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摘要]校园隐语是在青少年内部使用的具有隐秘性的社会语言的变体,它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而存在、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语言符号,它直接反映出的是社会民俗文化的状态以及青少年群体的隐性心理特征和价值取向。作为社会语言的创造与提炼,校园
[摘要]校园隐语是在青少年内部使用的具有隐秘性的社会语言的变体,它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而存在、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语言符号,它直接反映出的是社会民俗文化的状态以及青少年群体的隐性心理特征和价值取向。作为社会语言的创造与提炼,校园隐语只有在社会、学校、家庭、传媒等的共同关注与引导下,才能将一个正向的、积极的、生动的和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语言传承下去,融入民族共同的语言文化之中。
[关键词]校园隐语;民俗文化;隐性文化;通用化传承;价值导向
[文献标识码]A
作为学生群体的“江湖行话”,校园隐语是现代青少年交际与信息传递最广泛的一种流行性语言。它既反映出社会民俗文化所处的状态,又反映出青少年对待学习、生活、社会等的心态与情绪,真实映射出他们对于外界事物的认识能力与价值评判标准。
一、校园隐语的解析及其文化特征
隐语,即具有隐蔽性的话语.是一种在自然语言基础上人为创造的特定性语言符号,或者说人为地设阻造成交际障碍,相对全民通用语而带有封闭性的语言变体。作为一种隐秘性语言,隐语可以分为六大类:黑话、行业性密语、青少年及老年群体使用的“亚秘密语”、两个群体间使用的秘密语、市井密语以及类秘密语。校园隐语就属于第三类,即社会较松散群体(学生)缔造出的有意不让他人知晓的秘密语言。
(一)校园隐语的形成与传播途径
校园隐语的创造者是青少年学生群体,大到一座城市甚至全国,小到一个班级或者一个寝室,它都作为一种生活现象而存在。校园隐语的产生与传播往往经历了这么一个过程:起先是几个别具匠心的“语言缔造者”根据某种现象创造出一些流行的新颖词汇,随后周边的好友也随之使用,由一个较小的范畴再扩大至整个班级甚至学校,成为“班级隐语”或“学校隐语”,如果影响再大会传播至整个城市或在更大的地域范围内流通,成为“群体性隐语”。已在全国范围内流传的校园隐语包括:蛋白质(混蛋、白痴加弱智)、老板(导师)、青蛙(丑男)、恐龙(丑女)、美眉(漂亮女生)等。当然,校园隐语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外界媒体的影响,其中两个最重要的来源就是网络和流行小说。例如在网络聊天室里经常使用的“顶”(支持)、“汗”(被吓到)、晕(无法理喻)等在学生的日常交流中也被广泛使用。语言在传递的过程中,一些新鲜的、生动的、能够反映出学生特殊年龄喜好与价值取向的校园隐语在各种传播途径中循环使用,促使了校园隐语的大范围流通,成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
(二)校园隐语的特点与使用功能
校园隐语具有三大特点。其一,“追求新异”。“新”体现的是时代的气息,“异”体现的则是一种个性、一种创新。缔造者常常赋予校园语言以新的内涵和形式,为的是彰显青少年特有的个性和生活方式。其二,“幽默诙谐”。每一句话听来都会有“爆笑”的感觉,让人哭笑不得。如果他们夸你“你真是我的偶像”,你可千万别高兴得太早,他们所谓的“偶像”乃是“呕吐的对象”,并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崇拜的对象”。这正是他们所追求的,反映出同他们年龄特征一致的活跃与青春气息。其三,“顺口简练”。他们讨厌华丽冗长的词句,更喜欢用精简的、语言平实却能惊现出庞大内涵的“精炼句子”。例如“可爱”即“可怜没人爱”的缩写,“不错”指“长成这样不是你的错”等。当然,有些繁杂的句子并不需要用汉语文字表达出来,只需几个英文字母或数字也同样可以表达。如:“拍马屁”是用“PMP”来表示的,“我爱你,我发誓”是用“520,584”来表示的。这些字母或数字既能简明扼要的表情达意,又具有隐秘的特征,家长或老师不能轻松破译。综上所述,校园隐语就是仅在青少年内部使用的、用以部分替代相应概念语义的一种人为的特定语言符号,它具有“交际”和“保密”的双重功能,对内能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反应,完成特殊的语言交流;对外又能够设置障碍,处于群体之外的人群是无法轻易从中获取信息的,充分显示了青少年独特的个性与秘密性。
(三)校园隐语所具有的隐性文化特征
校园隐语的产生与命名绝非事物的偶然,而是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民俗文化心态的缩影,它映射出的是社会隐性文化在人们头脑中的存在方式及表达过程。看似极其简练诙谐的几句话乃是包含了创造者的思维方式、心理特征、价值取向、审美情趣和伦理观念在内的一个复杂的综合系统,它来源于该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不断积淀和创造的文化精髓。一个社会的发展与趋向往往会渗透到该社会的语言之中,一个单纯的语言同样也会在社会的炉中发酵变化。校园隐语是社会的一个特殊和重要的群体对于社会的认知及揣摩能力,是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方式等在青少年头脑中的模仿与缄默的反应。它的发展与变化体现了当代人精神生活与文化发展的趋向,更折射出青少年文化心理及社会心态的个性特征。因此,我们应当正视这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并重视对于青少年价值观及其文化意识的正面导向与培养。
