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列表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究竟谁能成就孩子的未来?

时间: 2020-08-18 17:41:14 来源:素质教育与应试教 作者: 素质教育与应

近日,南京一中事件让在中国延续了多年的 “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争,成为争论焦点。有舆论认为,这是“素质教育向应试教育的低头”;也有人认为,在高考指挥棒前,任何脱离应试成绩谈素质教育的行为,都是镜中花水中月。

在中国,素质教育概念虽然已经提出了很多年,却依然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

由于“素质教育”一词的内涵和定义还不够清晰,很多人将它简单地认为是不刷题,课业负担小,学习内容轻松,文体活动丰富,就是素质教育了。

也因此,它被粗暴地看成是“应试教育”的对立面。

可是,究竟什么是真正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和应试成绩,究竟能否两全?而作为教育主场的学校,又该如何破局?

撇开似是而非的争执,我们还是要回归到这些最基本问题的讨论上来。

搞素质教育不影响应试成绩

这次争议也表明,很多人依然对素质教育有所误解,认为“搞素质教育,就是不抓学习,轻视高考”。

我们需要明确的一个重要问题,素质教育并非排斥分数和考试。它和应试教育的区别,是考试在整个教学内容和目标中,所处的地位和比重。

怎么区分?

如果一所学校,把考试当作教学主要的乃至唯一的目的、方法和标准: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考就不教。这便是典型的应试教育。

而素质教育,除了对考试成绩的追求以外,还包含更丰富的能力和素养培养,以能支撑学生的长远发展。

那么,一所学校搞注重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会影响学生成绩吗?或者说,素质教育下的孩子,应试能力一定差吗?

为了厘清这一误区,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特级教师李镇西,在自己的公众号上撰文,以自己带高三毕业班的亲身经历,坚决表明:素质教育决不会妨碍高考成绩!

在他看来,如果高考考砸了,不是素质教育的失败,只能说明素质教育搞得还不够好。

90年代,李镇西第一次带高三毕业班,虽然那时还没有“素质教育”一词,但是他的教育理念就是“让学生全面发展”“让班级生动活泼”。

他在班级里搞了大量改革与探索——

成立许多兴趣小组(那时还没有“学生社团”的说法);

让学生上台讲语文课;

鼓励学生质疑课文并以批判性思维写成小论文;

把作文课安排在农贸市场、凌云山上或岷江之滨;

鼓励学生去摆地摊(卖书、卖冰棍);

让学生搞社会调查,然后就有关市政建设上书市长;

带着学生去瓦屋山、峨眉山探险……

此举引来不少同行的质疑。果然高考成绩下来后,他的第一届毕业班考得并不理想,但是李镇西并没有怀疑自己的探索:“不管怎样,这些探索本身没有错,因为我是在做教育本来的样子。”

他相信,并非是这些与“高考无关”的教学改革,直接导致成绩考砸,只能证明自己的素质教育还没有完全达到目的。

他开始反思、找自己的原因:比如第一次带高三没有经验,比如对高考题研究还不够透彻等等。

五年后,他带着“素质教育探索失败者”的标签,再战毕业班。在保证课堂学习效果的情况下,他依然走着他坚信正确的路:

课堂上,他不拘泥于教材内容,给大家朗诵中篇小说《凤凰琴》,听得同学们泪如雨下;

哪怕考前最后两个月 ,他的语文课也没有做大量的练习,而是让同学们读刚刚出版的《城市季风》《文明的碎片》… …

可这次,毕业班成绩却迎来了空前的辉煌,李镇西也更加坚信“素质教育没有错,素质教育不会影响高考!”

同样,对于南京一中的“高考失利”,他想提醒的是,也许学校在教学和管理上的确有一些地方需要反思和改进,但素质教育本身没有错。千万不要因此而停止素质教育的探索,而是应该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和完善。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究竟谁能成就孩子的未来?来自于网络,由谜语网(脑筋急转弯)整理编排并为广大网友提阅读,如有您有其他需求及疑问请咨询网站客服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