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列表

15年,影响因子从2到20! 这本上海“出品”的科学期刊是如何做到的?

时间: 2020-08-14 15:19:29 来源:15年,影响因子 作者: 15年,影响

东方网记者解敏、柏可林8月14日报道:15年时间,一本科学期刊的影响力如何实现从2到20的突破?在2019版最新期刊引证报告中,由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化与细胞所)与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主办的英文期刊《细胞研究》(CellResearch)影响因子提升至20.507。这是中国自主创办的期刊影响因子首次超越20,从此成功跻身于竞争激烈的国际顶尖学术出版阵营,为提升我国学术期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促进生命科学的原始创新发挥着重要引领作用。

日前,在位于上海徐汇区岳阳路上的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细胞研究》编辑部,期刊常务副主编李党生与编辑部主任程磊接受了东方网记者的专访,并展示了编辑部的日常工作。

《细胞研究》以英文月刊的形式出版生命科学领域高质量原创性研究论文、权威综述及快报等。编辑团队目前有8人,全部为相关专业博士学历,部分还有海外留学背景。科学期刊的编辑与人们通常理解的杂志、书籍的编辑有着很大不同。程磊告诉记者,编辑的日常工作要对科学家投稿的文章进行初筛,判断作者稿件的学术性是否符合期刊要求;“初步过关”的稿件将由编辑送外审专家进行技术审核,意见返回之后作者要对文章按要求进行修改;最后还要经过编辑对稿件进行科学文字的修订才能正式刊出。

这本期刊的创立最早可以追溯到30年前,1990年原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副所长姚錱院士创办《细胞研究》,并为之辛勤耕耘十余载。当时中国生命科学的发展还没有现在的规模,科研工作与国外的交流较少,在英文媒体上发表文章也很困难。“姚院士办刊的宗旨就是建立一个促进我国与国际间细胞生物学交流的平台。”李党生说,这份杂志的创立为中国科学家提供了对外交流的窗口,为日后参与国际竞争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如果说杂志前15年的发展做到了在强手如林的学术期刊领域存活下来并且被重点数据库收入,那么后15年至今则随着中国科技发展的脚步迎来了直线上升期。2005年,时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的裴钢接任期刊主编,2006年原任美国《细胞》杂志编辑的李党生应裴钢之邀出任《细胞研究》常务副主编。同年,期刊启动了与国际著名出版集团英国自然出版集团(NPG)的合作,率先迈出中国学术期刊的国际化步伐,通过NPG平台“借船出海”,借助其成熟的营销体系,为期刊提供了面向世界,吸纳世界范围受众的机会。

“后来者”如何与科学家达成“革命友谊”

当时的《细胞研究》在国内生命学领域表现不俗,但离国际水平还有一大步。作为学术期刊领域的“后来者”如何吸引优秀论文来投稿,第一步往往是最难的。“任何科学家用3-5年时间作出的研究成果,总会想把它投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高水平的科学期刊上。”在当时作为一本影响因子只有2的期刊,要做的第一步就是让“齿轮”转起来。为此李党生和编辑团队不甘于坐在编辑部里等论文“从天而降”而是“主动出击”,有时他们甚至帮科学家在其他知名期刊上发文章。

“发表研究成果不仅仅是简单的送稿、审稿的过程。我们的编辑团队会为投稿的文章提出建设性的批评意见,如何组织文章架构,如何修订科学文字,不同层次的期刊需要怎样的设计,这些意见都可以帮助科学家们发表的文章更完善。”很多科学家通过与期刊的长期交往,自己的科研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在了解这个团队真正的实力之后,越来越多科学家愿意在这里发表文章,编辑部也有更多机会收到有质量的投稿,又因为高质量论文的发表,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就这样走上了期刊发展的良性循环。

“为科学家服务,为科学发展服务,这是我们办刊的初心。”程磊说,“期刊本质上是一个平台,平台做得越好,越能吸引到更多的科学家在上面展示他们优秀的科研成果。”科学家们往往没有节假日、周末的概念,当他们全身心地在做创新探索的时候,我们也要尽可能在第一时间给到回应,帮助作者争取时间。对特别优秀的稿件,采取“快审快发”个性化服务,最快72小时返回审稿意见。

15年,影响因子从2到20! 这本上海“出品”的科学期刊是如何做到的?来自于网络,由谜语网(脑筋急转弯)整理编排并为广大网友提阅读,如有您有其他需求及疑问请咨询网站客服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