断错了,只不过是急性肾炎变成了慢性肾炎,死期要推迟。

本世纪两次世界大战,都是资本主义大危机和新老资本主义国家的争夺而引发的,这就证明了它的腐朽性和残暴性。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社会主义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中国等十几个社会主义国家。二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曾经惊恐、动荡了一个时期。几年十几年后,西方资本主义渐趋稳定。

二战以后,特别是越南战争结束以后,资本主义世界出现几个新现象。

一、美、英、法、意等国经济发展虽然缓慢,但相对说来是持续、平稳增长的。日本和西德的经济则迅猛发展。

三、产业工人在就业人口中的比例下降(在西方发达国家已下降到30%以下),工资大幅度提高,生活显著改善。他们虽受资本家剥削,但比别国工人的生活好得多。他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也不满,但还只是“怨悱而不怒”,并不急于革命,反使社会主义国家的不少工人羡慕他们的生活水平。

四、“中产阶层”扩大。这个词的原文是Middle Class,直译应为“中等阶级”,长期被译为“中产阶级”。西方所谓Middle Class包括中小资本家,那不科学。我认为用“中产阶层”或“中等阶层”为好。它不是一个独立“阶级”,也不包括中小资本家。所谓“中产阶层”,应指知识分子、科技人员、公教人员、经理人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部分技术工人(以上被称为“白领阶层”),以及小业主和中小农场主。西方国家中这部分人的数量扩大,收入相当高(他们对社会的贡献也大),生活相当富裕。因而其多数人自觉或不自觉地维护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

还有“反垄断法”、企业法、破产法等等许多改革,调整了资本家之间的关系。

资本主义的经济体制改革、资产阶级内部关系的调整,内容很多,很复杂。可惜我们研究不够,现在还说不全。

B、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影响。30年代苏联经济欣欣向荣,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出现新面貌,与西方资本主义形成鲜明对比。特别要提到1936年苏联宪法,它是斯大林主持制定的,世称“斯大林宪法”。这部宪法有“公民之基本权利及义务”一章,是美国、法国、英国等国的宪法所没有的。斯大林宪法在世界历史上破天荒地第一次规定,公民有劳动权(不失业)、休息权、受教育权、男女平等(同工同酬)、年老和患病及丧失劳动能力时享受物质保障之权,等等。苏联并在实践中保障了这些权利。尽管斯大林宪法颁布的第二年,斯大林就破坏法制,开始大规模“肃反”、“清洗”,犯了“阶级斗争扩大化”的严重错误,但那主要是党、政、军系统内的斗争,对普通知识分子、工人、农民的影响不大,苏联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仍然生机勃勃。原先占人口80—90%的文盲迅速脱盲。



苏联的工人农民成了国家主人。普通劳动者做出成绩,可以成为克里姆林宫的上宾。每年夏天,各界劳动模范成群地到黑海海滨度假。这些新闻和图片传到全世界,吸引了各国工人和知识分子。法国作家巴比塞访问苏联后,回国写了一本书,对比苏联和西欧,得出石破天惊的结论:“一边是崇高而神圣的工作,一边是卑鄙与无耻!”西方资产阶级仇恨苏联、仇恨斯大林,很大程度上是仇恨这部尊重人权、真正民主的宪法。斯大林宪法的光辉,使美国宪法、法国宪法黯然失色。美国作家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在60年代写的《斯大林时代》一书中,还满怀激情地描述了“斯大林宪法”当年在世界上引起的震动。

开始,西方资产阶级对“斯大林宪法”是一片咒骂声。咒骂归咒骂,他们随时感到“斯大林宪法”的压力。后来,西方经济形势好转,他们在内外压力之下,半推半就地学了苏联的许多做法,在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休假制度、失业救济、医疗保险、一人一票、男女平权等制度。结果发现,这些尊重劳动者、保护劳动者的措施,大大缓和劳资矛盾,却并没伤害资本主义制度、雇佣劳动剥削制度的根本,于是普遍接受了。不过,就是在今日美国,这些制度仍未普及到所有企业。

