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摘要:普世价值本身具有一定的合理内核,然而感染资本主义“病毒”的它存在着根本性缺陷。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普世价值必然表现为抽象人性论、超越阶级性、否定价值相对性。要解蔽普世价值的实质,透视其在经济、政治、意识形态方面的真实意图,就应该科
摘要:普世价值本身具有一定的合理内核,然而感染资本主义“病毒”的它存在着根本性缺陷。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普世价值必然表现为抽象人性论、超越阶级性、否定价值相对性。要解蔽普世价值的实质,透视其在经济、政治、意识形态方面的真实意图,就应该科学辩证地对待普世价值的两面性,即:立足现实,“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由“被动接收”向“主动出击”转换,积极推广中华文明;培育好社会主义之“根性”;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关键词:普世价值;资本主义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西化
近年来,学术界对普世价值展开过激烈的论争和交锋,形成了百家争鸣的良好学术氛围。但不少学者在论争中掺杂个人情感因素,戴着有色眼镜看待普世价值。因此,这就难免不出现偏差。本文本着客观事实的态度,理性辩证地对待普世价值,力图还普世价值一个合理的定位。
一、普世价值的基本内涵
普世价值的涵义是什么,这是我们理解和把握普世价值首先需要厘清的问题。
从普世价值的英文universal value 可知,它是指不囿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全球范围内,只要基于良知和理性皆为人们认可的价值、理念。这正如赛亚?柏林的定义:“普世价值……是那些被很多人在绝大多数地方和情况下,在几乎所有的时间里,实际上共同认可的、无论是否在他们行为中明确表现出来的价值”\[1\]这就是说,即使价值没在实践行为中表现,而在意识、观念中认可或相信,则也可称之为普世价值。阿马蒂亚?森认为,人们有理由相信的某种价值,在当前抑或将来相信的价值,诸如非暴力、繁殖、民主和快乐等都称之为普世价值。在阿马蒂亚?森看来,诸如繁殖后代此类的生理本能也属于普世价值范畴。对此,我们这里暂不对其作是与非的评判。
在国内有关普世价值的论争中,它被赋予的所指和涵义也各不相同。关于普世价值的主张主要可归结为三类:一类是以“自由、民主、平等、人权、宪政”等为核心的西方价值观冒充为普世价值。这是当下占主导地位的一股思潮,它已开始动摇我们广大干部群众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道路、理论和制度的自觉性、坚定性,并危及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方面面。本文也主要是针对西方的普世价值观来加以展开讨论。西方普世价值传入国内后又衍化出两种普世观。一类是将中国的传统文化断定为普世价值。例如,吴光指出:“这个新的‘一道五德’论,不但从本质上体现了儒学人文精神,而且具有鲜明的现代性与普世性。”\[2\]一类是把马克思主义抬高为普世价值。如,程恩富认为,马克思主义或工人阶级的自由、民主、公平等价值观,才具备必然的普世性。杜光也提出:“马克思主义是否包括普世价值观?我认为答复是肯定的。”\[3\]
二、普世价值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自由、民主、平等”等价值观对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过重要的作用,它们符合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取向,符合人类共同追求的利益。正因为如此,普世价值才具有合理内核。资本主义国家才打着“自由、民主、平等”这些旗号,遮蔽它们的局限性,进行普世价值的宣传。因此,在对待普世价值时,我们不要被其所迷惑,务必认清其内在的根本性缺陷。
普世价值始源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价值形态。以“民主、自由、平等、人权”为核心的价值观顺应了时代进步的要求,有力地冲击了传统封建主流意识形态,催化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促进资本主义的产生。同时,它们也极力地彰显出人的主体地位,抬高了人的价值和力量。普罗泰戈拉宣称“人是万物的尺度”,正是突出了以人为中心的衡量基准。彼特拉克提出以“人的思想”代替“神的思想”。由此,实现了由“神学”向“人学”的转变,用“人权”反对“神权”。但是,它们又存在根本局限性,如美国《独立宣言》中宣扬的“平等”只是少数人享有的平等。这些局限性主要表现如下几方面:
第一,基于抽象人性论。抽象的人性论是脱离了现实的社会关系和物质资料生产活动,以静态共时性抽象出人性的共同特征,诸如诉求“自由、民主、平等”价值观绝对化,并把它们作为全人类共同永恒的真理。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具体现实社会中的人。而抽象的人性论中的主体不是现实的人,而是抽象空洞范畴的“人”,正如费尔巴哈范畴下的“类”。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抽象人性论时,深刻地指出:“他还从来没有看到现实存在的,活动的人,而是停留在抽象的‘人’,并且仅仅限于在感情范围内承认‘现实的、单个的、肉体的人’,也就是说,除了爱与友情。”\[4\]因此,费尔巴哈设定的是“人”,而不是“现实历史的人”,也即抽象层面的人,缺乏实践性。不可否认,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并由个性表现,共性与个性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人性特征是对现实社会群体的抽象概括,但是社会关系始终处在历时性与区域性的运动变化过程中,人性的某些特征也必然随之变化。同时,不同主体的人具有主观意识差异性,这必然对客体的评价尺度也呈多样性。由此,民主、平等、自由等价值观何谓普世性?以“自由、民主、平等、宪政”等为核心的资产阶级价值观冒充为普世价值是不科学的。可见,“普世价值明显割裂抽象与具体的统一,用共性泯灭个性,用一般否定特殊。”\[5\]
