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内容提要]秦汉时期,消费观念变化的显著特征是由“尚俭”向“崇奢”演变。其演变过程大致分两个阶段,即以西汉中期为界,在此之前消费观念以“尚俭”为主,在此之后消费观念逐渐转向“崇奢”。究其原因:一是秦汉生产力水平提高与商品经济发展,为消费观念
[内容提要]秦汉时期,消费观念变化的显著特征是由“尚俭”向“崇奢”演变。其演变过程大致分两个阶段,即以西汉中期为界,在此之前消费观念以“尚俭”为主,在此之后消费观念逐渐转向“崇奢”。究其原因:一是秦汉生产力水平提高与商品经济发展,为消费观念演变奠定了经济基础;二是当时人们相互仿效、竞相攀比,为消费观念演变酿造了社会心理环境;三是封建制度本身存在局限,是导致消费观念演变的社会根源。
[关键词]秦汉;消费观念;演变
消费与商品生产、交换、流通之间有密切的关系,消费问题既是研究古代商品经济的一个重要侧面,也是研究中国古代经济史的一个重要课题。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此关注不够,缺乏系统研究。①因受篇幅限制,本文不可能对秦汉社会消费做全面阐述,仅就当时社会群体消费观念的演变及其原因作一初步探讨。
所谓“消费观念”,是指消费者对待其可支配财富的指导思想与态度,是其在消费活动之前或过程之中对消费对象、消费方式、消费过程、消费趋势的总体认识评价和价值判断。不同的消费观念与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同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价值取向的更替,秦汉时期的消费观念有个显著特征,就是由“尚俭”向“崇奢”的演变。这种消费观念的演变过程,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即以西汉中期为界,在此之前消费观念以“尚俭”为主,在此之后消费观念逐渐转向“崇奢”。下面让我们做一简要申述:
第一阶段:战国至西汉前期,社会消费观念以“尚俭”为主导。
战国是一个社会转型时期,地主制经济正在形成和确立,社会生产能力与财富积累较有限。在社会财富不甚丰富的情况下,当时人们一般都主张崇尚节俭、量人而出,认为适度消费是合理生活方式的最佳选择。这在诸子的言行中可以得到充分体现。例如:
儒家消费观念主张“尚俭”,孔子曰:“奢则不孙(逊),俭则固。与其不孙(逊)也,宁固。与其奢也,宁俭”②;“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③“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④正如后人所说:“及若季次、原宪,闾巷人也,读书怀独行君子之德,义不苟合当世,当世亦笑之。故季次、原宪终身空室蓬户,褐衣疏食不厌。死而已四百馀年,而弟子志之不倦。”⑤
墨家消费观念推崇“节用”。墨子认为:日常器用上“以奉给民用”,只要求满足基本生活需要;饮食上“足以充虚继气,强股肱,耳目聪明”,只要求饮食有足够的营养保持人的基本体力;服饰上“冬服绀緅之衣,轻而暖。夏服絺綌之衣,轻且清”,只要求能冬暖夏凉、着装轻便。居室上“其旁可以御风寒,上可以御雪霜雨露,其中蠲洁,可以祭祀,宫墙足以为男女之别”,只要求能御避风寒、雪霜、雨露,清洁卫生,可供祭祀,墙高足以别男女之需。行走上“车为服重致远,乘之则安,引之则利。安以不伤人,利以速至,舟楫足以将之”,只要求车船迅速、安全、便利、实用即可。⑥
道家消费观念亦主张“尚俭”。他们否定人们对“五色”、“五味”的消费需求,提倡“无色”、“无味”的自然消费。老子主张“去甚,去奢,去泰”⑦,并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伤);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⑧庄子亦说:“五色乱目,使目不明”,“五臭熏鼻,困俊中颡”,“五味浊口,使口厉爽(伤)”⑨。可见,道家消费观念是推崇尚自然消费方式,也是主张“尚俭”。
战国时代,三流九教思想盛行,理论不一,纷争不已,但在消费观念上,极力褒赞上古圣王的节俭遗风,视“尚俭”为一种社会美德,主张“尚俭”是它们的基本共同点之一。在这种“尚俭”主流思想影响下,人们的消费行为一般都能趋从俭约。例如:晏婴,“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於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⑩季文子,“家无衣帛之妾,厩无食粟之马,府五金玉,以相三君。君子曰:‘季文子廉忠矣。’”⑾等等。除僚臣“尚俭”之外,还有一些富商大贾在生活上也崇尚节俭。如周人白圭,“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与用事僮仆同苦乐”⑿。当时的社会舆论,往往也多批判晋灵公、卫懿公、齐威王等人的奢侈行为,而赞誉晏婴、季文子等的节俭行为。由此可见,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的消费观念多以“尚俭”为主。