C、工人阶级的斗争。

美国工人受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影响很深。美国工会(黄色工会)对工人的分化、控制是很巧妙的,比如,美国多年都是按行业、工种组织工会,而不组织地区工会。一列火车上,司机参加司机工会,司炉参加司炉工会,列车员参加列车员工会,餐车服务员参加另一个工会。各工种工人的工资和福利待遇不同,在企业中的地位与作用也不同。老板和工会利用这个矛盾(差异),分而治之,使他们只关心本行业本工种工人的利益,不关心整个工人阶级,更不关心政治。

多年来,美国工会没有组织过政治性罢工或政治性示威,但他们搞经济斗争,要求提高工资、改善生活,还是相当积极的。工人阶级的经济斗争也是阶级斗争,只不过是较低层次的阶级斗争。在工人阶级的积极斗争下,工人工资逐渐提高,劳动时间缩短,很多工人有了不扣工资休假等福利。

资本家之间的矛盾,也促使工人工资提高。资产阶级并非铁板一块,他们既有共同利益,又有利益矛盾。工业资本家希望压低工资,以便降低成本,多得利润;商业资本家则希望整个社会的工资水平提高,以便多销售商品,多得商业利润;纺织工厂老板期望社会上有更多人买新衣服;汽车工厂老板尤其希望社会购买力提高,有更多的人买得起汽车。无论哪种资本家,都想推销自己的产品(以及服务),使自己赚钱。所以各种资本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矛盾心态:期望本企业的工资(或产品中的工资含量)降低,希望社会上的购买力(包括职工工资)提高。就在这样的矛盾运动中,使全社会的工资水平上升了。当然,工人工资的上升,以保证资本家能,得到利润、资本能不断增殖为限。

马克思在一百年前就说过,资本家给工人提高工资,最终是对资本家有利的。

工人工资提高,促使企业采用能够节省人力的新式机器,可以少雇工人,或者少增加工人而扩大生产规模。这就推动了技术进步。工人工资提高,生活改善,工人的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和技能也会提高,从而使劳动生产效率也提高。不仅如此,工人工资提高了,他的子女的身体素质也会提高,可以多受教育,这就为资本主义企业和资本主义社会造就" 了一支更好的劳动预备军。

二是战争推动了科技,科技促使生产力飞速提高。

资本家与地主、贵族相比,是较为重视科学技术的。资本家为了战胜竞争对手,也舍得投资于科技。但在和平时期,资本家只热心于投资少、时间短、见效快,能“吹糠见米”的科研项目和技术革新。要劝说资本家投入很大资金,花很长时间,去搞没有多少成功把握的基础理论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他没有什么兴趣,也没有那样大的本钱。要说服资本家联合起来搞,极不容易,甚至不可能。世界大战爆发,这个问题解决了。为了战胜强敌,代表资产阶级整体利益的政府,明正言顺地召集或征集最好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由政府拨款,用行政命令征集物资,不惜工本地进行军事科技研究,很快取得重大突破。一旦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它的意义就不仅是在军事方面取得优势,而会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使全国经济登上一个新台阶。以上,可说是资本主义社会科技发展的一条规律。



美国将军格罗夫斯,是美国在“二战”中组织原子弹研究、制造的总负责人。他在战后写的回忆录《现在可以说了》一书中,详细谈了这方面的情况。他们研制过程中的失败和浪费不少,耗费的资金、电力、物资极巨,任何大资本家也承受不起?只是因为有政府力量,才取得重大突破,重大成就。电子计算机、核技术、电子工业技术、光技术、合成材料、喷气式飞机、通信技术、机器人等等,都是在“二战”中发明或取得重大进展的。对现代科学起了巨大作用的“新三论”——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也是在“二战”中形成的。

“二战”结束后,美、英等国把战争中取得的科研、科技成果,转入民间企业(资本家的企业),于是爆发了一场“新技术革命”(西方又称为“第二次产业革命”),使工业生产力迅速提高,有的产业是成倍提高,而生产同,样产品所消耗的能源、原料、材料却大幅度下降。(苏联和中国长期存在的问题之一,是不善于把军事科研成果及时转入民用,这个问题后面再谈)

