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不按摩,是一种奢望吗?走进上海图书馆的他们,不这么想
时间: 2020-07-31 19:16:35 来源:盲人不按摩,是一 作者: 盲人不按摩,“两个人群最需要关注,一是孩子,二是中老年人。正常视力的孩子接触社会的渠道太多了,怎么能让看不见的孩子多一些机会?中老年人学习掌握新技术的能力比较差,怎么帮助他们?”这是谢影和她的同事们所思考的。
7月23日,上海图书馆举办的“上海小囡学讲上海闲话”活动现场,有一位特殊的学生元元。小女孩今年10岁,在盲童学校读四年级,尽管十分渴望走出家门参加社会活动,但忙于工作的父母很难保证接送。视障者阅览室的馆员们与元元结对,全程护送、辅助。看到元元在课堂上的笑脸,馆员们都觉得,走出的这一步,很值得。
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
很多资源“想买都买不到”
面对视障者的需求,哪些地方是力所不能及的?
陆静铭提到最近让她沮丧的一件事。“有个女孩要借有声资源,都是热播网剧的小说原著。她报一个,我查一个。除了《庆余年》,其他都没找到。”
“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谢影总结,“资源厂商太少,图书馆往往想买都买不到。”
相比普通书籍,盲文书籍受众小且生产成本高,每年出版的盲文书刊只有约150余种,且内容基本只涉及义务教育阶段的教材、文学和中医推拿等几个方面。出于版权限制,有声读物的制作在数量和种类上也比较局限。
“盲人一走到街上去,直接就会问,你在哪家店里工作啊?”这是纪录片《盲人不按摩》中的一个场景。盲人不按摩,是一种奢望吗?
“和你发语音方便还是文字方便?”记者问。王臻回答:“都行。困难的是一张图片上有很多文字,识别起来很慢。”失明后,王臻失去了工作,尽管后来已经熟练掌握通过读屏软件操作计算机,但正常世界的大门似乎再难向他打开。“你知道我的学业背景,但像我这样的人依然很难找不到工作,何况其他视障者?”
盲人的技能点有哪些?王臻归结为三个层面:一是生存独立,包括学会用手机支付,利用公共交通+打车软件实现出行独立,学会查地图、手机订餐等,“让数字化融入盲人生活,是可行的”;其二是数字学习,如何利用数字资源掌握独立学习的技能,“在这方面,针对盲人成体系的教程还太少了”;其三是更进一步的研究综合能力,通过学习形成自己的解决方案,“盲人可以做人力猎头,做音效、制作背景音乐,做剧本、配音,做渠道发布、程序员,乃至经营、管理”,“尽管规模小、案例少,但的确有一部分有想法、有冲劲的盲人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的”。
一个普通的工作日,周琰抱着一厚摞牛皮纸书走下大扶梯,与通过电话约好的视障读者见面,把要替换的书放进黑色的“视障读者专递包”。目送读者走远、进了地铁,周琰才离开。回到办公室,她打开刚刚收到的快递,除了听书机的数据卡,信封里还夹着一张纸条。这是82岁的视障读者吴爷爷的家属写来的,“在非常时期,你们想方设法让盲人继续使用盲人听书机,感激万分……”
王臻说,对视障群体来说,图书馆是理想的交流场所。一方面,限于出行条件,视障者对环境的要求较高,越熟悉越安全。另一方面,图书馆的公益属性、图书馆员的善意,帮助了包括他在内的许多视障者。
科技的力量,或许能让善意走得更远。
“就像没有打车软件的时代,我也想消费、愿意花钱,但比划半天,可能没有一辆车停下来。”在王臻看来,除了出行无障碍,盲人渴求的更是信息无障碍,“专业类图书资源制作盲文版的成本太高,录制有声版市场的回报有限。但现在已经有了相关工具和软件,只要有原始电子文档,视障者也能像普通人一样‘读’书。在版权方面,能不能有豁免条款,对视障群体实现有限开放?”
他还提到,欧洲一些国家有相关法例,进入政府采购目录的产品必须提供无障碍版。
Copyright © 2013-2020 www.tkpao.com 泡谜语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