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摘要:社会转型是大学生特别是农村大学生继续社会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变量。社会转型对农村大学生的社会化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宏观社会环境的变化来看,主要体现在社会结构,社会文化和大众媒介三个方面;从微观社会环境的变化来看。主要体现在家庭、高
摘要:社会转型是大学生特别是农村大学生继续社会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变量。社会转型对农村大学生的社会化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宏观社会环境的变化来看,主要体现在社会结构,社会文化和大众媒介三个方面;从微观社会环境的变化来看。主要体现在家庭、高校和同辈群体三个方面。在社会加速转型的时期,农村大学的继续社会化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时空伸延和时空压缩;二是积极适应于社会化困境。三是社会角色多元与角色失调。
关键词:社会转型;社会化环境;继续社会化;农村大学生
当前中国社会,正经历一场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整体性的急剧变迁,正处于加速转型时期。一般认为,社会转型是指一个社会化的整体性变动,即由传统的、整合型社会向现代化的分化型社会化转变。从社会转型的含义,我们可以认识到,由于社会转型的主体是人,作为人的实践活动——社会转型影响着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和层面的结构不断优化,这种优化所实现的态势是促进传统的、农业的、封闭的、贫穷的社会化走向现代化的、工业的、开放的、富裕的、民主社会的过程。因此社会转型是一种有着各个方面和各层次内容的复杂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现象。当代中国深刻的社会转型是大学生特别是农村大学生继续社会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变量。
一、社会转型与农村大学生社会化环境
个人社会化的完成是通过其所处的环境对个体的思想观念、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提供背景和刺激作为来实现的。社会环境包括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两种。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发生改变,对农村大学生社会化无疑会产生比较影响和冲击。
(一)社会宏观环境的变化及其影响
1、社会结构转型。社会转型时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同时呈现出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城市化步伐加快,社会分层加剧、城乡不平等日益突出,等等。社会结构转型对农村大学生社会化影响最大的是社会阶层的分化,农民阶层处于社会的下层。这种社会阶层的分化,在高校最直接的反应便是快速繁衍了高校的“三六九等”,形成了高校学生中泾渭分明的等级层面。曾经对中下层提升社会化地位发挥重要作用高等教育,却正在发挥着维持和消除社会遗传这两方面看似矛盾却又并行不悖的社会职能。首先,对于较低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或者阶层,教育实际上是维护了阶层的“社会遗传”;其次,对于处于较低文化层次的群体或阶层,通过高水平的教育,他们在努力地去阻断阶层的“社会遗传”。但是,总体上,这种维持和阻断的努力相互抵消,使得中国社会化阶层不平等的格局并没有发生大的改变,而保持了一种动态的稳定。在高等教育领域,主要表现为一系列的不平等,对社会下层特别是农民阶层的子女接受高等教育形成障碍。这种不平等主要体现在入学机会、教育过程和职业选择等各个层面。
2、社会文化转型。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传统性的消解与现代性的生成是社会文化转型的重要特征。在不同时代,社会都会为个人社会化提供特定的文化条件:一是相对稳定、统一的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二是供以模仿的令人敬佩的榜样或社会权威形象。当一个社会处于持续发展阶段时,可以为个体社会化提供较为恒定的时代条件。当社会处于政治、经济变革的转型时期,由于社会结构的分化,旧的观念开始瓦解,新的观念尚未确立,必然造成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在指导人们思想和行为上的多元性和模糊性,使对各种社会规范缺乏理性分析和选择能力的年轻的社会个体,尤其是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在依据社会规范指导自己行为时陷入困境,表现为角色冲突和自我认同混乱。其次,当社会化供以模仿的榜样或权威形象由家庭、学校和大众传媒共同创造时,由于各自的评判标准不一致,榜样的形象分裂而不统一,它对个体心理影响和行为约束力失去作用,无法转化为个体的信念和行为方式。