二、校园隐语的通用化传承及其文化价值
校园隐语作为民俗文化的社会变体,其隐蔽性与秘密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会随着时代的需求按照其自身的规律发展变化,从而将隐性语言显性化,逐步走向公开、通用或融人地域及整个民族,成为一种共同的民俗语言。
(一)校园隐语通用化的方式
言语交际是语言信息的传递过程,这种传递包括五个环节:编码、发送、传递、接收和解码。它要求交际双方必须使用共同的语码以保证信息内容的统一和信息畅通,而校园隐语就是在“语码”这个环节上设置了障碍,导致了解码的困难。我们要想破译校园隐语,将其还原为共同语言,就必须将其解密,通过分析它的设置技巧和使用方式将其通用化地呈现出来,并使其成为一种具有新意的显性民俗文化。 1.旧词新解法
旧词新解是校园隐语设置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方式,它往往是对于我们熟知的一些词语进行别出心裁的加工,使其面目全非并力求与旧词意义相差甚远,以显语词的震撼效应。具有代表性的有:白骨精(白领、骨干加精英)、留学生(留过级的学生)、活该(活着应该)、讨厌(讨人喜欢百看不厌)、善良(善变又没天良)、贤惠(闲在家里什么都不会)等。可见,旧词新解通常采用的是一种反向意义识别功能,即在我们过去熟识词义的基础上将其反向理解,以造成二者的差异,完成加密效果。
2.“劲词”表现法
校园隐语还有一个显著特征,即力求词语的程度表达,追求程度的最高限度。其中最关键性的词语有“超”、“爆”、“狂”、“极”等,以凸显“火辣”、“劲爆”的功效。如:爆笑(很好笑,有起哄的意思)、超爽(特别舒服)、抓狂(无法承受、很尴尬)等。这些词语的“劲用”其实彰显了青少年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和信心十足的干劲,通过这些词语的抒发还能够充分宣泄出内心压抑的情绪,以缓解学习压力与社会压力。
3.词语巧用法
词语巧用法是将某个物体、事物的一些特征或能够表现出来的现象以比喻或其他特殊的方式与现实的事物或事件联系起来,让人耳目一新。如:煲电话粥(形容打电话时间很长)、吃错药(代指行为出现了差错)、围炉(打架)、洗耳朵(指听音乐)、菜鸟(比喻某方面什么都不懂的人)、粉丝(指某人的崇拜者群)等。校园隐语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借用比喻或借代的手法巧妙地将其整合,能够反映青少年丰富而幽默的想象能力,并体现他们无限的活力与生活的情趣。
(二)校园隐语通用化传承的途径及文化价值
校园隐语作为民族共同语言的变体,其生成结构、实践、发展演变等都与民族共同语有着紧密的关联,两者在相互渗透中相互影响,并能够相互转化与融合。校园隐语转化为民族共同语并传承为一种特殊的民俗文化有两种途径:a.先进入地方性语言,再融人民族共同语;h.先进入网络或大众媒体(广播、电视、小说),再转化为民族通用语言。事实上中国历史上历代的一些隐语很多都已通过上述途径之一最终融人了现代汉语共同语。如:《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把风”、“白搭”、“眼线”、“挖墙角”、“挂彩…拉皮条”等都是旧时代的一些隐语。在人们的语言交际中,这些富有“背景”的隐语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越来越多的为人们的生活及语言增添了生命的活力,成为人类语言的“活化石”。因此,对于它的研究与传承也是民族文化的一笔宝贵遗产和精神财富,深刻体现着当代人的思想意识与文化特征。
三、校园隐语的价值观映像及其文化导向
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语言符号,校园隐语直接反映出的是社会观念的变迁带给青少年群体的心理波动。当今市场经济体制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现实里,人们倍感压力与孤独,尤其是青少年群体。他们大都自恋与自卑共存、既狂妄又怀疑、对未来充满忧虑。“郁闷”是其心声的表达、“爽…崩溃”是其情绪的发泄、“粉丝”是其抵制孤独的方式……在无法定位与不被重视的视域中,他们张扬独特的个性,并期望得到他人的认同。于是,校园隐语便应运而生了。在社会不断发展,新事物、新观念不断涌现的时代,价值的多元化将成为青少年的一种社会意识,这种独特的语言表达也应得到社会的重视与更多的关注。
校园隐语并非“戏语”,而是一种“亚语言现象”,是民族语言发展的一部分。然而,好的语言是需要加以引导的,只有将好的、具有一定时代意义的语言融人民族共同的语言之中,这种传承才是理性的、有价值的。我们应当对校园隐语进行适当的引导:首先,从自身做起,学会关心他们、理解他们、认同他们所创造的文化。其次,还要协同社会、学校、家庭、传媒等各界因素,为他们树立一个宽容、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与生活环境,在关爱与协同中促进他们心理、生理及语言的正向发展。
校园隐语是青少年生活形态的外显,它反映出的是一种民俗文化,是社会语言的提炼和升华,从根本上说,它是社会的产物。因此,校园隐语的正向发展依靠的是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体现的是社会的精神层次和价值标准。同时,它又是具有内显性的,需要人们的理解、认同和建设。作为一种社会的民俗文化,校园隐语最终会跟随着文明的脚步,将正向的、健康的、生动的、具有地域意义和文化特色的“活的”语言融人民族的共同语言之中,形成民族和时代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