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 > 言语论文 >

全媒体视野下公共图书馆面向中学生群体服务状况与对策

发布人: 谜语网 发布时间:2015-10-03 字体: | | 打印文章

推荐阅读:关键词:[HTK]全媒体;公共图书馆;中学生 摘要:[HTK]随着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日益融合互通,信息传播手段层出不穷,身处“全媒体”浪潮的公共图书馆服务方式必须有所转变,才能提升服务效益,特别是面向接受新鲜事物较为迅速的中学生读

关键词:[HTK]全媒体;公共图书馆;中学生

摘要:[HTK]随着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日益融合互通,信息传播手段层出不穷,身处“全媒体”浪潮的公共图书馆服务方式必须有所转变,才能提升服务效益,特别是面向接受新鲜事物较为迅速的中学生读者群尤为如此。文章通过广州图书馆中学生群体服务状况的调查分析,对在全媒体时代如何提升公共图书馆中学生群体服务效益提出对策建议。

中学生正处在少年走向成人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正是他们立志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黄金时期,也是道德品质的定型阶段。他们的成长是社会、家庭、学校三种力量协同作用共同教育的结果。学校教育培养学生获取增长知识,家庭教育以培养子女道德品质为主,而一直以来,图书馆被认为是学生校外教育的重要阵地,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为主要职能。但到了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有了革命性的变革,特别是对90后中学生们来说,微博、微信不仅是他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而且成为他们对感兴趣的信息进行判断与评论,与他人分享感受的平台。在全媒体时代中,中学生利用图书馆状况是怎样的?图书馆应该如何适应时代的变化针对这一群体推广新服务?笔者针对这些问题作以下研究。

[BT3]1全媒体与公共图书馆

全媒体,狭义上是指所有媒介载体形式的总和。从广义上讲,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息传播手段带给我们获取新闻、资讯的新体验,这类新体验都可以纳入到全媒体的范畴中去。全媒体的流程再造正是基于媒体工作者对传统媒介形式没落的主动应对,实现在全媒体的环境下,开展不同媒介间的交融、媒体发布通道的多样性,使得受众获得更及时的信息、更多角度、更多视觉满足的阅读体验。

全媒体在公共图书馆的应用目前虽不算广泛,但许多图书馆的新服务已呈现出某些全媒体特征:如图书馆数据库、知识库中全媒体的信息,其中包含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内网和外网形成了统一的网络平台;一些网上联合知识导航站的数字技术平台推进了自动生成信息库和知识库;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通过网络服务平台实现了跨时空的服务并提供图书馆多次开发利用等。

[BT3]2中学生利用图书馆状况――以广州图书馆为例

自2013年6月以来,广州图书馆青少年证每月办证量及增长情况见表1及图1。

2.2资源使用情况

2读者每月使用青少年证和少儿证人次[TS)]

通过使用人次和累计办证数,可得出青少年借书证单位区间的使用频率(见表3及图3)。

[HT5”H][Z]表3青少年借书证使用频率(使用人次/累计办证数)[

[BT3]3结果分析

3.1中学生读者的图书馆利用率总体不高

从青少年证的办证量及利用率、借阅量等数据分析,相对小学生及幼儿读者,中学生读者群利用图书馆频率偏低,办证量只有小学生及幼儿读者的27.1%;而办证后的使用情况方面,青少年证为少儿证的14.8%,中学生的外借册次更只有小学生及幼儿读者的8.3%。

究其原因,一方面主要是中学生读者年龄处于12岁―18岁之间,踏入或处于青春期的他们思想独立,兴趣爱好广泛,阅读需求相对不高;另一方面,在全媒体时代到来的今天,阅读方式多样化,传统图书馆提供的纸质阅读不再是中学生们的唯一方式。

3.2中学生到馆时间分布呈明显的季节性

[3][BT3]4公共图书馆提升中学生群体服务效益的几点建议

从上述分析可见,公共图书馆针对中学生整体服务效益相对较低。以整体服务效益处于全国领先位置的广州图书馆为例,即使有针对性地面向中学生群体开通青少年证借阅服务,其整体使用率仍远低于少儿证及成人借阅证,这其中有中学生课程压力大等原因,也与目前公共图书馆对象化服务不够细致,未能真正贴近中学生群体需求有关。从公共图书馆角度出发,笔者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4.1优化对象实体服务 4.1.1根据中学生读者心理性格特征、生活规律设立服务区域,科学制定开放时间。针对中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特殊的心理特点,儿童阅览室不愿进,成人服务区域适合其阅读的文献又少,加上中学生借阅时间与成人不同(他们一般只有中午、下午放学时间及周末、节假日这些时间可用来借阅图书),有条件的公共图书馆应单独设立中学生借阅处或中学生电子阅览室,为中学生读者提供一个独立的自由交流的学习空间,并根据中学生读者作息时间合理安排开放时间,如每天中午、傍晚放学时间、节假日全天开放,打破公共图书馆多年不变的根据儿童、成人读者制定开放时间的做法。

