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 > 言语论文 >

二语学习动机与学习效能的关联性研究

发布人: 谜语网 发布时间:2015-10-04 字体: | | 打印文章

推荐阅读:[摘要]在全球化盛行的今天,学习第二门语言也已经成为了中国人的主要潮流和学习趋势。在各大高校中也逐渐开始重视对于外语的教学。在学习第二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动机无可厚非地成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潜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学习效能也不单单指代学习的最终成绩

[摘要]在全球化盛行的今天,学习第二门语言也已经成为了中国人的主要潮流和学习趋势。在各大高校中也逐渐开始重视对于外语的教学。在学习第二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动机无可厚非地成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潜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学习效能也不单单指代学习的最终成绩,更多的是学习的结果以及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各种能力。本文通过研究二语学习的动机与学习效能的联系,来揭示学习第二门语言的症结所在,并为找出更好的第二语言教学法提出建议。

[关键词]二语学习;学习动机;学习效能;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一、引言

语言学界对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早已形成共识。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文化通过语言得以凸显,其表现力得到充分的展示。而在日常生活中,语言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种交流工具。在一些语言学家的眼中,语言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是获取第二门语言的关键之处,可以说,语言的学习动机是在语言学习中最值得观察的变量之一。一些研究表明,语言学习的动机可以分为工具型和融合型两种类型,当然,根据其他不同的分类标准,也可以划分为其他几种类型。对于学习动机的研究调查表明,语言的学习动机与学习者所采用的学习方法、最终的学习效能和学习成绩是相关联的,并且,学习动机在这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概念表述

(一)学习动机

那么,什么是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可以成为是一种强大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是“学习的动力”。这种动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引学生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以提升自己的语言知识。这种学习动机并不单纯是指学生的心理作用,还包括各种不同的因素所构成的整个系统。当然,心理作用也在其中占据着重要的部分,这种心理因素可以大体分为以下几种:学习的信念,学习爱好以及学习兴趣。有了学习动机,学生就更容易拥有学习的目标,而学习目标又是指引学生找到良好学习方法的不可或缺的方面。这一切构成了学习的动机。

每个事物都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学习动机也不例外。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种,根据学习动机的内容,可分为正确的学习动机和错误的学习动机。拥有正确学习动机的学生将会变得勤勉自律,努力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各门课程,并且敢于担当和肩负责任。错误的学习动机只能让学生的思想变得狭隘,注重眼前利益而非长远利益,无法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完成学习计划,其学习目标也很有可能偏向于利己主义,无法肩负起为祖国做贡献的责任。

第二种,根据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可以分为近景直接动机和远景间接动机。近景直接动机是指,学生由于对语言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或者是求知欲旺盛,再辅以教师生动形象的授课的影响,使得学生产生了一种利于二语学习的动机。这种近景直接动机的作用是促使学生将语言的学习与学习的兴趣、成功的欲望联系起来,让学生有更好的心态进行二语学习。而远景间接动机是指学生的学习动机只与自身相关,为了自身利益才进行学习。这种动机的持久性和稳定性比较差,容易受到环境和个人心理因素的影响。

第三种,根据学习动机的来源,可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内部学习动机是指学生因为自身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而对于第二门语言进行积极的学习活动,这种动机通常会引领学生进行主动的学习,已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而外部动机是指由于外部推动力而进行的被迫的学习活动,比如为了逃避老师的惩罚而完成作业、为了不被父母责骂而好好看书。这些学习者的学习目的并不是为了真正获取知识,更多的是得到一种赞扬。这种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比较低,对于学习内容本身并不感兴趣。

当然,还有一种融合了多方面因素所进行的分类,即在二语学习中,根据学习语言的态度和倾向,可以将学习动机分为融合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融合型动机的学习者在学习目的语的同时也会进行目的语相关文化的学习,即不仅对于语言有所掌握,同时也对这种语言在实际情景语境中的使用有所掌握,而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为了融入目的语文化的交流圈子之中。具有融合型动机的二语学习者一般都是被一门语言本身的魅力所吸引,对于目的语展现出浓厚的兴趣。这种学习者所进行的是一种纯粹的语言学习活动。而工具性动机是指,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将其作为一种工具进行使用,比如为了应付一些考试、得到更高薪的职位等,这种语言学习者将语言视为一种能够为其带来利益和价值的工具。

