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2009年12月4日,一直顺风顺水的中国CDM项目意外在联合国碰壁,多达10个风电CDM项目被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审核理事会(EB)拒签,谢磊至今对EB的行为“很不理解”。谢磊是瑞典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中国区商务总监,后者已有200多个CDM项目成功通过了中国发改委的
2009年12月4日,一直顺风顺水的中国CDM项目意外在联合国碰壁,多达10个风电CDM项目被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审核理事会(EB)拒签,谢磊至今对EB的行为“很不理解”。 谢磊是瑞典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中国区商务总监,后者已有200多个CDM项目成功通过了中国发改委的审批。 事实上,让国内众多从事CDM项目咨询和代理的公司“想不通”的不仅仅是EB的态度,最首要的一个问题便是“后京都议定书时期”中国碳交易的前景何在?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内碳交易翘首以待哥本哈根,“等待的不仅仅是发达国家所承诺的资金支持,更是这些国家所表现出来的政治意愿。”曾参与多项CDM项目开发的国际小水电中心主任刘恒表示。 但是,哥本哈根气候会议肯定让这些企业失望了。 资本热捧 资本的嗅觉何其敏锐。 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自2011年起,全球以二氧化碳排放权为标的的交易总额从最初的不到10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600亿美元,四年时间增长了60倍;交易量也由1000万吨迅速攀升至27亿吨。巴克莱资本环境市场部总监就此预言,按照这个发展速度,不久的将来碳交易市场将发展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商品交易市场。 “全球变暖是全人类不可回避的话题,而碳交易是促进节能减排最有效的机制。因此,长期来看,碳交易有一个非常好的市场前景。”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表示。 目前,国内进行的碳交易,除了少数自愿减排的碳交易尝试之外,绝大多数是在清洁能源机制(CDM)框架下进行的强制减排的碳交易:即中国企业作为卖方向《京都议定书》的缔约方中负有减排义务的发达国家出售碳排放权。 “不论是从交易成本,还是政策环境来讲,中国都是CDM项目最好的碳交易市场。”谢磊说。 在目前的交易制度下,中国碳交易在限定的交易底价之上进行。“比如,化工类项目最低价为8欧元/吨,而这个价格在国际二级市场上是24、26欧元,欧洲国家对每吨超额排放的CO2的罚款数额则高达100欧元。”曾刚说。正是这种巨大的价格势差,牵引着大量的CDM项目交易进入中国。 据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在联合国注册成功的CDM 项目已有680 个,居世界首位。 “外销”遇阻 但是近期EB对中国CDM项目的态度急转直下给中国企业留下一个大大的问号。 “不能完全的将其看成是一种政治施压,而应该更好地揣摩和迎合联合国的审批思路。” 英国爱斯凯有限公司中国区首席代表黎东表示,“碳交易所面临的政策风险是很大的,因此要随时根据情况变化做出调整。” 据黎东介绍,爱斯凯公司自金融危机之后,就着手进行大量的调研工作,为将来的项目转型做好准备,“从这次风电项目遭拒也可以看出来,EB对CDM项目“额外性”的重视,即他们更倾向于通过那些“没有外部资助,就无法启动”的项目,因此,边远地区的农业、林业、畜牧业应该更合EB的胃口。” 然而,由于资本热衷于“短、平、快”的CDM项目,上述项目由于投资周期长、投入成本大,目前并没有获得投资者的青睐。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也指出:“发改委单纯的满足于审批项目的数量,追求短期效益,而没有对长期投资的CDM项目进行引导,这并不利于中国在CDM项目开发上的可持续发展。” 事实上,即使在CDM项目颇受EB青睐的情况下,一个项目从开发到审批通过也需要2、3年的时间。一致人和国际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杨智良曾公开表示,“许多企业根本挺不了那么长时间。” 除此之外,“目前的碳交易还是政策导向型的商业机会,因此,政府间的谈判结果将直接导致其发生不可预测的变化。”黎东说。这也是哥本哈根备受瞩目的原因所在。 但是,哥本哈根并没有提供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支撑碳交易的《京都议定书》在会议中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这使得“借助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使《京都议定书》升级,优化全球碳交易”的想法基本落空;同时,直到会议最后,碳排放大国——美国也没有对二氧化碳减排做出新的承诺,并表示其在此次大会上所达成的协议也不具有法律约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