第二,超越阶级性。“普世价值”的鼓吹者否定阶级性,无视阶级差别,尤其是无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异质性。历史唯物主义表明,阶级是具体的、历史的,是一定时代社会生产力的产物。列宁说:“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6\] 由于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所处地位的不同,资产阶级剥夺了无产阶级的劳动力。这就造就了他们占有的生产资料关系不同及其获取财富的分配方式与财富数量的差异,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也势必会分道扬镳。意识形态的“普世价值”反映的是资产阶级的阶级性,始终为私有制社会服务的。从本质上看,资本主义国家对内压迫剥削,对外扩张侵略。这也是根本异质于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即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其本质在于人民当家作主。西方的普世价值只能在以私有化为根基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土壤中生存发展。任何企图在社会主义国家繁衍普世价值的做法,终究会走上夭折之路。因此,染上资本主义严重色彩的普世价值怎能在社会主义国家“普世”?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否定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等价值,而是主张把它们和我国的特殊国情相结合,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 第三,否定价值的相对性。价值是客体满足主体的某种效用或功能的范畴,它体现了主客间的关系。评判价值的有无及其功能的大小,终究是由价值主体根据自身的需求来裁决。在不同历史性与区域性的条件下,不同的价值主体形成多样化的价值观念,这必然导引客体满足主体的价值尺度的差异,藉此不同主体对客体的也有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此,价值反映了主观性与客观性、绝对性与相对性、具体与历史的三大统一。作为“种”和“属”关系存在的价值与普世价值,从属“种”存在的普世价值必然也是相对的、具体的、历史的。
鼓吹资产阶级的价值理念为普世价值,这是在寻求为全人类所无条件、无差别地共同遵守的最高价值标准或终极价值。“普世性”的提出,意味着否定相对性,也即超越了价值在一定历史区域形成的自身的特殊元素。资产阶级提出:“还存在着一切社会状态所共有的永恒真理,如自由、正义等等。”\[7\]48针对资产阶级的永恒真理,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其进行了有力的批判:“各个世纪的社会意识,尽管形形色色、千差万别,总是在某些共同的形式中运动的,这些形式,这些意识形式,只有当阶级对立完全消失的时候才会完全消失。”\[7\]48也就是说,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只有在阶级矛盾消失后的共产主义社会,这种阶级对立的意识形式也随之消失。因此,这也就根本不存在什么自由、正义等等永恒真理。
综上可知,普世价值是建立在抽象人性论基础上的,其否定阶级性和价值相对性,因而,其导引普世价值的哲学根基必定是唯心主义的。因此,普世价值以抽象和思辨统筹具体和物质,用唯心主义悬设的总体逻辑模式解释世界,以摆脱意识对现实社会的依赖。普世价值的鼓吹者遮蔽了资产阶级的种种致命缺陷性,宣扬以“自由、民主、平等”等如此永恒的真理价值观。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其真实意图,揭穿其迷惑性和虚伪性,解蔽其真正的实质。
三、解蔽普世价值的实质: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的“西化”
通过对普世价值局限性的剖析,并观照其真实意图,下面我们来解蔽普世价值的实质。在政治上,普世价值具有颠覆性,企图质变社会主义制度;在经济上,普世价值暗藏私有化,盘算瓦解公有制经济;在意识形态上,普世价值存在解构性,图谋取消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因此,必须全面粉碎普世价值下“全盘西化”的阴谋,维护社会主义国家利益。
(一)普世价值遮蔽下的政治颠覆性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国家领域内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平等、人权、宪政”等价值观,其实质是兜售资本主义制度,瓦解社会主义制度,变更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当下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建立暗藏政府意志的各类非政府组织,一方面,利用娓娓动听的言辞大肆渲染它们的价值观;另一方面,无端地攻击他国的是非,指责其犯下种种滔天罪行,诸如“独裁专制、侵犯人权”等等。回顾美国历年发布的《全球人权白皮书》可以看到,其常常歪曲事实,颠倒是非,混淆黑白,并借 “普世价值,大谈普遍民主、抽象的民主,推行西方的价值观念,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用‘普世’来界定某种‘价值’,如民主、自由等来指谓,表达一种政治诉求。”\[8\]民主、自由等价值观表达的其实是一种鲜明的政治指向。列宁在批判谢德曼和考茨基时,对资本主义的民主政治作了深刻揭露:“资产阶级总是喜欢把这种条件下进行的选举叫做‘自由的’、‘平等的’、‘民主的’、‘全民的’选举,用这样的字眼掩盖其真相……掩盖现代民主的资产阶级性质”。\[9\]684因此,真相其实是“民主共和国、立宪会议、全民选举等等实际上是资产阶级专政”\[9\]685。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戈尔巴乔夫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当,最终导致了前苏联的解体。这其中无不受到西方国家实行“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但我们不否认其自身原因起了主要作用。如此惨痛的历史教训,时刻提醒我们:应提高警惕,坚决抵制西方国家的政治阴谋。