“新技术革命”给西方资本主义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给资本主义社会带来深刻变化。

工业劳动生产率成倍提高后,一、既可以便资本家取得高利润,又可以大幅度提高工人工资;二、工业中的体力劳动人员大为减少,科技人员和经营人员大为增加,促使“白领阶层”、“中产阶层”扩大;三、第三产业扩大(美国占63%),第二产业(加工制造业)相对缩小,现在美国只占34%。产业工人在就业人口中的比重降到30%以下。

可是,并非每个行业都能同等享受“新技术革命”的成果。“新技术革命”在各行业的应用和效益很不平衡。能够使用新技术的行业,生产效率成倍增长。包含着复杂的新技术的新型产品,附加值很高,被称为“技术密集型产业”。传统的采矿、冶炼、服装、玩具、制鞋等等行业中的许多工序,很难使用电子计算机等新技术,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就没有那样大,相对而言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前一类工业大幅度提高工资,势必拉动社会工资水平提高。“技术密集型产业”提高了职工工资仍有高利润,“劳动密集型产业”若要同等提高工资,就没有多少钱可赚,甚至会亏本。于是“技术密集型产业”蓬勃发展,被称为“朝阳工业”;后一类“劳动密集型产业”处境困难,被称为“夕阳工业”。

60年代初开始,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产业大调整、大转移。美、英等发达国家把劳动密集型的“夕阳工业”转移到国外,自己着力发展费力少、耗能少、消耗原材料少而赚钱多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使美国、英国更富。

高新技术产品究竟有多高的利润率,资本家严格保密,外人很难弄清。仅举一例:我的一个亲戚在飞机制造厂工作,80年代中期,他们与苏联同行交往交流时,发现苏联生产的一个用于飞机上的小部件,质量优于英国产品,想向苏联购买。苏联人不会做生意,报价100美元一个,只有英国同样产品的价格(卖给中国是1000英镑一个)的十二分之一。我方谈判人员故意说贵,苏联人赶快降到90美元一个,他们说:不能再降了,我们的生产成本是80美元一个。由此可见,英国把这个小部件卖给中国,其利润至少是十倍。我们不能不买他的,因为我们造不出来,或者造出来的质量不如他的好。

算美国、英国工农业产品的总产量和人均产量,比我们高不了很多,而他们的消费量、生活水平比我们高许多倍。原因就在于他们用价格高的“技术密集型产品”,换我们这些国家价格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日本人在60—70年代有一句形象的话:日本运一轮船货物去美国,美国运给日本一箱(集装箱)货物就抵了帐。

由于各国的科技水平、工业水平、工艺水平、劳动生产率相差很大,美国淘汰的“夕阳工业”,在第三世界国家却是先进的、很赚钱的“朝阳工业”,争相引进。

美国的产业大转移,首先转移到日本。日本很精明,通过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挣取外汇,积累资金,运用政府(通产省)力量组织高新技术产业的开发。到70年代,日本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强大了,也把“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外转移(这是第二次产业转移,主要是移向韩国、台湾、香港等地),自己着力发展赚钱多的“技术密集型产业”。现在进入第三阶段,向我国沿海省市和泰国等东南亚国家转移。



新技术革命挽救了西方资本主义,给资本主义注入了新的活力;而新技术革命来源于罪恶的世界大战——资本主义国家争夺战。历史的前进就这么曲折、复杂、矛盾!

苏联解体后,华沙条约组织也瓦解了,美国没有军事对手,仍然大搞航天计划,不放弃“星球大战”计划,其目的就是取得科技上的领先地位。这是大资本家、大公司也搞不了的,只有政府牵头,用国家财政(这是全国人民交的税)来搞。如果没有战争或战争威胁,政府就师出无名,于是要想法寻找一些由头。

军事科研带来资本主义国家科技的重大进步,但它是建立在仇恨、恐惧、眼泪和鲜血之上的,资金和物资浪费也极大,与人道主义精神背道而驰。

当年苏联米高扬访美时,美国记者故意问他,对资本主义的高技术、高生产力、高生活水平有何看法。米高扬回答:如果美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以美国现有的生产力,可以使美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一倍。

