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摘 要】大学新生初入大学校门,面对着新的校园和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在角色上、生活上、学习上、人际交往等方面会表现出诸多不适应现象。文章通过分析在大学新生入学初始的不适应现象,并在我校新生适应性教育中运用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新生进行辅导的实践经
【摘 要】大学新生初入大学校门,面对着新的校园和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在角色上、生活上、学习上、人际交往等方面会表现出诸多不适应现象。文章通过分析在大学新生入学初始的不适应现象,并在我校新生适应性教育中运用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新生进行辅导的实践经验,提出团体心理辅导对帮助大学新生尽快融入到大学的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中发挥了有效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新生;团体心理辅导;适应性教育
在经历过高考的洗礼后,高中学生已然迈入了大学这个象牙塔,想要尽快的融入大学生活,必然要适应从高中的学习和生活向大学时代的学习和生活的过度。在大学新生中,每一个个体在适应能力上难免会存在不同,一部分新生适应能力快,在新的校园中能够顺利和尽快的适应各方面生活和环境,另一部分新生在开学一段时期后却也很难适应新的校园环境和学习生活。在适应能力较差的大学新生中,若在一段时期内没有得到有效的疏导和帮助,如果遇到问题和矛盾,将对大学新生产生消极的影响,甚至产生不良后果。因此学校和教师应当重视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通过有效的途径方法和课堂教育,辅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一、大学新生入校初始的不适应现象
(一)角色转变的不适应
大学新生进入到大学校园,首先面临的是角色的转变。大学生已经不再是孩童,不再是为了考大学每天只用专心学习的高中生。没有了父母的呵护、同伴的玩耍,取而代之的是自我的独立和成长。大学生不仅要继续学习,还要考虑今后的出路和未来的工作,大学生已经慢慢转变为社会人的角色。很多新生未能适应角色的转变,存在着诸如失落、焦虑、自卑的心理,很多负面情绪如不能得到有效缓解,对大学生的自身发展将会产生不良影响和严重后果。
(二)人际交往上的不适应
大学新生进入到大学的集体生活,不仅接触的是学校这个大集体,同时还有班集体、宿舍、各种社团等集体,大学新生的人际交往问题多凸显在这些集体生活中。在体中,大学新生来自五湖四海,有着不同的地域文化差异,多表现在语言、民族、文化和习俗等方面,这不仅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扩大了同学之间的交际圈,同时难免也会存在摩擦和矛盾,一些同学自我意识强,对地域差异反应出的问题产生质疑甚至是讽刺现象,极易造成自身和他人在人际交往中的困惑和摩擦;在宿舍关系的处理中,很多同学都是第一次离家第一次住集体宿舍,没有了父母的呵护,没有了自己独立的空间,在遇到与自身不同作息或饮食习惯等不同生活细节的同学时,便容易产生排斥心理。性格较内向的学生不善于沟通和表达,往往处处忍让和委屈自己,时间长了极易产生心理问题,造成不良后果;在社团等集体活动中,最初大学新生对社团活动往往富有激情,做事积极主动,善于创新和提出建设性意见,在遇到与自身意见相反或者是质疑之声时,一些新生的积极性往往会受到打击,自我保护心理会慢慢生出,导致与社团成员割裂,最终退出社团的现象。在以上各种集体中,人际交往上的不适应往往会导致新生的自我封闭,更甚会影响到新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
(三)学习上的不适应
大学新生从高中时期高压的学习环境中解放出来,在面对着自我时间管理和自我自主学习为主导的大学学习环境,很多学生对大学的学习环境不适应,对学习方式和大学教师的教学管理产生困惑,因此不能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一些学生出现了逃课、厌学甚至是退学的现象。
(四)生活上的不适应
如今大学生多是90后出生,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家庭诸多,大学生也诸多是独生子女和少子女家庭。90后大学生的生活多来自家庭的照顾和关心,他们不用操心生活的艰辛带来的诸多问题,自我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未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在面对着新的生活环境中他们便显出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弱,极易产生生活上的对父母的依赖性,很难尽快适应大学的集体生活,在大学生活上表现出诸多不适应。一些学生表现出不良的生活习惯,诸如睡懒觉、逛街、打牌、熬夜、沉迷于网络等,大部分时间都浪费在消遣活动中,对学习逐渐失去了兴趣。
二、团体心理辅导的内涵
