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公开发表的有关大喜马拉雅地区(包括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的文章多认为该地区的气候变暖将会导致以下一些长期影响:? 冰川的减少,并伴随着水源的减少;? 洪灾和冰湖溃决等自然灾害频发;? 对上游和下游的人类社会带来更大的环境风险和社会风险。研究显示,大
公开发表的有关大喜马拉雅地区(包括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的文章多认为该地区的气候变暖将会导致以下一些长期影响: ? 冰川的减少,并伴随着水源的减少; ? 洪灾和冰湖溃决等自然灾害频发; ? 对上游和下游的人类社会带来更大的环境风险和社会风险。 研究显示,大喜马拉雅地区的气候变化使这一地区变得前途未卜。然而,该地区的各国政府对于如何适应气候的变化却迟迟无法做出规划。目前还存在着许多信息鸿沟,而且往往还存在着数据过于复杂不利于解读等问题。生态、水文和社会学等方面的研究还不够完善。然而,问题是,人类必须立即采取行动防止未来情况的恶化。 为了使市民、社区领导、官员、决策者们更加了解气候变化对大喜马拉雅地区的影响,我们对目前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总结,并着重强调气候变化对水文、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的生存等方面带来的连锁反应。连锁反应是指生态系统在应对变化的过程中发生的无法预计的突发事件。 被世人称作“亚洲水塔”的大喜马拉雅地区总面积达七百万平方公里,地貌多变。不仅有亚热带半沙漠化地区和低热带常绿林,还有位于世界屋脊下的高山生态系统。 喜马拉雅地块能够影响当地的气候;高山对大气循环形成物理阻隔,从而产生了夏季季风和冬季的西风带。该地区具有很强的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特点。世界上的3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中,有4个就位于该地区。除了生物多样性之外,大喜马拉雅地区还是亚洲十大河流的发源地,为大约13亿的人口提供水源。 气候变化对大喜马拉雅地区产生的影响已经显现。最显著的就是广为报道的冰川的缩小[pdf]。当地气温正在以三倍于全球平均的速度增长。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07年的数据预计,到2050年,亚洲大陆块的气温还会进一步上升3摄氏度,而到21世纪的80年代,温度将升高5摄氏度左右。目前,多数人都认为这份数据过于保守。青藏高原地区的气温升高将更加严重。虽然,冰川缩小的情况可能会由于预计降雪量的增加而在某种程度上得到缓解。但是,目前最权威的预计则显示,大喜马拉雅地区的冰层将有可能在本世纪中期消失,而这一时间还有可能提前。 水是生态系统和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大喜马拉雅地区冰雪的减少将会产生多重的连锁反应。凝结为冰的固态水变为下游奔腾的河流的过程受到很多复杂因素的影响。就目前我们所掌握的知识而言,印度河、长江、塔里木河、雅鲁藏布江、以及阿姆河的水源都将有可能大幅度减少。例如,印度河有44.8%的水源来自于融化的冰水。而长江的水源中,冰水所占的比例则不超过20%。由于这两个流域的居民人数分别达到1.78亿和3.68亿。因此,水源的减少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气候变化已经使大喜马拉雅地区的物种受到影响。杜鹃花科植物的花期比历史平均至少提前了一个月。不断升高的气温也改变了其它植物的花期和发芽期。而这些变化又将连带影响授粉昆虫和以花为生的动物的行为。例如,高海拔地区历史上曾经发生的西藏飞蝗灾害就与干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随着气温的升高,蜘蛛减少了对蝗虫的扑食。一般而言,暖冬使害虫的越冬卵的成活率大大提高,这就大大增加了农作物的食草性病虫害的发生。来自低海拔地区的外来物种和杂草将有可能侵入高海拔地区。水源的减少,加上正常的生态事件的时间规律被扰乱将对许多物种造成无法估量的后果。有些物种的数量将会减少,而有些物种的数量却会增加。关于气候变化将导致物种灭绝的报道不时见诸报端,但是,对于其导致的复杂的连锁反应却没有得到大多数人的充分认识。 生态系统也将发生动态的变化。而且,大喜马拉雅地区的植被组成和分布也很有可能发生巨大的改变。高山草甸、草原、草地和沙漠的分布还受到水源的时间和是否充足的影响。目前,高山草原和沙漠面积占青藏高原总面积的33.5%;而这些生态系统的面积将减少大约16%。高原上森林的面积将有所增加。从1923年开始,云南省西北部的林木线上移了67米,而在过去的十年,喜马拉雅西部的林木线则平均上移了16米。目前,植物群落的整体上移对生态系统功能的长期影响还不明朗。 水源的充足、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生态系统变化和稳定性之间通过多重生态反馈相联系。然而,我们却明显缺乏在大喜马拉雅地区开展对这些内在联系的基础研究。为了使我们的总结更加完善,我们重点阐述连锁反应的两大分类:对生态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