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夏季供冷、冬季供热,全年供应热水已经成为大中城市提高生活舒适度的要求。世界上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出于提高能源利用率和减少CFC造成的温室效应和对臭氧层的破坏,已经从热电联产走向冷热电联产。我国目前已经修建了一定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夏季供冷、冬季供热,全年供应热水已经成为大中城市提高生活舒适度的要求。世界上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出于提高能源利用率和减少CFC造成的温室效应和对臭氧层的破坏,已经从热电联产走向冷热电联产。我国目前已经修建了一定数量的热电厂,如果能改造为冷热电联产,不仅可以节省电力空调机的耗电量,用热制冷还可以提高热电厂的供热量和供热时间,增加热电厂的发电量,提高热电机组效率,降低发电煤耗,从而提高热电厂的经济效益。 1 我国热电联产现状 到1998年底止,我国单机6000千瓦及以上供热机组有1313台,总装机容量达2493.85万千瓦,年供热量达103599万百万千焦,供热共消耗标准煤4184万吨,其中消耗原煤5564万吨,消耗燃油232万吨,消耗燃气141亿立方米。我国热电联产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1 热电厂建成后缺乏足够的热负荷 热电厂设计时是按当地的用热需要量设计的,但等到热电厂建成后,往往缺乏足够的热负荷。例如南京热电厂,当时考虑向附近的化工厂等供热,可是热负荷长期不到位,改革开放以后,化工厂自建锅炉房供热,使南京热电厂的供热能力大大过剩,最后被迫建设小型凝汽式发电机组来利用多余的热量,据辽宁省调查,该省修建了14个热电厂,所有热电厂年供汽(热)量均小于设计值,包括采暖供热,年供热量实际值只有设计值的60-70%,甚至更低。热负荷不足,使得热电厂无法经济运行,经济效益很差。 1.2 热电厂机炉配置不合理 我国对热电厂要求“以热定电”,有多少热负荷相应发多少电,这种规定对于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热电厂的发电煤耗有好处,但是当热负荷不均衡、热负荷远低于设计值时,发电设备利用率就大大降低。为了保证实施“以热定电”,热电厂机型选择偏重背压机组,结果我国有相当数量的供热机组采用背压机组,由于热负荷不足和热负荷不稳定,使供热机组不能经济运行,甚至无法运行,为了解决这些热电厂的经济运行,提高经济效益,迫切需要增加热负荷。 1.3 冬夏热负荷分布不均衡 我国修建的热电厂以区域热电厂为主,企业自备热电厂为输,区域热电厂不仅供工业生产用热,也供民用采暖和生活用热,这类热电厂的热负荷的特点是冬夏热负荷分布不均衡,冬季热负荷大,到了夏季,区域热电厂只供工业热负荷,民用采暖和生活热负荷等于零,热负荷大大减少。区域热电厂冬夏热负荷不均衡的情况`,由北向南有加剧的趋势,特别是专门为民用采暖和生活用热修建的热电厂最为突出。因此,对于区域性热电厂如何解决冬夏季节热负荷不均衡问题,成为提高热电厂经济效益的关键问题之一。 1.4福利性质的集中供热难以为继 建国以来建设区域性公用热电厂是从原苏联那里学来的,建国初期修建的一批区域热电厂还是原苏联援建的,区域热电厂供热采取福利制,供热费用由企业和单位负担,居民用户不负担供热费用,造成了巨大的能源浪费。原苏联和东欧诸国转型以后,俄罗斯已开始改变福利型供热,原来由政府和企业负担热费,改为用户自己付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能源终将成为商品,我国目前居民住房自己购置,居民生活用的电力、燃气,自来水按量计费,由用户支付,采暖供热进入市场的方向是肯定的。1996年9月,建设部颁布了《建筑节能技术政策》。目标为:新设计的采暖居住建筑从2005年起应再节能30%;集中供暖的民用建筑安装热表及有关调节设备并按表计量收费的工作,1998年通过试点取得成效,开始推广;2000年在重点城市新建小区中推行;2010年全面推广。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采暖供热必将走向用户自己付费,用户终将要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经济水平、期望舒适程度、居住条件来选择供热方式。在满足相同环保要求的前提下,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当然,完全意义的自由选择一般是不存在的,政府将利用政策来引导能源消费和供热事业的发展,但也不能设想我国政府会长期承担供热费用和供热企业的亏损。市场经济的发展,将对区域热电厂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区域热电厂必须努力提高经济效益,以便在市场竞争中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