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以前还没接触论文的时候我以为写论文跟议论文一样,后面才发现有很大的不同,论文的格式要求严格,所以写起来比较难。以下是由查字典范文大全为大家整理的分析基于SEO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因,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果你喜欢,请继续关注查字典范文大全。 一、
以前还没接触论文的时候我以为写论文跟议论文一样,后面才发现有很大的不同,论文的格式要求严格,所以写起来比较难。以下是由查字典范文大全为大家整理的分析基于SEO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因,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果你喜欢,请继续关注查字典范文大全。
一、引言
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对投资者使用的财务信息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大量的盈余管理文献阐述了管理者的信息扭曲行为,特别表现在上市公司财务信息在对企业在股票市场上估值的影响。盈余管理战略在扭曲投资者对股票价值做出估计与其真实价值的偏离程度取决于手段的多样性和隐蔽性。盈余管理有两种方式;应计盈余管理(Accruals Management)和真实盈余管理(Real Activities Management)。应计盈余管理通常是指管理者在财务报表产生过程中通过会计选择进行数据处理过程做出干预行为。重要的是,应计盈余管理只是在报表上将数字进行更改,没有对经营管理产生实际的影响。真实盈余管理指的是,偏离正常经营活动的,管理者希望误导一部分的股东确信在正常经营活动实现的经营收益已经完成(Roychowdhury,2006)。真实盈余管理表现有多种表现形式,包括低估研发费用、减少广告费支出和员工培训费用,以用来满足实现企业短期目标。短期目标下的真实盈余管理活动能提高当下的利润,但是对于企业的长期盈利能力和竞争能力是有损害的,但是根据调查研究得出的结论(Graham,et al.,2005),管理者还是更加偏爱真实盈余管理。
二、基于SEO盈余管理动因分析
在增发新股(Seasoned Equity Offering,SEO)时,对股票价值高估是许多公司进行真实盈余管理的典型行为。从另外一方面说,应计盈余管理管理在预期有消极的未来回报时比较真实盈余管理是可靠地。在上市公司未来业绩表现中通常同时或选择性使用真实和应计的盈余管理进行业绩调整,这对财务报表信息可靠性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当投资者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发现或鉴别盈余管理存在性,和在此基础上对企业未来业绩表现做出合理正确评价时。本文将具有代表性的盈余管理行为的动因进行分析,以帮助上市公司投资者谨慎使用财务报表信息。
其一,报表盈余动机。在报表盈余信息质量观下,管理者预期的业绩水平反映在报表数字上。例如,企业经营是否满足和达到上一年的盈利目标;是否达到董事会的预期标准;是否避免了财务报告上可能发生的损失。盈余管理的行为就是是报表数字能够反映出管理者预期的水平,而非企业真实的业绩表现。张继伟(2006)研究发现,在增发前一年,上市公司的净收益率呈现普遍上升趋势,由此得出结论,上市公司为了达到增发的收益率政策要求,在增发新股的前一年存在向上的盈余管理行为。此外,研究还进一步发现增发政策会对其中出现的盈余管理程度产生影响,即越严格的政策,越会导致盈余管理程度的锐化,反之,越宽松的政策,越不会引发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其二,契约动机。公司内部,管理者与所有者存在着契约合同和监督成本,基于管理报仇契约的盈余管理动机是指根据实现签订的报酬合约,在现行法律法规特别是会计制度允许的范围内,管理者通过操纵会计报表或现金流量,使得自己基于特定期间的报告收益的薪酬实现最大化。Healy(1985)年利用企业的研究数据发现,当管理者的报酬有固定的区间范围时,他们更倾向于进行盈余管理活动来降低当期收入水平,以保证未来期间能够拿到相应奖金;而报酬是根据一定基数浮动时,管理者更倾向于进行盈余管理活动来增加当期的收入,这样能够保证自己在当期获得最大化的奖金。
公司外部,债权人和债务人签订了契约,当在预定期间内面临违反风险时,为避免公司遭受违规罚款等处罚措施,管理层可能也会有强烈的盈余管理动机,通过操纵会计报表或者现金流量调高盈余。DeAngelo et al(1994)研究发现面临债务契约危机的公司可能将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由加速折旧法向直线法进行改变,或违反契约规定,直接改变契约限制条款以及削减当期股利支付额。
三、基于SEO盈余管理手段选择
