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付钱拿鸡蛋的老人|一场意外导致的情、理、法困局
时间: 2020-08-21 00:48:49 来源:未付钱拿鸡蛋的老 作者: 未付钱拿鸡蛋「敬重生命,也敬重法律正义。」
近日,一则“老人超市猝死”事件在经过公开审理后引发了网络热议。
事件的起因并不复杂:江苏一位老人在超市结账时,超市员工发现老人的口袋鼓鼓囊囊,遂要求检查是否有未结账的商品,然而就在双方僵持之时,老人突然晕倒猝死。未预料到的结局使这件事从一件未确定的偷窃事件转变为更为复杂的民事案件。
老人的意外身亡的结果令人唏嘘和遗憾,同时也使这件事的责任方判定变得复杂。
谁该为老人的死负责?在14日开庭审理中,老人家属和超市各执一词:
老人家属认为,因老人有脑部疾病,所以不能断定老人是故意偷拿鸡蛋,而是忘记了付钱,超市员工未能正确处理这场纠纷最终了导致老人突发心肌梗死;而超市方则提出,该员工在制止偷窃行为过程中并没有任何过激行为,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的正当行动。
▲事发当时监控
在相关的媒体采访中,有关超市究竟该不该负责,如果负责要负多大责任等问题,不同的律师也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而我们又该如何面对这个涉及到“老人”、“意外身亡”以及“公平矛盾”的案件、如何平衡伦理、情感和法律中的公正呢?
01
“老人”与“死亡”:法律责任中的伦理痛点
如果我们做这样一个假设:假如老人最终并没有猝死,那么不论是忘记付款还是有目的的偷拿,最严重的后果都不外乎是老人或者老人的家属对鸡蛋钱作出赔偿,这是一个简单的“错误/失误——合理补偿”的过程。
但是现实并不允许假设,意料之外的死亡显然打破了这个简单的补偿逻辑,死亡的结果也超出了“合理补偿”的范畴,使案件的焦点从“是否偷拿鸡蛋”一下子变为了“超市是否应该对老人的死亡负责”的问题上。
如果单纯地从逻辑上解刨这件事,老人意外死亡的结果,其实并没有改变老人“拿了鸡蛋但是没有付钱”的“过错/失误”的事实。
但我们却很难一下子就给出一个“老人作为过错方他的死只能由自己负责”这样的答案, 因为 从情感感知上而言,我们对事件中的老人的情感复杂的。
这种复杂性一方面来源于案件中老人的意外“死亡”唤起的我们 对于“死亡”的严肃和宽容。
生命的逝去一直作为一种最严重的惩罚存在于人类文化中,正如福柯在《惩罚与规训》中写到的,古代的公开行刑被认为是一种仪式,展现犯罪者向上帝的赎罪。但正因为怀有对生命的尊重,我们会对生命逝去感到遗憾,也很容易在情感上去宽容和原谅。对于逝去的生命的尊重和宽恕是人性中一脉相承的部分,在这一点上,我们很难、但也不必去做一个纯粹理性的人。
但是在另一方面,自2006年的彭宇案之后,“扶不扶”连年成为社会热点话题,“老人”群体的社会形象就逐渐走向“滑坡”。在传统“尊老爱幼”的文化中,老人是令人尊重的、或者是智慧的、需要被照顾的,在这样的文化中,我们给予孩童和老人更多的宽容。
▲彭宇案
但是当各式各样“为老不尊”的现象打破了传播伦理观念中“值得尊重的长辈”的形象之后,“老人”从传统的伦理神坛中跌落为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与其他人一起接受法律的审判。
而在 “老人拿鸡蛋未付钱”事件中的老人,无疑也戳中了上述有关“老人”的社会痛点。因此我们被迫去面对的第一个情感上的矛盾:面对老人的意外猝死,我们应该惋惜生命的逝去还是感叹“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在“老人”与“死者最大”双重的伦理痛点的交织下,我们的理智告诉我们很难将错误都归结在超市一方,但是我们的情感也让我们可以理解老人家属想要为老人的死亡找到一个负责人的情感需求。
Copyright © 2013-2020 www.tkpao.com 泡谜语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