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 > 哲学论文 >

谷歌为了提高你的艺术品位操碎了心!

发布人: 谜语网 发布时间:2015-10-03 字体: | | 打印文章

推荐阅读:通过Google文化学院参观博物馆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电影《博物馆奇妙夜》代表了很多人对博物馆的期许和幻想:这些高冷神秘严肃沉闷的艺术场所,或许有一天也会有趣到不可思议。 但现实很骨感。不管是在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还是在巴黎的卢浮宫,你都需要忍受

通过Google文化学院参观博物馆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电影《博物馆奇妙夜》代表了很多人对博物馆的期许和幻想:这些高冷神秘严肃沉闷的艺术场所,或许有一天也会有趣到不可思议。

但现实很骨感。不管是在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还是在巴黎的卢浮宫,你都需要忍受馆外的超长排队和馆内的密集人群。想近距离亲睹蒙娜丽莎的微笑?对不起,不经历一番肉搏大概是做不到的。嗯,上述种种的前提,还得是你有钱有时间去旅行。

Google想做出一点改变。

在数次吃闭门羹、被麻烦的入场限制搞到头大后,美术馆爱好者、Google员工Amit Sood发起了一个项目,利用谷歌最著名的20%时间原则,通过技术手段把博物馆、美术展搬到线上,并赋予其移动应用开发等更多的互联网功能。

这个最终定名为“Google文化学院”的项目在2012年上线,至今有600多万件藏品,合作伙伴包括超过700家的博物馆、艺术馆和艺术机构,分布在全球60多个国家。在中国大陆地区,随着湖北省博物馆等5位新成员在本周一宣布加入,Google文化学院的合作伙伴达到15家。

那么,通过Google文化学院参观博物馆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事实上,类似“数字博物馆”、“虚拟博物馆”的概念由来已久,从欧洲到亚太,很多博物馆都在做着把展厅搬到线上的事情,比如卢浮宫的3D虚拟参观项目能提供4种语言服务,展品多达十余万件。

但说到“现实感”,Google文化学院无疑是做得最好的――尽管无法像电影里那样把博物馆里的历史人物和古老生物复活,但5月18日在Google的上海办公室,当文化学院团队人员点击鼠标,将湖北省博物馆的曾侯乙内棺细节放大再放大,连轻微的木质裂纹都清晰可见时,一位受邀前来的上海政府人员忍不住用本地方言低声嘟囔了一句:

“哎呦,这个不得了”。

对于用户来说,十亿像素和街景技术大概是提升体验最重要的两个关键词。前者让艺术品被放大数倍后依然有清晰的成像效果,比如苏州博物馆上线的《踏雪访友图》,这幅整体淡雅的画作被放大后,每个幽静角落的纤细线条似乎都活了起来。相比之下,在线下参观时,你能看到的或许只是大概,甚至被玻璃橱窗、栅栏相隔,只能遥遥相望。

至于街景技术,大概很多人都已经很熟悉。酷酷的专业街景车经过特殊改造后,变成高2.6米的街景小推车,挂满镜头、全视角摄像头、存储设备和电池等,能适应不同材质的博物馆地板,实现全角度拍摄。

由此带来的便利就是,你只需登录网站,就可以用鼠标替代双脚,“行走”在真实的场馆中――每一根柱子,每一个拐角,每一片污垢都能清楚看到。页面左侧还会有场馆平面图等方位信息,即使是路痴,也不必担心迷路了。

与线下朝圣式地被动接受艺术信息不同,在网络上,你可以收藏自己喜爱的艺术品,并分享到Google+、Ins等社交平台,过一把策展人的瘾。

想研究某位画家在不同时期画风的变化?也很简单。网站有对比功能,把两幅画作拖拽进同一页面,再放大去仔细比对就好了。

那些对数字化抱有野心的博物馆们,还可以通过Google文化学院推出的开发应用软件,鼓捣些个性化定制和玩法。

据Amit介绍,在韩国,已经有5家文化机构利用Google文化学院技术发布了自己的App,技术维护与迭代全由文化学院负责;在法国,两家博物馆创新性地成功操作了线上和线下的联合展览。

借助于互联网技术,昔日古板的博物馆们正在努力发生变化:故宫已经借助“每日故宫”等App跻身卖萌界;文化部门也开始重视博物馆的数字化改造――刘海粟美术馆馆长张坚在一场名为“虚拟美术馆的现在和未来”沙龙中称,该馆正在建设的新馆,就包括一个得到国家1000万拨款的数字化项目。

但这还远远不够。

资深人士们对这个古老行业的沉疾感同身受,多位博物馆馆长在沙龙中提到同一个问题:受场地面积、保存难度等限制,大量藏品不见天日,只能数十年躺在博物馆仓库里。

比如刘海粟美术馆有近10万件展品自1979年进馆后就一直睡在老仓库,3年前搬家,又躺进了新仓库;在北京的新锐艺术机构尤伦斯,每年策展也不过15个左右,能露脸的展品数量极其有限。

而很多珍贵作品在中国的展览,时长不过3个月,观众一旦错过就不再有机会。比如去年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展出的“草间弥生――我的一个梦”,观众入场常常需要排队2小时,很多人无缘看到。而由于日本团队的坚持,展览没能做数字化保存,成为遗憾。

“博物馆的数字化是必然趋势”成为这场沙龙的共识,但一个显而易见的现实是,在全球范围内,线下博物馆的藏品和用户数量都远远超过线上的虚拟博物馆。数字化普及和更多新兴技术的应用,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至于虚拟博物馆是否会抢走线下观众?至少在眼下,馆长们并没有类似担忧。“(线下)观众不会减少,反而会增多,因为虚拟博物馆起到了宣传作用,用户会更加希望去看看原作。”张坚提到。

至于多少人在通过Google文化学院尝试逛博物馆的新方式,Amit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

“我们在Google+等社交网站有1100多万粉丝,不过暂时多是国外粉丝。在中国的微博上,我们有3万多粉丝。”

中国用户的情况似乎还有点尴尬,但另一个数据却的确值得骄傲。Amit介绍,用户在页面停留的平均时间是8.45分钟。想想我们平时在网上做的那些缺乏耐心的快速浏览,这个数据就很能证明用户粘性了。

不过,即使是作为Google文化学院负责人,Amit还是鼓励人们走进实体博物馆:“在我眼中,实体博物馆永远都是超越虚拟博物馆的,这就是为什么我热衷做这件事,让全球文化瑰宝走入寻常百姓家。”

的确,从艺术效果来看,再精致的线上展示都比不上站在艺术品面前时感受的那份冲击和震撼。嗯,如果有机会,还是自己与博物馆去做朋友吧。

1、“议论文格式”范文由查字典范文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议论文格式例文地址:http://www.tkpao.com/a/lunwen/zhexue/159397.html,复制分享写作指导范文给你身边的朋友!
3、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