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摘要]学堂乐歌作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开端,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它对近现代音乐文化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深远意义。 [关键词]学堂乐歌 近代音乐 发展 一、学堂乐歌的艺术特征 学堂乐歌的兴起是我国近代新音乐文化发展的最初阶段的重要标志。它伴随着清末民初的
[摘要]学堂乐歌作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开端,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它对近现代音乐文化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深远意义。
[关键词]学堂乐歌 近代音乐 发展
一、学堂乐歌的艺术特征
学堂乐歌的兴起是我国近代新音乐文化发展的最初阶段的重要标志。它伴随着清末民初的社会变革而诞生,在中日和中西文化的碰撞中发展,因此形成了与中国传统音乐相区别的一种新音乐体裁,无论在歌词或曲词上都有其独具特色之处。学堂乐歌歌词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主流歌词与少年儿童的学习生活紧密结合。这一特点源于20世纪初日本提倡的“言文一致”活动,要求把儿童的日常生活语言和形成文字的学校歌曲统一起来,而不应把歌词写成儿童难以理解的文言文或古风化的语言。中国留学生们将这一思想带回中国,使中国的乐歌在一开始就强调“言文一致”和适应儿童的需要。
在曲调方面,学堂乐歌最常用的方法就是选曲填词,这也是当时日本乐歌的主要创作方式。由于沈心工、李叔同、曾志忞、辛汉等我国最早的乐歌创作者们都曾留学日本,因而大多采用这种创作方式,而这种方式也较好地适应了当时中国学校音乐教育相对落后的情况,对学堂乐歌的普及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由中国音乐家自己作曲创作的学堂乐歌现在仅见十余首。其中《黄河》(杨度词、沈心工曲)、《春游》(李叔同歌曲)等都是当时的代表作。
二、代表人物
1.沈心工:在我国学堂乐歌发展初期,沈心工为我国学堂乐歌的编写和中小学乐歌课的教学所做的贡献是非常突出的。他从1904年以后先后编印出版《学校唱歌集》《重编学校唱歌集》、《民国唱歌集》。沈心工编写学堂乐歌的突出贡献是他成功地摆脱了旧文学、旧诗词所体现的那种语言艰涩、好用典故的文人习气,在选曲填词中密切结合青少年,在生理及心理上的特点和他们的生活现实、他们的理解能力,如很受广大少年儿童喜爱的《体操——兵操》、《竹马》、《赛船》等,以及青年学生演唱的《春游》等。
2.李叔同: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一生所编写的歌曲约70多首,收集于他1905年编印的《国学唱歌集》和后来由丰子恺收集的《中文名歌五十首》,和《李叔同歌曲集》。他的主要作品有《春游》、《送别》等。
3.曾志忞:同沈心工一样,是我国最早从事学堂乐歌编写的代表人物,他所编写的《练兵》、《游春》、《扬子江》等以五线谱和简谱对照收录在他编印出版的《教育唱歌集》中,是目前能见到的最早公开发表的学堂乐歌,也是现能见到的中国人正式使用简谱的最早记录;音乐方面的著述,应该说是他对中国新音乐建设贡献最突出的一个方面,1904年他编印出版了自己编译的《乐典教科书》,是我国最早出版的一本比较完备的、系统介绍西方音乐体系的乐理教科书。他的其他音乐理论著作有:《乐理大意》、《唱歌及教授法》、《音乐全书》、《和声略意》及《音乐教育论》等。
三、学堂乐歌在我国近代音乐发展中的作用
中国近代音乐“学堂乐歌”是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新音乐发生、发展的源头,是不同于传统音乐的新生事物,处于音乐变革中的探索阶段,尽管具有尝试性、不成熟的特点,但是却为中国音乐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1.学堂乐歌为冲击旧的封建思想提供了有利条件
学堂乐歌是一种教育改革和资本主义思想启蒙教育的历史现象。学堂乐歌的兴起与发展不仅严重冲击了旧的封建思想,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基础。学堂乐歌的内容,大部分是反映了当时中国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要求学习欧美科学文明,实现“富国强兵”以“救国存亡”等民主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政治要求。也有拥护推翻帝制、欢呼民主共和新政、呼吁妇女解放、鼓吹男女平等的。
2.学堂乐歌为中国“新音乐”的诞生和发展开启了源头
学堂乐歌是西方音乐文化大规模传入中国的开端,也是中国新民族主义文化在音乐领域内的萌芽。在学堂乐歌的诞生和发展过程中,西方音乐在中国的广为传播或者说是真正被接受,不是靠传教士的输入,而是中国的有识之士为改造中国,变法自强而进行主动选择的结果。它最初是通过学堂乐歌活动及相应的音乐启蒙教育而开始的,这不仅使得西方的乐器及演奏法、记谱法和基本音乐理论知识逐步介绍进来,甚至直接引进外来歌调以重新填词,更为重要的是,乐歌的广泛传唱从文化心理上影响和改变着传统的音乐审美听觉趣味、习惯,在行为上产生了新的音乐活动方式,预示着中国音乐的发展开始进入新的文化转型期,从更广阔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来看,这一颇具主动性的文化选择,实际上已成为新的文化变迁的开端。
3.学堂乐歌为后来我国群众歌曲等体裁的发展开创了先河
学堂乐歌出现之前,西洋音乐和乐器虽然早已传到中国,但是它们并未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对我国的音乐文化的发展实际影响也不大,但学堂乐歌的兴起和发展却为后来我国的军歌、工农革命歌曲以及群众歌曲体裁的发展准备了条件。
随着革命的发展,五四运动后出现了一大批具有无产阶级革命思想内容的工农革命歌曲,它们绝大部分同样采用学堂乐歌的现成曲调填新词的方式,例如《工农兵联合起来》、《最后胜利一定是我们的》、《赞颂劳动》等歌曲,就是以学堂乐歌《中国男儿》、《十八省地理历史》等歌曲的曲调填词的。
根据我国国情,最初“学堂乐歌”采用学校内集体歌咏的方式。后来,革命斗争为题材的群众歌曲是以齐唱和合唱为主,这一艺术形式极具凝聚力和活力,唤醒了民众,极大鼓舞和振奋了国民的精神。它为五四运动后群众歌曲体裁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成为我国独具特色的群众集体歌唱形式,在思想启蒙方面也给予当时国民及社会以深刻的影响。
4.学堂乐歌为确立音乐课在我国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产生了重要影响
学堂乐歌之前的旧式学堂无乐无歌,就更不用说什么音乐教育家了,其后新式学堂中虽然设立了乐歌课,但师资缺乏,我国早期乐歌的教育大多只能依靠日本人教习。在学堂乐歌的发展过程中,涌现了一批新的音乐教育家。他们对学堂乐歌的创作、编配、推广、介绍等,为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学堂乐歌的兴起繁荣造就了我国近代音乐史上第一批现代意义上的音乐教育家和师资队伍,音乐教育的普及使得音乐教师供不应求,政府部门有计划地组织音乐师资人员的培训、考核,从而培养了大量的音乐师资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