增发新股时的股票市场上对企业的估价变化为对比真实盈余管理活动和应计盈余管理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客观参考依据。当股票价值被高估时,财富将从潜在投资者转移至原有投资者,国内外有相当多的文献对此问题进行了阐述。研究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增发新股时管理者是否有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Teoh,Welch and Wong,1998,Rangan,1998,Cohen and Xarowin,2010)增发新股时估价的高估是否于盈余管理手段的隐蔽性与多样性相关(Kothari, 2012)。同时,对于上市公司的所有权通常要通过投资团体详细的财务检查,管理者任何想要欺骗投资者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都要尽可能的隐蔽才能成功。因此,从这个方面来说,真实盈余管理比应计盈余管理在增发新股时扮演了更加重要的角色。
多数对于增发新股的研究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增发新股异常定价;第二,通过调整报表数字误导定价;第三,增发新股后,股价反应低迷。近年来人们开始关注真实盈余管理,并总结了真实盈余管理的手段共有六种:经营现金流量管理;费用操控;生产操控;销售操控;出售固定资产及证券资产;回购公司股票。在增发新股时,上市公司的管理者未必需要通过应计盈余管理手段来调整报表数字,而是通过更隐蔽和复杂的真实盈余管理活动来操控企业以达到其目的。然而,人们还未将足够的关注放在增发新股这项行为上,却忽视了真实盈余管理管理可能带来的影响。
管理者更喜欢真实盈余管理的原因主要在于,在权责发生之下,真实盈余管理比应计盈余管理更容易伪装。审计师一直致力于发现违反企业会计准则的行为。一旦上市公司被发现有偏离企业会计准则的行为,公司以及管理层都将被处以巨额的罚金。如何发现真实盈余管理呢?一般通常通过管理者的经营和投资决策所作的决定来发现。股东授权给管理者做出经营和投资决策,因为管理者比起外部的投资者拥有更卓越的经营管理信息和做出判断的能力。因此,对于真实盈余管理的观测对于投资者来说是更加困难的。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在更加严厉的法律法规监管环境下,真实盈余管理活动会逐渐增加,因此,对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活动的辨别和动因分析尤为重要,需要引起研究领域的重视。 上市公司的管理者具有强烈的动机通过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手段让股票价格适时进行膨胀,但是往往此时的盈余管理活动是难以察觉的,具有强烈的隐蔽性。当管理者对维持股票市场上较高的股票价格有很强的兴趣时,通过透露某一信息给市场,操控信息增强市场预期达到抬高估价的作用,这就提供了转移财富的机会。Bar-Gill和Bebchuk(2003)研究指出,上市公司募集及资金的额度取决于增发新股时股票价格的高低,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对于公司价值的评估在于增发股票带来的收益,因此,管理者有足够的动机来夸大增发新股带来的收益。股权交易事项涉及了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者、分析师和其他的监管者。Ball 和Shivakumar(2008)的研究指出了在IPO时,可能存在的盈余管理活动,却未涉及SEO。如果管理者在经营期间选择参与盈余管理活动,那么毫无疑问,他们会选择方式更加不容易被监管部门发现的真实盈余管理。真实的盈余管理活动的主动权其实在于管理者而不是投资者或者其他审计代理人等。证监会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上市公司遵守交易规则,但这些规定不足以限制真实盈余管理活动的发生。管理者被期望在特定的经营环境下必须能够做出恰当的经营决策,也就是管理者需要对企业价值的保值增值负有重大的责任。因此,在增发新股时,在责任的驱动因素下,管理者也会选择真实盈余管理或者两种盈余管理手段并行使用。此外,Cohen 和Zarowin(2010)认为真实盈余管理手段在长期来看,会对企业造成很高的经营管理成本,这对企业的所有权者实际是不利的。因此,管理者和所有权者二者之间对于增发新股时股票定价的博弈冲突日趋明显,需引起人们的重视。
四、结论
从管理者角度看,导致上市公司通过真实盈余管理和应计盈余管理手段在增发新股时进行操纵的主要原因在于报表盈余动机和契约动机,加之我国证券市场存在一定的信息不对称性,给予了管理者对公司利润进行调控从而达到蒙蔽投资者的作用。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以下几条建议:
第一,完善证券市场法规政策以及会计制度。要针对上市公司可能发生真实盈余管理活动的潜在角落通过规定进行细化并让其判断标准更为明确,加大惩罚力度。特别是在报表信息披露方面,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披露企业具体项目会计政策选择及变更的原因及对比,让投资者更清晰的了解上市公司相关信息密度,从而提高财务报表会计信息透明度。
第二,改善管理者业绩评价体系。从企业对管理者业绩评价指标入手,避免采取过于短视行为,为了达到当期的经营业绩目标而采取盈余管理。无论是哪种盈余管理活动都不会对企业的经营业绩带来正面影响,还可能产生极为负面的不利影响,因此应从源头上通过改善管理者业绩评价体系实现激励相容制度,与企业的长远利益相挂钩。同时,还应关注管理者个人对企业除利润以外的潜在收益做出的贡献,将其合理的纳入到管理者的业绩评价指标中去。