当前,我国正处在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期,而西方国家一直在极力吹捧他们的宪政模式。他们一直在大肆鼓噪,美化其本质。对于西方的宪政模式,毛泽东同志曾早已拆穿其实质:“中国的顽固派所说的宪政,就是外国旧式的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他们说要这种宪政,并不是真正要这种宪政,而是借此欺骗人民。”\[10\]资本主义的宪政,实则是推行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实行西方的多党制,否定我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也就是说,其终极目的无非是要求无产阶级放弃政权,质变社会主义制度,改变社会主义道路,以资本主义制度取而代之。
(二)普世价值遮蔽下的经济私有化
马克思主义原理表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映经济基础。因此,西方的普世价值只能在资本主义经济私有化的温床下生根发芽。私有化是指将国有企业的所有权转为私人所有,实行民营化,使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质变为以私有制为主体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倘若认同普世价值,则意味着我们必须接受以资本主义经济私有化为前提。可见,资本主义国家的险恶用心已一览无余地得到暴露:搞私有化经济,取消公有制地位,变更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最终改变社会主义性质。而私有化又是以新自由主义和“经济人”假设为基础的。新自由主义的实质是主张资本主义和市场自由的普遍性,从而反对社会主义制度,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在经济上极力鼓吹“三化”――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在政治上提倡“三否”――否定公有制、否定社会主义、否定国家干预。而“经济人”在亚当?斯密看来,它是以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的,任何社会性的合作活动都被视为满足自己需要的手段,并且认为人是对经济生活中一般人的抽象。因此,“经济人”假设的实质就是对“人”进行抽象,在经济视野下,人不是“人”,因为它不考虑人的伦理道德层面。所以,人又被称为“经济动物”。可见,普世价值的抽象人性论局限性与它遮蔽下的经济私有化实质上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 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GDP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中国模式”的发展道路逐步被世界上其他国家所认可,同时这也为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寻求出路带来了借鉴意义。实践证明,中国的崛起,不仅显示出社会主义强大的生命力,更表明了社会主义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
然而中国的繁荣昌盛,却使得西方国家日益慌恐不安。他们害怕社会主义的发展盖过资本主义,害怕资本主义被逐渐边缘化,而这就触犯资本主义的根本利益。为此,西方国家再三诋毁我国的市场经济是“伪市场经济”,认为它依旧没有从计划经济中脱胎换骨。他们指责我国市场经济不是自由的市场经济,没有实现商品自由化、资本自由化等。同时,还认为我国政府过度干预经济,破坏了经济自由,扼杀了“经济人”的积极性,没有充分发挥“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于是,西方国家督促我国应尽快实行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实现国企改革,妄图打乱我国当下稳健的经济改革步伐,扰乱我国市场经济秩序,阻碍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这一系列行径表明,西方国家的根本目的在于质变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改变社会主义性质。然而就在其正面攻击我们无果的情况下,西方国家打出了普世价值这张隐形牌,企图了却他们的这一心愿。因此,我们务必解蔽其实质,并将其公诸于世,以便更好地维护社会主义国家利益。
(三)普世价值遮蔽下的意识形态解构性
