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及教学改革的推进,我国高校(尤其师范等专业类院校)积极响应“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纷纷增设涉及多个领域的新专业。其中,除英语外的小语种专业作为外语类热门专业已然成为各师范类高校的新宠儿。同时,这些置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及教学改革的推进,我国高校(尤其师范等专业类院校)积极响应“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纷纷增设涉及多个领域的新专业。其中,除英语外的小语种专业作为外语类热门专业已然成为各师范类高校的新宠儿。同时,这些置身于师范类院校中的非师范类小语种专业为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将英语作为第二外语教学必修课开设。然而在英语作为第二外语的教学实践中产生了诸多问题。本文将以抽样问卷调查结果为基础,分析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更好地促进“宽口径复合型双语人才”目标的实施。
[关键词]师范院校;复合型人才;小语种专业;第二外语;教学策略
21世纪以来,随着国家采取的各项针对教育模式和知识创新的政策的贯彻落实,各高校的高等教育教学理念由单一培养模式转型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出“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作为专业培养的目标。
在当前落实此种教育培养模式的背景下,各专业类高校纷纷增设新专业及系别,向综合类大学过渡。以我校(吉林师范大学)为例,我校外国语学院于2013年增设德语语言文学专业,那么如何将德语专业与师范院校特色有机结合成为增强小语种专业毕业生未来就业竞争力的重点。因此,出于对此的考虑,学生除学习专业领域知识外仍需进行第二外语――英语的学习。
一、英语对于师范院校小语种教学的必要性及课程开展动机
以德语专业为例,大学期间进入德语专业学习的学生此前已接受至少12年的英语语言教育。大学期间继续进行英语学习将有利于发挥英语对于本专业德语学习的语言正迁移作用,以达到同时掌握甚至精通双语的初衷。但通过笔者的教学反思以及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第二外语(英语)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第二外语教育的发展与进步。
二、第二外语学习中出现的常规性问题
(一)学生对于第二外语教学重视程度不够且积极性不高
在教学中可以观察到,学生很少做课前预习和课后习题,大多数学生对于书本单词以及文章内容的掌握程度较低。相比之下,专业课受重视程度相对较高。学生利用课间休息甚至课堂教学时间学习专业语种知识,并以此取代英语学习。
(二)第二外语达不到基本的听、说、读、写、译水平
大多数学生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并主观认为,第二外语(英语)课程的设置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题型并无太大关联,因此放弃对于书本的学习,并由此造成了英语学习中综合能力的缺失。这一问题对于以培养优秀教师为主要目标的师范类高校而言显得尤为尖锐。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在我校外国语学院德语系学生中做了抽样调查,并整理出相关数据及结果。
三、调研结果及原因分析
(一)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笔者对于收回的调查结果仔细研读后发现,有近40%的学生认为,当前英语课堂的教学模式过于老套刻板,教材单一且题材陈旧,以教师讲授、学生记录为主。课堂气氛缺乏生气,学生并不能切身体会到自己的学习主体身份,而是一味接受“填鸭式”教学,教师并未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并使学生积极主动融入课堂,反而使学生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甚至对此产生抵触心理。
(二)学习者应试目的性强,被动学习
23%的学生认为,学习英语是为了参加大学期间各类相关考试并获得成绩证明。在对此类学生的继续调查中,一名学生给予了以下答复:“我认为,大学英语四六级及英语竞赛性质的测试主要考查学生的听、读、写、译能力,很少涉及口语,不需要把时间浪费在练习口语方面,口语能力强并不能够代替书面考试的高分成绩。”应试教育体制的束缚及学生学习的被动性也成为缺乏综合能力的重要因素。
(三)缺乏外籍教师资源及语言环境,缺乏兴趣
调研中可见,小语种专业的第二外语课程主要在第一、二学期开展,每星期4学时,而当学生升入大学二年级,更减少至每星期2学时,这对于语言学习者而言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反映,想与外籍教师交流英语口语,但苦于并未有相关课程设置,导致与英语外教没有接触机会,因此只好作罢。更何况英语课时相对较少,教师大多以书本为主,学生对英语国家基本情况了解微乎其微。
(四)缺乏英语教学与师范特色的有机结合
在研究中,大学二年级学生基于对未来毕业后就业状况的考虑提出全新角度的观点一将英语教学与教学方法论的知识有机结合。由于小语种专业在师范类高校中普遍被设置为非师范专业,学院尚未开展例如教育心理学、教学论等课程,这就造成了小语种专业学生毕业后不具备教学能力,以至于无法进入高校与师范英语类毕业生具备同等的教学水平,相对而言居于劣势的局面。
四、第二外语(英语)的教学策略
若第一外语(此特指小语种)是使高校毕业生跻身就业大军前列的敲门砖,那么第二外语(此指英语)则为应聘者增加了就业的砝码。鉴于英语对于小语种学习者的重要性,第二外语教学改革必须落到实处。
(一)改善教学方法,加强教材建设,突出师范特色
教师要主动转变教学模式,落实把课堂教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的创新教学法。例如,教师可拟定讨论主题,将学生分为小组讨论后,以辩论形式使每个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去,并依次阐述各自的观点。同时加强教材建设,尽可能将外籍教师编排并出版的原版读物作为新式教材,让学生充分体验纯正英语教学,培养学习第二外语的兴趣。
(二)提高重视程度,为第二外语课堂设置外籍教师
充分利用外籍教师的优势,让英语外教走入小语种第二外语教学课堂,以英美等英语语言国家母语者的角度进行纯正的英语教学,以加强小语种专业学生与英语外教的联系,加深其对于英语国家的了解,拓宽知识面。
(三)提升教学质量,制定多元化教学方案
教师可针对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目标适当规划并调整教学内容,充分利用100分钟的教学时间,转变繁杂冗长枯燥的课文为实用性知识与技能,适度穿插英语四、六级考试题型训练及考研信息,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课堂教学内容灵活多样,对于不同水平及目的的学生群体有一定针对性,实现多元化教学,尽量保证各层次学生均有所收获。
五、结语
在师范类院校应加强教与学的有机结合,发挥示范性院校教学优势,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还要尽量使学生具备教学能力。因此,在非师范类专业可安排属于师范生的教学环节及课程,并将课堂教学实践逐步向师范类专业转化,以提高小语种等非师范专业的就业能力,实现毕业生成为全方位、宽领域的复合型人才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2]高翔,穆从军.关于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的思考[J].外语界,2002(2).
[3]雷彩.三语习得的语言迁移现象及其教学启示[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