第三,加大监管惩罚力度。违约成本低、缺乏严厉的监管和惩罚力度也是造成日益增多的盈余管理行为很重要的因素。应通过严厉的监管制度,形成对盈余管理风险的行为人起到威慑作用,让管理者更加关注公司生产经营能力和持续盈利能力,从根本上提高业绩水平,而不是过度盈余管理甚至提供虚假财务报告。例如,对实行盈余管理的上市公司责任人实施一票否决制;对上市公司定期披露公司的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以及信用情况,杜绝利用各种手段进行盈余管理操纵的行为。
我国上市公司增发新股前的盈余管理活动会严重扰乱资本市场上的资源配置功能的有效发挥,进而误导投资者进行错误的投资决策。本文对上市公司两种盈余管理行为进行动因分析,有助于解决我国以及资本市场配置效率和完善资本市场功能,帮助投资者及时识别上市公司的真实业绩表现水平,并对证券监管部门的政策制定具有理论意义和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Aharony,J. C.-J. Lin,et al. 1993.Initial Public Offerings, Accounting Choices,and Earnings Management.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61-81.
[2]Daniel A.Cohen, Paul Zarowin.2010.Accrual-based and real earnings management activities around Seasoned equity offerings.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19
[3]Dechow, P. and D. Skinner. 2000. Earnings Management.Reconciling the Views of Accounting Academics, Practitioners, and Regulators. Accounting Horizons,(2):235-250.
[4]DeFond, M. and Park, L. 1997. Smoothing income in anticipation of future earnings.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4):115-139
[5]Friedlan, J. M. 1994,Accounting Choices of Issuers of Initial Public Offerings.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1):1-31.
[6]Graham, J., R. Harvey, and S. Rajgopal. 2005.The economic implications of corporate financial reporting.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40):3–73.
[7]Gunny,K.A. 2010. The Relation Between Earnings Management Using Real Activities Manipulation and Future Performance:Evidence from Meeting Earnings Benchmarks.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855–888
[8]Healy, P. and J. Wahlen. 1999. A Review of the Earnings Management Literature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Standard Setting. Accounting Horizons,(4):365-383.
[9]Roychowdhury, S.2006. Earnings management through real activities manipulation.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3):335-70
[10]Teoh, S. H., I. Welch, et al. 1998.Earnings Management and the Long-Run Market Performance of Initial Public Offerings. The Journal of Finance ,(6):1935-1974
以上是由查字典范文大全为大家整理的分析基于SEO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因,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果你喜欢,请继续关注查字典范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