4.2根据群体特性提供深层次服务

目前,中学生到图书馆读书或是漫无目的,或是课业所需。公共图书馆应该针对中学生到馆特征,提供相应导读服务。第一类学生到馆阅读全凭从众心理,阅读内容容易受外界影响,在阅读中重吸收、轻消化,理解能力差。针对此类读者,图书馆应作循序渐进的指导,开展书刊宣传、好书推荐、评论等活动,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阅读观。第二类学生目的性较强,主要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功课。图书馆可将教辅类书籍按学科、年级等整合为二次文献甚至三次文献,方便青少年使用,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如德国科隆市图书馆定期编制了不同题材的专题研习指引,以供青少年作课业参考,青少年学生可参考专题研习指引的内容及其中列举的研究资源进行相关课业研究。此外还设有研讨室,方便青少年学生作讨论习作及研修用。

此外,图书馆应加强与教育部门合作,建议学校鼓励学生通过利用图书馆资源完成部分课业任务,定期组织“图书馆之旅”“图书馆寻宝”“图书馆小知识”等活动,让更多中学生通过活动走进图书馆,认识图书馆,学会善用图书馆资源。

4.3个性化数字服务

如前文分析,中学生到馆服务受到时间、空间等方面的限制,公共图书馆应充分解放思想,适应全媒体时代的要求,为中学生提供更为多元的数字服务方式,延伸图书馆传统服务。

4.3.1多样化的图书馆服务。如为中学生交纳一定押金,提供手持阅读器借阅服务。手持阅读器一次可提供数以千计的图书,也可以在同一物理空间阅览印刷图书,聆听远程讲座,查阅数据库文献,询问网上咨询专家,欣赏展览网页,可以让中学生在课余时间更高效地利用图书馆资源。

4.3.2个性化的文献获取方式。虽然处于同样的年龄层次,但中学生个体间信息和知识需求可能是千差万别的,每个人获取文献的能力和习惯也是各不相同的。在全媒体时代,图书馆的信息可以针对中学生群体整合集约型的中学生读者服务菜单,为每个服务个体度身定制“我的图书馆”,将各学科资料送到服务终端。中学生通过图书馆的帮助,就可以通过ipad等信息工具和载体建立个性化知识信息库存,阅览古今名著、查询志书年鉴、翻阅数理化题库等均可远程操作完成。

4.3.3信息推送及共享。目前,微博、微信等工具广泛应用于人们日常的信息传递中,学生群体更是使用的主力军。公共图书馆有必要在面向中学生提供的信息传递中应用此类工具,如发送图书馆的最新新闻、公告、新书通报、新进数据库等信息。当中学生用户使用图书馆资源遇到困难或在学习中需要获取参考信息等实际需求时可向图书馆微博、微信请求信息咨询服务,图书馆员在收到咨询请求后,可立即检索信息,并将信息及时反馈。除了应用微信进行信息服务,图书馆管理员还可以利用微信建立馆员――用户、用户――用户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引导学生进行信息的分享,由于信息传递方式免费且快捷,较容易产生尝试冲动,在信息共享活动中获益后会积极主动参与。在不断的信息分享、共享行为中,使彼此陌生的中学生用户拉近了距离,提高共享活动的活跃度。此外,馆员还可利用微信群等功能建立同一年级、同一兴趣的学习互助网,帮助用户沟通,一起探讨、解决学科问题,让互不认识的微信用户之间也可自行组建讨论小组共同学习、共同研究,馆员在必要时可对讨论小组进行信息指导。

[BT3]5结论

2013年10月,广州市青少年媒介素养研究课题组公布了青少年最信任的媒介排名,前五名分别是课外书、报纸、杂志、电视、网络。传统媒介尤其是纸质媒介仍然是青少年最信赖的资源。可见,在全媒体时代,传统图书馆依然有其存在的价值。如前文分析,中学生对公共图书馆利用率相对不高有其主客观原因,公共图书馆能够做的就是让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融合、协同发展,让馆藏文献在物理空间、网络空间和社会空间都能得到很好的利用,应该逐渐形成全媒体信息资源的典藏、管理、服务的新流程,对于中学生这一潜力巨大的阅读群体,更应紧贴全媒体发展动向,根据对象特征整合资源,充分发挥数字图书馆和传统图书馆的双重作用,为中学生群体提供更为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

参考文献:[HTK]

[3]赵立清.浅淡图书馆如何作好阅读指导.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7(3):90-91.

[4]林运卓.图书馆导读方法与策略[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

[5]张海波.苹果时代:儿童的媒介化生存及其媒介素养教育研究[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13.[ZK)]



1、“议论文格式”范文由查字典范文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议论文格式例文地址:http://www.tkpao.com/a/lunwen/yanyu/162577.html,复制分享写作指导范文给你身边的朋友!
3、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