普世价值实然是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发动的新一轮意识形态攻击,并试图解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重建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架构。因此,这关系到社会主义国家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指向性问题。较之“意识形态终结论”的强劲出场,这次普世价值的流播显得更加隐蔽和富于欺骗性。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资本主义国家也采取了福利政策,并藉此缓和国内的阶级矛盾。因而,以丹尼?贝尔、西摩?马丁?李普赛特为代表提出了“意识形态终结论”的论调。在20世纪90年代,社会主义阵营逐渐瓦解,“意识形态终结论”的浪潮更是被推到巅峰。日裔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赤裸裸地宣称:“自由民主制度也许是‘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与‘人类最后一种统治形式’,并因此构成‘历史的终结’。”\[11\]这就是说,资本主义将战胜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只是乌托邦,而资本主义才是人类历史上最后的社会形态。因此,自由民主制度将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及。自资本主义军事干涉社会主义的意图落空后,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渗透就成为其当下瓦解社会主义的主要有效手段之一。它可以混乱人们的思想,引发社会动荡,以致达到取消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的目的,从而使社会主义的堡垒不攻自破。西方以此为契机,大肆兜售其普世价值,但其实它是“意识形态终结论”的翻版,具有同质性。无论是“意识形态终结论”还是普世价值论,它们的目的都是瓦解社会主义。我们应识破西方普世价值的诡计,继续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党性原则,沿着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
四、科学辩证地对待普世价值
如何科学辩证地对待普世价值,是处理普世价值的关键点。为此,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立足基本国情,吸收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世界各国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了形成各自的优秀文化。例如,西方主张的人“生而平等”、“天赋人权”、“崇尚自由”等价值理念,而我国儒家文化中提出的“仁义礼智信”、“以和为贵”等思想主张。在引进外来文化时,我们应该在社会主义原则下,立足国情,“取长补短”,使中华文化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因此,我们必须树立科学辩证的思维和态度,既要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的保守;也要抵制“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偏激。这些做法都不利于中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我们应加以克服消除。简言之,对落后、腐朽的文化,应予以剔除;对先进、优秀的文化,应予以吸收和创新。
对待西方的普世价值,我们也应如此,但同时我们又必须更加小心谨慎,因为普世价值带有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全盘西化”的图谋。这不仅仅是好与坏的问题,而是关系到社会主义性质问题。因此,问题的性质已发生了根本改变。普世价值的“民主、自由”是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是少数人享有的民主和自由。对于提倡我国实行民主和自由问题,则应结合我国国情,把资本主义的腐朽元素加以剔除,而后再建立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基础上,实行对绝大多数人的民主与自由,只对极少数敌对分子专政。只有这样,它才符合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脱离社会主义的具体现实,谈“民主、自由、平等”,只能是资本主义范围下的“民主、自由、平等”,这不仅与社会主义本质相悖,而且对广大人民也具有严重的危害和腐蚀性。
(二)由“被动接收”向“主动出击”转换,积极推广中华文明
长期以来,在世界文化贸易中,西方文化始终处于“文化顺差”的优势地位。“西学东渐”早已成为一股经久不衰的热潮。但伴随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在世界文化交流境遇中,我们应由“被动接收”向“主动出击”范式转换,重点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推广中华文明。
但是,中华文明走向世界,这不并意味着要寻求某种“普世性”,并非像西方国家那样把某些西方文明冒充为普世价值,而且还无耻地暗藏政治阴谋。中华文明的大力传播,是在更好地维护世界文明的多样性,繁荣世界文化的发展。这与西方的普世价值有着根本的异质性。回溯历史,我们便会发现,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三次“东学西渐”的文化输出高潮。每一次中华文明的传播都给世界发展带来了巨大促进作用,尤其是中国四大发明的传播给世界的科技发展带来了质的飞跃,同时也为西方进入工业社会奠定了基础。可见,中华文明的传播并没有给世界带来威胁。中华民族历来秉承“爱好和平、团结友爱、共谋发展”等传统美德。以孔子学院为平台的中华文化与文明的成功传播,得到了国际上众多国家的广泛认可和赞扬。因此,要继续坚持和完善孔子学院在海外的发展。另外,我们还可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快速、便捷地推广中华文明,使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与此同时,还应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销售中国特色的文化产品,从而一举扭转我国“文化逆差”的劣势。 (三)完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培育好社会主义“根性”
