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列表

疫情之后“回家”,是怎样的一种心情?

时间: 2020-07-19 12:52:51 来源:疫情之后“回家” 作者: 疫情之后“回

2020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人们日夜兼程拼尽全力地回家,因为那是最后也是最值得信赖的庇护所。昨天在8号桥创意园区“誌屋”开幕的题为“回家”的艺术展览,参展者多为与艺术相关的设计师、建筑师、艺术团体创始人等等,在他们的作品中,人们体味到,“家”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空间或地理概念的问题,而是与感情、欲望、希望和归属感相关的东西。

如果说传统意义上的建筑师塑造的家是一个由砖块、混凝土、钢材或木材组成的只有单一功能的居住场所,那这些没有受过建筑学辅导的普通人所进行的空间实践,便是在创造一种前所未有的生活方式。这些空间创作记录着普通人对无聊和不安的抵抗,更展示了在困境之下所激发出来的创造性。

图说:“疗愈贩卖机” 官方图

“疗愈贩卖机”的创作者Tango自诩“白天是忙碌的广告人,夜晚是无厘头的漫画家”。他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又是清华美院工业设计专业研究生,自2010年开始,便在新浪微博创作“一日一画”,被网友称为“治愈系”。这次疫情,使人们对于空间与时间的概念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不少人直言像是被“困”在了家里,无论办公还是日常起居都在同样的空间;而对另一部分人,“家”则是一时回不去的地方。Tango决定打造一个“疗愈贩卖机”的装置,用以陈列他从日常事物中提取的创意,并邀请手工艺人将他的漫画实物化,以艺术作品替代商品展示于贩卖机中。

贩卖机里展示的作品,灵感皆来源于日常事物,有比萨饼化成的WIFI信号,有李小龙经典姿势的自拍定格,有扑克牌里的老K为Q女神打吊针……一系列作品让人重新审视那些惯常之物的不同之处。同时,贩卖机这样的呈现方式,仿佛为所有正在回家的人提供一盏灯,它静静伫立在城市的角落,不需要言语,也为经过的人带来一点点光、一点点疗愈。

图说:《我,我们——G3E 140 天的“家”》 官方图

《我,我们——G3E 140 天的“家”》的策展人很特别——玩艺树的创始人黄静洁和雷迦,前者是音乐家谭盾的夫人,后者是资深媒体出版人。展览的作品由孩子们的诗歌、绘画组成。因为“战‘疫’”,孩子们开始了从未有过的学习生活和家庭生活,爸爸妈妈也拥有了更多时间陪伴。不管世界如何变化,家容纳了前所未有的内容。孩子们不能走出家门,转而在纸上绘画写作,一篇篇作品让情感流淌出来。正如同邝子钧小朋友所写,“假如人们长出了翅膀,飞机、火车将不再被需要,人们将靠翅膀游泳,人们可以不停地飞,飞到他们想去的地方……”

策展人表示,展览不能只停留在分享和记录在家创造的喜悦上。“当疫情过后,我们终要打开房门走出去,重新去学会拥抱、去建立人与人之间的亲密与信任。而此时的‘家’,将逾越私人住宅的边界,奔向一个更大尺度和意义上的的概念。这也是此次展览主题‘回家’的另一层意义:回归彼此相互依赖的家园。我们相信,疫情过后回到家园,才是真正的‘回家’。”(新民晚报记者 徐翌晟)

疫情之后“回家”,是怎样的一种心情?来自于网络,由谜语网(脑筋急转弯)整理编排并为广大网友提阅读,如有您有其他需求及疑问请咨询网站客服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