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 > 政治论文 >

浅谈邓小平理论对当代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启示

发布人: 谜语网 发布时间:2015-10-03 字体: | | 打印文章

推荐阅读:" 论文关键词: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启示 论文摘要:邓小平理论不仅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特殊规律,而且包含着对当代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总结。邓小平理论对当代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启示是多方面的,本文试从社会主义的模式不是唯一的、大力发展社会生

"


论文关键词: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启示

论文摘要:邓小平理论不仅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特殊规律,而且包含着对当代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总结。邓小平理论对当代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启示是多方面的,本文试从社会主义的模式不是唯一的、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和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三个方面进行思考。

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中国国情,在长期的实践和探索中,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这个理论体系的具体指导下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在相当程度上改变着当今世界的格局。邓小平理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端,不仅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特殊规律,而且包含着对当代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总结,其对当代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社会主义的模式不是唯一的

苏联模式在本世纪初对世界历史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任何一种模式都不是也不可能是万能的。本身就有严重缺陷的苏联模式被跨越国情和时代地照搬,其弊端定会更加突出。当代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中的风风雨雨,其根源与各个国家不同程度地照搬苏联模式而长期找不到一条真正切合自己实际的建设道路不无关系。换言之,就现实社会主义而言,失败的不是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而是其僵化的载体——苏联模式。从这种角度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并不在于它取代原苏联模式重新树立一种供别国模仿的样板,而在于正是它改变了原来那种照抄照搬别国模式的不良风尚,开创了一个使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实际相结合、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多样化的崭新时期,解决了当代社会主义运动中无法回避的而又长期困扰着各国共产党人的重大难题,孕育着社会主义事业的无限生机和活力。"

二、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此后,邓小平同志更加深刻地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失误,指出:“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如果说我们建国以后有缺点,那就是对发展生产力有某种忽略。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3]这就破除了长期以来存在着的用抽象原则和空想模式来裁判生活的观念,确立了用生产力标准来衡量一切社会是否进步的观点。他在总结苏联教训时也始终抓住这样一个主题,社会主义制度优于资本主义制度,这要表现在许多方面,但首先要表现在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果方面。没有这一条,再吹牛皮也没用。他实际上是把自己多年来思考的,甚至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中多年来未搞清楚的“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命题深化和具体化了。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主题的今天,国际社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以经济和科技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与较量。社会主义要在当今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归根到底要靠自已国家的综合国力,要靠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生产力。因而,邓小平同志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到,“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4]他强调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在经历了1989年国内政治风波之后,在东欧和苏联局势接连发生逆转,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之后,我们的党和国家之所以能处乱不惊、稳住阵脚,是因为三十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成就使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得到实际的利益,看到光明的前途,从根本上说就是人民群众拥护我们党现在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中国以其活生生的现实否定了美国预言家“东欧倒苏联便倒,苏联倒中国也倒”的“多米诺骨牌理论”。

同时,要从根本上铲除“和平演变”的土壤,关键在于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使社会主义在创造物质力量方面优越于资本主义的特性充分地展示出来,那时,社会主义就会坚如磐石。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同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既是斗争的过程,也是说服教育的过程,但最终说服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要靠我们的发展。如果我们本世纪达到了小康水平,那就可以使他们清醒一点;到下世纪我们建成中等发达水平的社会主义国家时,就会大进一步地说服他们,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才会真正认识到自己错了”[5]。

三、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改革、发展与稳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贯穿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三者中任何一个都不能偏废,否则,不仅会影响其它两者,而且会危及到整个社会主义建设的全局。

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时刻关注和敏锐地把握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方向和历史进程,始终注意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三者的辩证关系。 "

其次,改革是动力。只有不断地改革,才能解放生产力,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和稳定。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所有的改革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8]“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9]这就是说,只有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改革,才能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广阔的道路,才能推动经济和整个社会的发展。

可以说,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是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鲜活经验的科学总结,又是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必然要求。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进一步贯彻并发展了邓小平同志关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思想,不断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正如任何真理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一样,邓小平理论不仅要继续接受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检验,而且还要在活生生的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发展和完善。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历史赋于中国共产党人的一项伟大使命。

参考文献:

[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63-64.

[4]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63.

[8]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134.

[9]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370.

1、“议论文格式”范文由查字典范文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议论文格式例文地址:http://www.tkpao.com/a/lunwen/zhengzhi/159303.html,复制分享写作指导范文给你身边的朋友!
3、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