大学新生在入校初始面对一个新的环境,其融入新环境的阶段都会有一个时期。不同的个体适应新环境的时间长短也不一样,因此在新生入校初始的这段时期内,通过开展一系列的适应性教育课程有助于帮助大学新生群体尽快的适应新环境。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在群体的情境下进行的集体心理辅导模式,通过群体内的人与人的交互与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索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促进良好的适应与发展的助人过程。就是通过组织学生们参加集体活动和集体课程,在同辈群体的群体教育和互相教育中改善新生入校的不适应现象,使大学新生尽快融入大学生活。
三、团体心理辅导在新生适应性教育中的作用
我校在大学新生入校初始,采用团体心理辅导课的形式对新生进行适应性教育。学校学工部心理咨询中心牵头,组织各学院心理辅导老师和各学院新生辅导员参加团体心理辅导课的培训,由辅导员和心理辅导老师组织新生以专业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心理辅导。意在通过组织团体活动,使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团体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索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促进新生尽快的适应新的环境和集体。通过我校多年来的实践和效果反馈,团体心理辅导在新生适应性教育中的作用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助于缩短新生适应新环境的时间
大学新生进入学校,面对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和陌生的同辈群体,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显著,很容易独立出群体,脱离集体活动。没有同辈群体的支持系统的学生,会缺少对他人的信任,产生孤独情绪,极易产生抑郁等负面情绪。团体心理辅导采用同辈群体互助互学,相互影响和团体分享等手段来帮助新生获得同辈群体支持系统,例如:从团体心理辅导的第一课《有缘千里看来相会》 的教学中,头脑风暴活动就是打破陌生展开良好交流的开始,新生之间通过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他人的姓名、籍贯,年龄,爱好等信息,快速的认识他人和被他人认识,让新生体会到被他人记住的良好感觉,体会到坦诚与他人交流的收获,打破最初交流困境,扩大交往圈,快速建立宽松氛围,建立良好的同辈群体支持,进而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三)有助于新生认识自我并形成积极自我,确定大学目标
认识自我是大学生审视自我和重塑自我的基石,是自我发展和成长的起跑线。我校团体心理辅导通过不同个体的相同问题:什么是自我,如何认识自我,我是谁等问题,在团体心理辅导课的《我是谁》的课程中通过写出20个正性的自己和20个负性的自己来正确的认识自我,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正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进而对自我形成正确的认识,肯定自我并形成积极自我。通过对自我的正确认识,制定适合自我的大学规划和目标,例如:有些同学认识到自己高中时期的学习还不够努力,进而在制定目标时决心大学期间认真听课,列出大学期间考取的资格证书等,有些新生认识到自己在性格方面比较内向,在制定计划和目标时决心参加课外活动和社团,培养自身积极主动的外向性格,等等。
(四)有助于辅导员老师快速了解新生,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信任
我校团体心理辅导多是由新生辅导员为辅导教师对新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通过5次课程的教学和交流,新生参与课程内容中设计的课堂活动,参与性和团体协作性均可在团体心理辅导中体现出,新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和辅导老师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够使辅导员老师尽快的掌握所带学生的整体和个体情况,能够有效的促进新生和辅导员老师的情感交流和增加师生之间的信任感。对于今后辅导员老师处理学生工作各项事务能够知己知彼,做到心中有数,而不是临时认识学生和接触学生,真正了解学生,信任学生,同时获得学生的信任。
参考文献
[2] 王娟,李勇.大学新生开展团体辅导策略与效果探析[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3] 徐刚,裴雯.班级团体辅导在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中的作用探析[J].改革与开放,2009(6).
[4] 樊富珉.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M].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6.
[5] 刘勇.团体心理辅导与训练[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