3、大从媒介转型。中国社会转型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它正好与互联网时代的勃兴交织在一起。发展迅猛的网络世界、对个体的社会公产生了特殊的影响。一方面,网络对农村大学生的社会化产生了许多积极的影响,如网络增强了农村大学生的平等观念,使农村大学生社会化情境由真实向与虚拟交错转变,为大学生的自我实现开辟了新的空间。但是另一方面,网络的负面效应在大学生社会化的过程中也突出表现出来,带来了许多网络时代较为特殊的偏差行为,如网络依赖、信任缺失、与现实的疏离感和孤独感等。
(二)社会微观环境的变化及其影响
个人的社会化,主要是在直接生活其中的社会群体中实现的,家庭、学校和同龄群体等社会微观环境是大学生社会化的基本场所,提供着塑造个人性格品德的环境和条件。
1、家庭。作为个体社会化的执行者,家庭具有不同忽视的作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及城市化过程中,农村家庭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家庭结构等出现新的变化,一是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使农村出现了许多“留守家庭”、“空巢家庭”;二是农村家庭收入从绝对数上有了较大的增加,但家庭的相对剥夺感明显增强,支付子女接受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能力较差。据调查,教育消费已成为农村居民的主要支出项目,四成以上的农户家庭预计将其收入用于子女上学。在高校扩招以后,高校形成了一个人数众多的贫困生群体,他们主要是来自农村的低收入家庭。农村家庭的这种状况,影响了农村大学生早期社会化过程中的人格塑造和素质培养;同时也影响了他们大学阶段的继续社会化。
3、同辈群体。非正式群体拓展了大学生社会化的舞台。一是社团活动。社团是大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专业特长自发组织起来的群众性组织,社团活动为大学生的特长发展和个性培养提供了阵地与场所,其作用和功能是课堂无差别性教育的有效补偿,有着正式课程教育无法取代的优势。它通过志趣一致的同学问的实践活动促进其成员将社团的某些追求高度内化为个体的能力和要求,有力影响着学生个性发展与能力的培养。二是寝室生活。宿舍是大学生的生活空间,是学生交往和沟通最频繁、最直接、最主要的场所。我们知道,大学生社会交往与互动最为密切的对象就是自己的同学,同学关系是大学生最主要的社会关系。由于宿舍结构的稳定性和所包含的最基本的初级关系,使宿舍在为大学生社会化过程的一个基本环境,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行为规范、人格发展等都有很大的影响。所以,重视宿舍群体,丰富宿舍文化,是大学生社会化所必须的。社会加速转型过程中,高校的快速扩张和高校对办学模式的探索,无疑放大了同辈群体对大学生继续社会化的作用,而弱化了正式群体的作用。对农村大学生来说,他们对待群体活动的态度容易走向而个极端,一个特别热衷于正式的或者非正式的群体活动,希望通过这些活动来锻炼和提高自己,但是由于在个体素质尤其是文体活动的能力方面存在欠缺,他们往往很容易从群体活动中退缩,而转向同质的群体,这也可能解释为什么农村大学生对同乡会活动具有特别的热情。在寝室生活中,由于学生公寓制度的实施,传统的以班为单位安排宿舍的制度被学生的自我选择的宿舍等级制度所取代,学生宿舍也成了身份的符号。作为贫困群体的农村大学生,因为宿舍的选择,往往使得他们的交往圈子呈现的同质化倾向,这对他们的大学阶段继续社会化是极为不利的。
二、社会转型时期农村大学生社会化的特点
(一)时空伸延与时空压缩
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指出,即空是社会实践的构成部分。他概括出社会时空新的特性:时空延伸、时空分离和时空重组,并运用时空结构理论来解释和反思现代化的问题。目景天魁批评地运用吉登斯的时空伸延的概念,提出了时空压缩的命题,并用时空压缩来解释中国社会转型及现代化道路的困境,提出了中国社会发展完全可以在同一社会时空中跨越传统西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道路,完成原来需要几个社会时空才能实现的经济、社会、文化变迁,赋予了社会时空超越进化的涵义。在社会加速转型时期,农村在大学生在大学阶段的继续社会化也表现出比较鲜明的时空伸延和时空压缩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