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列表

“互联网+”融入美育教育,他们的观点很有深度

时间: 2020-08-03 16:08:29 来源:“互联网+”融入 作者: “互联网+”

“互联网+”与美育深度融合的路径

为创新美育教学方式,解决基础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实现城乡城际学校美育资源共享,《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

“以国家实施‘宽带中国’战略为契机,加强美育网络资源建设……加强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学习平台建设。”建设高质量的美育网络资源和平台,关键在于实现“互联网+”与美育的深度融合。如何深度融合?

有学者指出,“互联网+大美育”的聚焦点,毫无疑问是学校美育课程与教学。美育课程是促进学生“审美素质和人文素质”发展的跑道。如何架设这条具有高度综合性的跑道,如何引领学生在这条跑道上朝着综合发展目标准确、愉悦地奔跑,是“互联网+大美育”课程与教学建设最重要一环。

可见,只有设计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美育课程(特别是美育综合课程)以及与之相应的教学模式,才能达成提高学生审美素质和人文素质的目标。

作者姓名:孔杲晗(江苏)

组别:小学二组

作品名称:一次梦中的旅行

一、深度融合的关键支撑是互联网美育课程的内容设计

课程是实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阵地。2010年,教育部发布新版《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涵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等6个一级指标和14个二级指标,并将每个二级指标分解成若干个观测点。

其中,教学内容下设课程内容设计和教学内容组织两个二级指标。我们认为,尽管美育课程建设包含课程纲要、课程计划、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多个方面,但它能否达到国家精品课程标准,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我国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内容设计是关键。

因此,“互联网+”与美育深度融合的课程支撑要落在内容设计上。

作者姓名:苗之彧(江苏)

组别:小学二组

作品名称:春天的大树

西南大学的赵伶俐教授总结近20年关于思维与教学的研究,提炼出了视点结构教学模式,即确立一个清晰的点(知识点、技能点、问题焦点、重心点、中心点或其他点),从此点沿着一定逻辑联系轨道(定义及关键字)展开,不仅可以逻辑地连接学科内部的所有知识,还可以连接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从而形成学科内和跨学科的综合知识系统,即知识结构与认知结构。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美育课程应适应现代人在线阅读和学习的习惯,并便于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随时随地学习,因此课程设计要做到短小精悍,并具备高度综合性与系统性。每个视频模块都应有服务于知识体系不可或缺的作用。每个视频节点都要对应一个“清晰的点”,即“视点”。

通过这个“清晰的点”,指向相应领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技能等核心内容,沿着“逻辑联系轨道”不断拓展广度和深度,不断连接学科内的其他知识点,点串联成线,线交织成面。

作者姓名:陶杨(江苏)

组别:小学二组

作品名称:井冈山印象

这条“逻辑轨道”不是单一的,而是纵横交错的,即通过审美跨界和发散思维,还能连接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面堆积成体。最后形成以“视点”为中心的学科内和学科外纵横交错、高度综合、条理清晰的立体知识网络结构。

以审美“视点”为中心的知识球体,不仅具有以清晰、简明、准确为特征的内部逻辑美,其外部也应该具有形象生动、新颖自由的形式美。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美育课程,不论是美育综合课,还是将美育渗透到其他学科课程中,都应该体现美育不同于其他教育形态的审美特征,即通过精美、自由、时尚、经典、新颖且与内容相协调的界面设计、排版方式、高雅的艺术作品等,保持学生对美的敏感性以及内心世界的丰富,在线上学习过程中影响、熏陶和滋养学生的心灵,提升其审美趣味和审美素养。

“互联网+”融入美育教育,他们的观点很有深度来自于网络,由谜语网(脑筋急转弯)整理编排并为广大网友提阅读,如有您有其他需求及疑问请咨询网站客服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