米高扬的话虽有夸张,却很有道理。说他夸张,因为他没有计算美国对别国的剥削。如果美国不剥削别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美国不会有现在这样富。同样的生产力水平,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的生活质量,会高于资本主义国家人民的生活质量,这是事实。我们将在另一章谈到。

三是改变了对殖民地的剥削方式,从“杀鸡取卵”变为“养鸡下蛋”,取得更大利益。

近30年的世界格局是:前殖民地半殖民地基本上都独立了,不再受宗主国直接统治,成为第三世界国家,又称“发展中国家”;但他们在经济上依附于原来的宗主国,或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政治上受到控制或操纵。西方发达国家不再以凶恶的直接统治者面目出现,而是以笑容可掬的“政治顾问、军事顾问、商人、金融家、企业家”面目出现在以前的殖民地,甚至还给这些国家贷款、投资和技术上的指导,扶持他们发展工商业,让他们生产原料、材料和初级产品,同时又成为推销西方商品的市场,然后在“自由贸易”中剥削他们。

从“杀鸡取卵”变为“养鸡下蛋”,是一大进步。西方少得骂名,少花军费,赚的钱更多。南方国家(第三世界国家多在南半球,所以又称“南方国家”)名义上独立了,自由了,发展了,却被“北方国家”(不包括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剥削得越来越穷。南北差距越拉越大。

据专家统计,世界上贫富国家之间的人均收入差距,在各个时期如下:

工业革命之初:

1945年: 1:2 1975年: 1:40
1980年: 1:64
1945年: 1:78

所以,“南北矛盾”成为当今世界的重大矛盾,可惜西方传播媒介甚少报道。这也是他们的“新闻侵略”的内容之一。

现在西方国家对南方国家的剥削,主要是以下方式:



1、不等价交换。

南方国家主要生产原料和初级产品,西方国家主要生产工业制成品。几十年来,这两类产品的价格变化,形成强烈的剪刀差。

据联合国《国际贸易和发展统计手册》的有关资料,两类产品价格指数变化如下表。

表8 两类产品价格指数的变化

年份 1950年 1960年 1970年 1971年 工业制成品价格 96 144 102 153

60年代,坦桑尼亚用5吨剑麻可以换回一台拖拉机,70年代要用10吨剑麻才能换回同样一台拖拉机。

进入80年代,据联合国最不发达国家会议的材料说:“这10年间,国际市场上工业制成品价格以每年4.11%的速度上升,而原料和初级产品价格却大幅度下跌,如棉花、咖啡、可可和水稻,价格分别下跌33—51%。”仅1986年,发展中国家由于原料价格下跌,就损失1100亿美元。

由尼雷尔总统任主席的南方委员会(有27国专家参加任委员人1991年发表长篇报告《南方的挑战》。该书第56页,根据世界银行资料编制了一张初级产品(不包括石油)的“商品价格加权指数”图表,以1979—1981年价格为100,各年指数如下:

1960年 115
1970年 112
1980年 100
1985年 80
1986年 70

这样的不等价交换,富国怎能不富,穷国怎能不穷?

为什么世界市场上的原料和初级产品价格下降如此之大呢?西方国家用的并非行政手段,而是经济手段、市场手段。它鼓励南方国家生产原料和初级产品,还给予贷款、援助来扶持。许多国家生产同类产品,数量增多,在国际市场上互相竞争,争相杀价出售,价格就被冲下来了。

这几年我国的纺织工业、服装工业取得长足进步,质量提高,品种多样,境况却很困难。原因在于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也在大力发展同样的产品,大家争相出口美国,互相排挤。

美国在不等价交换中占了大便宜,还取得政治上的好处。谁不听他指挥,他就削减谁的“销售份额”,取消谁的最惠国待遇,以此来威胁。

2.资本输出,赚取高额利润。

西方国家的对外投资,打着“慈善”、“援助”的旗号。这种投资对接受国经济确有好处,但对投资国的好处更大。请看下表:

表9 美国两种对外投资的利润率

对西方国家投资利润率 对南方国家投资利润率 1976年 21% 25.3% 1978年 14% 23.9% 1980年 16.6% 24.1%

近几十年,许多南方国家陷入债务危机,债务总额高达1.35万亿美元,利息也背不动了。

从1984年起,世界资金流向逆转,不是发达的北方国家向落后的南方国家流,而是反过来,资金从南方国家倒流向北方国家。南方委员会的报告《对南方的挑战》中说:“1984—1988年间,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群体,在这方面流向北方的净额达1630亿美元。”1988年后,资金倒流更严重,每年约500亿美元。



3.技术转让,变废为宝。

(喻按:以上三节中许多资料引自刘洪儒同志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财富何处来》一文。)

4.挖取别国人才,发展西方科技。在这方面,美国最厉害,也最成功。

近几十年,美国教育质量低劣的状况迄无改善。美国大学本科毕业生的水平,大约在我国大专毕业生与中专毕业生之间。美国主要靠硕士教育和博士教育来培养人才。而美国学生追求的热门,是挣钱多的律师、医生、经济师(商业)、会计师、高技术、电脑软件人员等等。报考冷门——高能物理、数学、化学、农学、地质、建筑工程等专业的很少。这些院系经常招不够合格的学生。

“冷门”只是挣钱少,并非不重要。所以美国用奖学金吸引别国(主要是发展中国家)的大学毕业生去留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业有成,对美国有用,就留他在美国工作。

“二战”之后,美国吸收外国科技人员40多万人,其中近30万人已加入美国籍。印度和联合国的机构作过研究,印度、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一个大学毕业生留学美国后不归,本国直接损失养育费和教育费4万美元;美国仅算节省养育费和教育费的帐,就净赚12万美元。因为美国只需支付硕士、博士阶段的教育费和生活费,就得到一个有用而廉价的人才。许多外国留美学生是打工养活自己,并交纳学费,美国为他们花的钱更少。

美国吸引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大学毕业生去留学,然后选留其尖子,实际上是让我们这些国家出钱,替美国支付小学、中学、大学的教育费和20几年的养育费。

我国有一些留学生学成后赖在美国不归,“宁愿在美国洗盘子,不愿回国当工程师;宁愿在美国当助手,不愿回国当教授”,因为美国工资高(其实他在美国拿的是低工资)。他忘记了家庭和祖国的养育、教育之恩,更不知道他拿的奖学金、高工资中,相当大的一部分是发展中国家人民(包括中国人民)支付的。西方资产" 阶级从剥削来的大量财富中分给他一碗汤,他就感恩戴德,“乐不思蜀”,为美国服务,并高唱资本主义的赞歌了。

日本、西德经济在战后迅速发展,除上述原因外,还有其特殊原因:军费负担轻,利用了冷战、热战的机会。

“二战”之后,同盟国解除了日本、西德的武装。美国占领军还摧毁了日本的封建残余势力,使它终于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几年后,美国为了反苏、反华,花大本钱扶植日本和西德发展经济,同时压他们重建军队,重振武装。日本以战后的和平宪法(那是美国占领初期逼着日本制定的)为挡箭脾,软拖硬磨,始终把军费控制在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以下,使自己有更多资金用于教育、科研和经济发展方面。

两次世界大战有一条基本经验教训,也是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一条规律,即:对于资本主义国家而言,于己最有利的局面是“你们互相打仗,我来做生意”。

“二战”之后,日本、西德采取当年美国的战略,“坐山观虎斗”。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搞冷战,搞军备竞赛,在世界各地争夺霸权。日本、西德趁机做生意赚钱来发展自己。日本还利用美国发动的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大赚其钱。现在美国成了世界最大债务国,日本成了世界最大债权国,德国成了世界最大出口国。在地球上任何一个有人类居住的地方,都可以看到日本商品。


1、“议论文格式”范文由查字典范文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议论文格式例文地址:http://www.tkpao.com/a/lunwen/zhengzhi/158248.html,复制分享写作指导范文给你身边的朋友!
3、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