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行政事业审计是对政府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进行的审计,以确定其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是国家审计机关的法定职责。通过审计,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促进廉政建设,提高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效益,为国家宏观调控服务。 由于行
行政事业审计是对政府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进行的审计,以确定其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是国家审计机关的法定职责。通过审计,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促进廉政建设,提高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效益,为国家宏观调控服务。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行使着政府授予的行政管理权力,掌握着财政资金的收入分配,因此财政资金使用是否合理、合规、合法以及效益如何应作为审计的重点。由于我国 目前 正处于 经济 转轨时期,随着财政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行政事业单位 会计 管理方式的转变,如实现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成立会计核算中心等,行政事业审计的领域、对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近年来,我们对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发现,部分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仍还薄弱,账目混乱,会计信息失真,各种造假现象屡禁不止,违法乱纪事件层出不穷。加上审计的内外环境不断变化,财务监管工作相对滞后,如何适应新形势,强化行政事业审计,有效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行为规范化,是值得深思的 问题 。
一、强化会计基础工作,增强维护财经秩序意识
会计基础工作的好坏,直接 影响 和制约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各单位必须根据《会计法》的有关规定,加强内部监督管理,完善单位会计机构和人员配置。会计、出纳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必须明确分工和职责。会计主管、会计和出纳要切实履行监督职能。要加强对单位负责人和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组织以会计法、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等财经法规为主要 内容 的培训,使其熟练掌握各基本环节的规定和要求,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遵守和执行。各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建立一把手宏观调控和监督、总揽财务但不主管财务的理财机制,单位党政一把手一律不得亲自主管财务会计工作。同时要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对不依法设置会计账簿、私设会计账簿和设有账外账的单位,依照财政会计法规的有关规定从严进行处罚。
二、切实消除审计盲区,真正发挥审计监督职能
《审计法》第十六条规定:“审计机关对本级各部门(含直属单位)和下级政府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以及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监督。”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审计管理体制的局限以及诸多原因的限制,对行政事业审计的领域仍存有盲区,留有监督真空和审计死角。有的党政重要部门不仅没有接受过财政财务收支审计,而且连日常性的专业检查也极少涉及,导致这些部门和单位长期缺乏有效的审计监督,成为违法违纪的高发区,给国家造成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严重阻碍了 社会 经济的健康 发展 ,也严重违背了“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方针。而且其他被审计对象对此也意见纷纷,认为审计部门欺软怕硬,影响了党政机关的形象和权威。为维护《审计法》的严肃性,消除行政事业审计工作的盲区,各级审计机关应积极争取本级党委、人大、政府的支持和理解,将对本级党委、人大、政府等领导机关财政财务收支的审计纳入审计计划中,并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还可以通过“上审下”、统一组织等审计方式,安排对领导机关财政财务收支的审计监督,促使审计的法定职能依法落到实处,真正做到不偏不倚,“一碗水端平”。
三、加大审前调查力度,做好内控制度测试
审前调查和审计方案的制定是实施审计的首要环节,审前调查是编制审计方案的基础。审前调查可采取走访座谈法和个别谈话法。通过走访被审计单位的主管部门、干部监管部门、综合 经济 管理部门和业务关联单位,听取部门、单位从各自角度所掌握的对被审计单位的情况介绍、评价,以及对其领导人或单位存在 问题 线索的介绍,并查阅有关部门对被审计单位的检查和处理报告,以供审计 参考 ,确定审计重点。通过分别与被审计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各职能部门或主要经营单位负责人或部分职工座谈,了解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重大违规违纪问题和个人重大经济问题线索,以明确审计重点和方向,尤其要重视被审计单位纪检监察、内审、财务、基建、人事、下属单位等部门负责人的谈话 内容 。通过细致的审前调查工作, 科学 制定审计方案,做到有的放矢。还应从被审计单位的机构设置、职责分工及财务事项审批手续等控制点入手,通过审前调查、张贴审计公示、召开进点会议、现场观察、查询等方式,以及抽取样本进行符合性测试等审计技术 方法 ,调查了解财政、财务收支、财产物资、 会计 资料及内控制度建立、落实情况。以此确定内控制度的可信程度,发现管理薄弱环节,从而确定审计重点方面和关键环节。
四、实施科学的审计方法,用足用好审计手段
科学的审计方法,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审计中发现的难点、疑点问题组织业务骨干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研讨、 分析 ,力争找出最佳处理方案。注重对有资金分配权、有罚没收入、有预算外收入和问题较多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行政主管部门、执法部门的审计及审计调查,坚持做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提高工作效率。在审计中应做到审计一级预算单位时要与延伸审计二、三级预算单位相结合,在审计事业单位时要与延伸审计其经济实体相结合。对被审计单位现金、实物进行突击盘查。注重 社会 效益、经济效益方面的审计,促进被审计单位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同时,对不按时落实审计决定的,采取分次、分期到位等方式。再不执行的,协调财政、法院等部门强制扣缴。
五、注重发现大案要案线索,促进反腐倡廉建设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发现大案要案线索既是一项重要意义的工作,也是一项艰巨的工作,要求高,难度大,有风险。在监督对象上要突出对执法执纪单位,重点资金、专项资金和对重点问题的审计。在监督内容上做到“五个必审”:对单位的家底情况必审,对重点资金和专项资金的往来情况必审,对罚没款和收费情况必审,对房子、车子和发放票子的情况必审,对核销的财政票据、税务发票的真实性等财经纪律执行情况必审。在检查方法上做到“五个核对”:对单位内控制度的建立与落实情况进行核对,坚持突击盘库与会计出纳账核对,坚持会计总账、明细账等资金账簿与财产账簿核对,坚持会计凭证与报销的原始凭证等收费和罚款票据核对,坚持单位总账与分管职能部门内部处室“包包账”、二级单位的往来账相核对。
六、创新审计成果,谋划经济 发展 良策
审计的目的就是规范经济行为,为领导宏观决策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当好参谋,因此创新和提高审计成果质量,尤为重要。以真实、合法性审计为基础,着重查处重大违法违纪问题和经济案件,查深查透。对审计结果进行分析、提炼和深加工,从宏观层面上提出规范管理的意见和改进建议。加大审计成果转化为实际效果的力度,狠抓审计意见的落实。积极探索审计公告的方式方法、促进整改。同时不断 总结 推广行政事业审计的新经验,创造良好执法环境,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保证各项改革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