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 > 艺术论文 >

好莱坞:生产电影还是生产品牌?(1)

发布人: 谜语网 发布时间:2015-10-03 字体: | | 打印文章

推荐阅读:于电影市场,眼下最热门的话题,莫过于年前中美WTO双边协议中中国将每年准入20部外国分帐大片的条款了。据悉,1996年美国电影总产值高达600亿美元,电影业已成为美国仅次于航空航天业的第二大经济支柱产业,以美国电影帝国——好莱坞的综合实力,中国每年进口

于电影市场,眼下最热门的话题,莫过于年前中美WTO双边协议中中国将每年准入20部外国分帐大片的条款了。据悉,1996年美国电影总产值高达600亿美元,电影业已成为美国仅次于航空航天业的第二大经济支柱产业,以美国电影帝国——好莱坞的综合实力,中国每年进口20部外国分帐影片,实际上十之八九将取自好莱坞。同时,不言而喻且不容置疑的是,好莱坞每年向中国出口10余部大片,必定选择好莱坞当年所产电影中最具品牌力量和最有市场效益的影片,向中国大力兜售。这样,未来的中国电影市场,必然又将出现自1995年进口10部大片以来国产电影与进口大片“品牌过招”的惨烈情形。鸡蛋碰石头也罢,小巫见大巫也罢,鸡蛋必然是最坚硬最优秀的鸡蛋,石头当然也是最柔韧最漂亮的石头。成败胜负固属重要,且长期来看,难以卜知,但最关键的,恐怕在于攻防守御拆解招数之际,要明白败之所败、胜之所胜,小巫之“小”、大巫之“大”,何所由来?否则必难崛起,更何谈雄踞虎视!

窥一斑而知全豹。未来是对现实的思考和对历史的继承,由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1995年后进口大片以来对好莱坞的认知,我们可以管窥其中因应之理、辉煌之最,一者一窥堂奥,引发国内业界的电影生产思考,二者于品牌世纪来临之际,促成人们寻求新的电影营销之路,以发展民族电影市场和电影品牌。
好莱坞电影是一种文化
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传播方式,电影首先是一种艺术,作为市场经济的一种发展结果,电影又逐渐演化为一种商业娱乐。好莱坞对商业电影最伟大的理解和贡献,是好莱坞将电影商业与电影艺术的完美统一,将电影工业与艺术个性的深沉妥协,这样,商业性与艺术性成为好莱坞展翼飞翔的两只强有力的不可分割的翅膀:电影不是一般的商品,而是一种需要像商品一样生产和销售的艺术产品,从而,它势必形成一种文化产业。

因为,衡量一种文化能否成为文化产业,有两个标准,一是文化的生存活力,一是文化的生命张力。好莱坞的娱乐文化不仅有着顽强鲜活的生存力度,而且有着广阔持久的市场空间。
建立在商业性与艺术性矛盾统一基础上的、具有非凡的生存活力与生命张力的社会文化,其文化产业才有可能焕发出博大久远的青春力量,并生产出深深烙印有其文化风骨及特质的品牌产品。这里,无论是一般的日用工商业产品,还是文化上的影视产品,其生产与品牌的关系,都有着这一深沉的矛盾积淀和本质联系,如汽车制造业及其品牌关系。因为生产上的商业性,因为产品定位上的娱乐性,因为产业理论构架上的商业与艺术的统一协调性,更因为体制环境的宽松性和文化生命上的扩张性,好莱坞的电影生产,自然地自始自终地,走向了品牌生产的道路,拓开了一片因文化理解而商业娱乐而电影品牌的广阔市场视野。好莱坞对电影是文化及其产业的充分认识,是好莱坞不仅生产电影更是生产品牌的必然依存,也是二者相辅相成、互相借势的市场营销理论支点。
好莱坞的经济目的,是品牌营销
众所周知,好莱坞一般的电影操作模式,是大资金投入大网络回收并充分利用社会高科技,以获取最大市场利润。其中,还有“营销大于影片”的理念,也不容忽视。这种大制作、大投入、营销大于影片方式的目的何在?是为了生产更多的电影满足人们需要?不,是为了品牌营销。甚至可以说,好莱坞电影生产的一切手段和模式,其最终经济目的,都是为了品牌营销,是为了生产出世界上无可匹敌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电影品牌。有了品牌,自然有了票房,更重要的,从此可以在电影品牌的后电影产品开发中,获得无穷无尽的、滚雪球般的市场利益。因为,好莱坞明白,惟有品牌及其延伸,才可以因一定的投资获取最大的尽可能多的利润,而躲在品牌后面的票房价值及其相关商品开发价值,才是他们的真正财源。基于此,好莱坞逐渐形成了它独特的压倒一切的精细品牌意识。