虽说通过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学习动机分为以上四种,但是最后一种,即融合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是二语学习中最常见的类型,也是动机研究中影响至今的二分法。

(二)学习效能

学习效能也可被称为学习自我效能,是指学习者对于自己能够自行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的一种信念程度。这个概念起源于班杜拉的理论。班杜拉在1977年提出这个概念,是因为他发现在以前的众多对于二语学习动机的研究中,研究者的主要参考方向着眼于学习这对于知识的获取阶段,而并未对于学习动机、学习目的和学习结果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为了更正前人的思想,班杜拉提出了自我效能感这个概念,拓宽了学习目的对于学习结果的影响途径,解释了学习者的内部因素对于学习结果的影响。

还有其他的学者认为,学习效能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学习能量。这包括学习者的求知欲望,以及对于学习目标的动力。第二,学习能力,这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种能力,比如逻辑能力、运算能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等等。第三,心理状态,这关系到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学习者能否在最短的时间内察觉到自身的消极因素并加以调控,以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当然,这些还包括团队协作能力、处理学习中的难题的能力等等。 三、二语学习动机和学习效能

对于二语学习者来说,学习动机经常是被语言教师忽略的一个环节。然而不能被忽略的是,教师所进行的二语教学活动,是通过学生对于目的语的学习兴趣来逐步进行下去的。学生的学习动机就像是一个契机,一个桥梁,用来连接语言教师和学生。从这个层面上,可以说是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掌控着整个课堂。学生对于二语的学习动机不纯正或者说不正确,很有可能导致教学的失败,最终达不到理想的成绩,也无法提高学习效能。所以说,学习者的二语学习动机是进行语言学习的重中之重,而如何激发语言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以期达到更加良好的教学目的并且能够提高学习效能,就成为语言教师急需解决的课题。

由以上概念的表述我们可以得知,学习动机和学习效能的关系可以表述为动力和能力之间的关系。学习动机的多重分类促使不同类型的动机会得到不同类型的学习结果,但是学习效能并不单纯指代学习的结果和目的,更多的是获得一种学习能力和调节自身心理状态的能力。这种“能力”不能单单从一个方面进行表述,它其实是一种多方面的能力的综合。所以,我们应该由此注意到,在学习第二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动机和学习效能的关系是相互的,学习动机能够激发学习者对于第二门语言的学习兴趣,促使学习者进行积极主动地二语学习,反之,学习效能的提升也有助于进一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使之在更加自然的环境之中进行知识的获取。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二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能的关系进行进一步的阐述:

第一,在二语习得之中,有四个方面是值得我们注意的。这四个方面可以概括为,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学习者所处的文化背景、学习者的自身差异、语言输出。对于学习者的自身差异来说,这种自身差异主要存在于智力能力、语言天赋、学习动机以及处理困境的能力这几种情况之中。可以得知,学习动机是存留于学习者的个体差异之中的,而个体差异是影响二语习得的重要方面。不同的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不同,但是在上述文本中,针对于不同类型的学习动机已经做了完整的表述,无论是正确的、近景的、内部的学习动机,还是融合型的动机,都对学习的效能具有一定的影响。可以这样说,学习的动机影响着学习者的努力程度,这种努力程度可以通过学习积极性、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策略等方面体现出来。而努力的程度影响着学习的最终结果,比如最终的考试分数。当然,好的学习结果能够促使能力的提高,各种能力的提高结合在一起,最终促进学习效能的提高。在学习第二门语言的过程中,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时候就是在考验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如果学习者仅仅是看重眼前利益而非长远利益,或者是由于外部推动力,比如为了逃避老师的惩罚而完成作业、为了不被父母责骂而好好看书等而进行的被迫的学习活动,亦或是学习者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将其作为一种工具进行使用,这种错误的动机无法达成良好的学习效果,无法提升学习者的能力和学习效能。所以,好的学习动机是提升学习效能的关键。