西汉前期,黎民百姓的消费观念更是以节俭为主。对此,汉人曾经有过一些议论和总结。例如:贾谊说:“汉兴至今二十余年,……百姓素朴”⒃。班固说:“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黎民醇厚”⒄。《盐铁论·国疾篇》引大夫之言曰:“文、景之际,建元之始,民朴而归本,吏廉而自重,殷殷屯屯,人衍而家富。”从他们的陈述中可以看出,“文景之治”时期,民风依然淳朴俭约,不尚奢华浪费。当然,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也有个别的权贵、富人开始推崇奢侈消费,但这只是当时社会的一股潜流,仅在个别的富贵群体中暗暗涌动,不左右当时整个社会的消费观念,总体上仍以“尚俭”为主,不尚奢靡。
第二阶段:西汉中期开始至整个东汉,社会消费观念趋向“崇奢”。
经汉初几十年的积蓄,至武帝时,经济发展趋势良好,国力鼎盛,人们的经济收入大大地增加,家境殷富。于是人们的消费意识大大增强,消费水平明显提高,同时开始出现了奢侈消费现象。《史记·平准书》记载:“至今上即位数岁,汉兴七十馀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馀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於外,至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而乘字牝者儐而不得聚会。”“当此之时,网疏而民富,役财骄溢,……宗室有土公卿大夫以下,争于奢侈,室庐舆服僭于上,无限度。”即见西汉中期,国库充溢,百姓富裕,物资丰富,乘母马者不能参加聚会,宗室王公卿大夫以下者生活奢侈,相互竞攀,居住、车马、服饰等方面奢僭踰制无限度。这反映出自武帝时始,人们的消费方式、消费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由原来“尚俭”趋向“崇奢”,并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据《盐铁论·国疾篇》引贤良之言,曰:
窃以所闻闾里长老之言,往者,常民衣服温暖而不靡,器质朴牢而致用。衣足以蔽体,器足以便事,马足以易步,车足以自载,酒足以合欢而不湛,乐足以理心而不淫,人无宴乐之闻,出无佚游之观。行即负嬴,止则锄耘。用约而财饶,本修而民富。送死哀而不华,养生适而不奢。大臣正而无欲,执政宽而不苛。故黎民宁其性,百吏保其官。建元之始,崇文修德,天下父安。其后,邪臣各以伎艺,亏乱至治。外障山海,内兴诸利。……富贵奢侈,贫贱篡杀。……常民文杯画案,机席缉,婢妾衣纨履丝,匹庶粺饭肉食,里有俗,党有场。康庄驰逐,穷巷蹋鞠。秉耒抱臿,躬耕身织者寡,聚要敛容傅白黛青者众。无而为有,贫而强夸,文表无里,纨袴枲装。生不养,死厚送。葬死殚家,遣女满车。富者欲过,贫者欲及,富者空减,贫者称贷。是以民年急而岁促,贫即寡耻,乏即少廉。这说明武帝即位之前,汉人的生活消费相对质朴无华;然而,自武帝建元以后,汉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开始转向崇尚奢侈靡丽。
西汉中期以降,汉人的消费观念逐渐发生转变,奢侈消费成为人们所仿效、追慕的时尚消费方式。现根据文献、考古资料,将当时“崇奢”观念的特征表现,作如下几方面的归纳:
其一,竞相攀比,炫耀财富,穷极丽靡的消费。
武帝建元以后,皇亲宗室、公卿大夫以下者,“争于奢侈”,竟相攀比。司马迁说:“大臣宗室以侈靡相高”⒅严安说:“今天下人民用财侈靡,车马衣裘宫室皆竞修饰,调五声使有节族,杂五色使有文章,重五味方丈于前,以观欲天下。”⒆东汉王符说:“今人奢衣服,侈饮食,……穷极丽靡,转相夸咤。富者竞欲相过,贫者耻其不逮”⒇。这一表现,后文有详细论述,此从略。
其二,不事积蓄,超过实际经济收入的消费。
其三,奢侈无度,超越等级制度的消费。
其四,金钱至上,追求奢侈享受的消费。
其五,淫乱暴虐、违背伦理的消费。
在一味追求物质享受的价值观念支配下,奢靡者自私,贪婪,残暴,藐视道德,践踏国法。无限膨胀的物欲带来的只是道德的沦丧、人性的迷失和理性的终结。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裸舞、淫乱等生活享乐方式,完全摒弃了个人行为的社会道德与社会责任,将人的原始本性与原始欲望淋淋尽致暴露出来。在汉画像石上,有裸舞、淫乱图,如微山两城山和平阴县汉画像石上可得以充分反映。[45]它们是封建贵族奢淫生活的表现之一。《汉书·景十三王传》记载:广川王刘去,“数置酒,令倡俳裸戏坐中以为乐”。广川戴王子刘海阳“坐画屋为男女裸交接,置酒请诸父姊妹饮,令仰视画。”尤为奢淫暴虐者是江都王刘建,“辄令(宫人)裸立击鼓”,“欲令人与禽兽交而生子,强令宫人臝(裸)而四据,与羝羊及狗交”;又“召易王所爱美人淖姬等几十人与奸”;刘建惩罚有过失的宫人,“或置树上,久者三十日乃得衣;或髡钳以铅杵舂,不中程,辄掠;或纵狼令啮杀之,建观而大笑;或闭不食,令饿死。凡杀不辜三十五人。”他曾“游章台宫,令四女子乘小船,建以足蹈覆其船,四人皆溺,二人死。后游雷波,天大风,建使郎二人乘小船人波中。船覆,两郎溺,攀船,乍见乍没。建临观大笑,令皆死。”时人对此议论:“虽桀纣不至于此”。国中多有欲发者,刘建恐诛,巫祝诅上,并与郎中令等语怨望:“汉廷使者即复来覆我,我决不独死!”由此可见,刘建的行为极其变态,残忍无耻,罪恶昭彰。济北思王刘终古,亦荒淫无耻。《汉书·高五王传》载:“五凤中,青州刺史奏终古使所爱奴与八子及诸御婢奸,终古或参与被席,或白昼使裸伏,犬马交接,终古亲临观。”平阴县就是济北王的所在地,此地所出土男女淫乱画像石,这就济北思王刘终古荒淫暴虐生活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