较之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的根本特质在于经济上坚持公有制,政治上实行人民民主专政。从实体层面讲,这是社会主义能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的标志。因此,它决定了社会主义“根性”是否变质的问题。政治上的人民民主专政和经济上的公有制对社会主义性质起着基础性作用,由此,我们应继续坚持和完善政治、经济制度,培育好社会主义“根性”,增强社会主义的免疫力与抵抗力,以粉碎普世价值阴谋下的“西化”企图。
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时期,社会矛盾日益凸出。因此,我们必须加快经济体制改革。一方面,继续巩固好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要允许多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相应地,在分配方式上,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安排。要妥善处理好国有企业改革,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此外,继续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弥补市场缺陷,使我们的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条件下,大力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实行政治体制改革,防止政府腐败,切实保障人民利益。为此,我们一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党的领导是坚持和完善人大制度的根本,提高代表和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政治素质是坚持和完善人大制度的关键,加强法律和制度建设是坚持和完善人大制度的保障。我们要坚决反对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模式。二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基本方针;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三要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特别行政区制度。此外,还可坚持和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等模式,让广大人民真正地参与政治生活,真正地享有民主、平等、自由等权利。
(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多元化思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因此,要大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多元化思潮 。在全党全社会范围内,统一指导思想;树立共同理想信念;提高强大精神动力;形成基本道德规范。全国人民要形成合力,共同抵制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尤其是近年来西方普世价值对我们的不良影响。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为此,我们应紧紧围绕这四个基本方面,大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继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教育工作,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加强马克思主义人才队伍建设,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人们对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信心和信念。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爱国主义精神贯彻到全民教育中。倡导人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四有”公民。
\[参考文献\]
\[1\]Isaiah Berlin. Ramin Jahanbeglo Conversations With Isaiah Berlin\[M\].New York: Scribner's, 1991:37.
\[3\]杜光.普世价值:一个时代性的重大课题\[J\].炎黄春秋,2009(1):47.
\[4\]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22.
\[5\]马晓彬,刘建伟.“普世价值”研究述评\[J\].学术论坛, 2010(4):6368.
\[6\]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3.
\[7\]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8\]郝立新.“普世价值”问题研究八人谈\[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11):5866.
\[9\]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