第二,学习效能的提升也有助于学习动机的促进。人只有在经历了成功的滋味之后,才更加的希望为之努力。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在学习过程中的成功能够使他们更好地进行下一步的学习。比如成功地克服了困难,跨过了很难的一道坎,或者是在考试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与外国人的交流之中得到了很多自信。这些良好的学习效果都能够更加的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让学习者对于第二门语言的学习具有更大的兴趣。

在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中,二语学习者能够通过正确的学习动机收获良好的学习效能,并且坚定继续学习的信念,更好的激发学习者的潜能,提升兴趣,以获得更大的收获。

四、动机和效能对于语言教师的启示

现今的很多研究已经证实了在第二语言习得之中学习动机与学习效能之间的正比例关系,以及学习动机对于二语学习的重要性。这些能够让语言教师意识到,为了提高学生对于第二门语言的学习水平,教师应当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方面相应的做出一些改变。

(一)妥善奖惩,激发热情

一些语言学家指出,语言学习者想要取得进步,至少在每个星期要花费四个小时的时间来进行语言的学习。这些学习包括课上学习和课下学习。当然,单纯的课上学习是无法达到这一标准的,所以语言教师要更多地在课上进行引导,让学习者在课下更好地完成语言的学习。课上的引导要更多地注重学习动机方面的引导,一般来说,在激发学习动机方面,表扬和奖励比批评和指责来得更加有效,因为前者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大的成就感,增强自信,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而后者恰恰是相反的作用,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是十分不利的。当然,奖惩是要同时进行的,总是进行表扬也会起到反作用。

(二)竞争合作,增强趣味

自我决定理论指出,教师应该创设能够充分满足学生需要的学习环境,来帮助学生培养自我决定的学习动机。这三种需要分别是自主需要、胜任需要和归属需要。为了创设这样的学习环境,教师可以通过增加课堂中的弹性空间、强调任务的意义和价值、承认并接纳学生学习中的消极情绪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接纳那些暂时无法引起他们兴趣的学习任务。在这之中,竞争和合作是两个双生面,也是应当两手抓的方面。对于学习者的竞争意识的培养,有助于提升其学习热情。在危机感高涨的情况下,学习者能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进行高效率的学习。而培养学习者的合作意识对于学习效能的提升也是很重要的,合作能力也属于学习能力的一方面。所以,可以进行一些语言类的比赛,比如朗诵大赛、口译比赛等,激励学生进行语言学习;也可以成立学习小组进行参赛,鼓励进步和团结互助,更有利于提升学习者的各方面能力。

(三)创设情境,启发教学

上面曾经说过,语言课堂是通过学生对于目的语的学习兴趣来逐步进行下去的,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掌控着整个课堂。所以,要收获更加良好的学习效果,就要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现今,填鸭式教学早已被淘汰,一些刻板教条的教学方法也不必再提。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法,对于二语习得的学生来说是很有帮助的。首先,学习一门语言最好的方式就是融人情境之中,融入到这门语言该有的文化之中,才能保证一定的语言输入,获取更加良好的语言输出和学习效能。当学习者接受了足够的目的语输入之后,语言的学习将会自然而然的发生。其次,创设情境很容易让学习者融入到学习的氛围之中,通过语言教师的一步步引导来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而如何正确地进行语言输入、如何正确的引导,成为了语言教师应当关注的问题。

对于这一点,一位名为柯腊申的语言学家提出了语言的输入假设,即学习者主要通过理解语言的输入来进行第二门语言的学习。这个假设的主要公式可以被描述为“1+1”,即学习者接触的语言应该略微高于他们现有的水平,这样他们既可以理解其中的大部分内容,又可以面对一定的挑战,从而争取更大的进步。语言输入的难度不能太过高于二语学习者的现有水平从而使之望而生畏,也不能太过接近于其现有能力从而使之缺乏挑战性。

五、总结

学习动机和学习效能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只有真正认清这一点,才能将二语学习推上更高层次的发展。本文通过阐述学习动机和学习效能的基本含义和分类,分析其相关性,同时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提出相关的建议。

1、“议论文格式”范文由查字典范文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议论文格式例文地址:http://www.tkpao.com/a/lunwen/yanyu/170368.html,复制分享写作指导范文给你身边的朋友!
3、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