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列表

“互联网+”融入美育教育,他们的观点很有深度

时间: 2020-08-03 16:08:29 来源:“互联网+”融入 作者: “互联网+”

换句话说,课程内容结构和形式设计本身也应该成为学生的审美对象,要具有美感和设计感。此外,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应该广泛选用能体现自然美、科学美、艺术美的典型作品,具有普遍性、基础性、前沿性和研究性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作者姓名:王涵艺(江苏)

组别:小学二组

作品名称:飞驰吧我的梦想!

二、深度融合的实施手段是创新教学模式

教学是实施课程内容、培养学生各项能力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传统的教学形式以文本为中心,以班级为单位,且自上而下。其教学效果的评测主要通过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教师也可以通过教学过程中的抬头率等指标,以及学生作品(或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教学效果,从而进行教学反思和教学改进。虽然这种以班级为单位、以内容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有很好的传播效果,但在互联网环境下却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首先,学生不再满足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向寻找令人身心愉悦的交互式、体验式教学方式。如果教师还没有意识到“互联网+”时代学生才是选择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的主导,那么他必将被时代淘汰。

其次,教学场所由实体教室变为虚拟空间,教师从直接面对学生,转为面对冰冷的机器,因而无法直接观测课堂教学效果。

作者姓名:王施婷(江苏)

组别:小学二组

作品名称:我爱我的祖国

“互联网+”与美育要深度融合,必须变革创新当前的教学模式。以效果为导向的互联网审美化教学观点的提出,正是试图解决上述问题的尝试。

审美化教学,是指将所有的教学因素(诸如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手段、评价、环境等)转化为审美对象,使整个教学过程转化成为美的欣赏、美的表现和美的创造活动,使整个教学成为静态和动态、内在逻辑美和外在形式美和谐统一的整体,从而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习负担,使师生都获得身心愉悦的一种教学理念、操作模式和方法。

它适合包括互联网教育在内的未来教育格局和需求,能够让学生的感性和理性都得到充分协调发展,并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当前,全国各地的美育实验改革在如火如荼地展开。这股春风也为“互联网+”与美育的深度融合带来了契机,有独立特色的美育教学平台和实验平台的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正是进行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审美化教学的大好时机。

作者姓名:王暄雅(江苏)

组别:小学二组

作品名称:快乐美劳课

在监测互联网审美化教学的实施效果方面,我们认为必须以效果为导向,以课程教学为渠道。以效果为导向,即教学不是教师自己在屏幕前的独角戏,而是根据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教学反思和教学改进的过程。

《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指出,教学效果可以通过同行及校外督导组评价、学生评教和录像资料三个二级指标来监测。在此基础上,我们认为教学效果评价数据可来自五个方面:

一是校内督导组和校外专家评价数据;二是学生评价意见和学生作品(或作业)评价数据;三是录像资料评价数据,如能否有效利用各种教具,能否进行审美跨界等;四是家长和社会组织的评价数据;五是教师自评数据,这里的教师不限于学校专职教师,还包括民间艺人、各类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在内的美育工作者。

作者姓名:魏君宜(江苏)

组别:小学二组

作品名称:门神

教学是一次性艺术,因此教师做出的教学改进应该是实时的。只有通过信息技术实时提炼五大评价数据的关键词,不断反馈给教师,才能真正实现教师和学生共同沉浸在审美欣赏、审美体验、审美表现和审美创造的过程中,营造出愉悦、自由、生动的教学氛围。如何实时收集、处理和提炼这五大数据,也是打造基于互联网的审美化教学要突破的技术难题。

“互联网+”融入美育教育,他们的观点很有深度来自于网络,由谜语网(脑筋急转弯)整理编排并为广大网友提阅读,如有您有其他需求及疑问请咨询网站客服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