具体而言,好莱坞对品牌的流水化生产有3种:一是明星品牌,二是电影和导演品牌,三是相关商品开发品牌;三者各有区别但紧密地联系着,形成好莱坞品牌生产、营销及经营管理的、三位一体的电影终极生产销售方式。

一提起后电影产品品牌,人们立马会想起迪斯尼公园的世纪明星米老鼠。他走上银幕70多年后的今天,依然是好莱坞最有生命力的明星品牌,每年为沃尔特·迪斯尼企业帝国带来上10亿美元的营业额。他产生于好莱坞无声电影时期,可这位老牌电影明星兼后电影产品明星并没有在有声电影的今天落伍,小到皮带服饰,大到二战时期美国B-17轰炸机,到处是米老鼠的形象,到处是米老鼠的品牌营销活动。他是好莱坞永远的米奇。

可见,品牌力量之大,令人叹为观止。至此也不难理解,为何好莱坞的电影生产,要么三年五载,默默无闻,耽于剧本,要么一举推出,必是精品,一鸣惊人,名利双收了!

从整合营销传播到“制造”电影品牌有目共睹,未来的市场竞争、文化碰撞,就是品牌之争、品牌碰撞。电影品牌,凝铸着更深厚的文化历史意义和人文价值内涵,伦理、道德、理想、信心、价值观念等,将不再以企业或国家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是以品牌形象的诉求、品牌价值的积淀凸现出来。

好莱坞是深谙其理的。电影品牌不是从天而降的上天恩赐物,要想实现品牌营销,则必须“制造”品牌,这样,如何形成电影品牌则成为好莱坞对电影市场和电影营销的重要策划与投入。米老鼠和唐老鸭有70多年的历史确实不假,但到底也是默片时代“制造”出来并一直加以呵护的。鉴于品牌的形成有文化积淀的因素和特殊情境的因素,因此,好莱坞的策略之一就是尽快地推出,尽好地传播和尽力地营销,并以此构筑了一个庞大的好莱坞品牌阶层。如今,好莱坞在全世界寻找拍片素材,就是一个尽力“制造”品牌,抢夺文化先机,从而尽快沉积品牌文化历史厚度的具体表现。

好莱坞明星、影片和后电影产品等品牌虽然有其各自的品牌形成方式和机制,但它们共同的塑造特点有两个方面,一是广泛深入的整合营销传播,二是偶然的特殊情境下的一夜成名和品牌持久保持。这里,整合营销传播对于品牌“制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整合营销传播的关键力量,一是传播,即宣传炒作,二是整合,即综揽粹取繁复的营销手段和传播力量,根本性地巩固传播成果。《星球大战首部曲》借助了70年代《星球大战》的余威不说,在推出影片前,也进行了近半年的集中宣传和炒作;《泰坦尼克号》的男主角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原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奶油小生,但通过对电影、主角和导演的密集的全球营销传播,他不仅名声大噪,而且身价陡增,成为炙手可热的明星。斯皮尔伯格、乔治·卢卡斯、卡麦隆、道格拉斯、汤姆·汉克斯,《拯救大兵瑞恩》、《真实的谎言》、《泰山》、《侏罗纪公园》等,无不是整合营销传播的力量使它们相继轰动起来,成为一个个璀璨夺目的品牌、一条条财源滚滚的河流的呢?

共2页: 1
光从票房而言,电影品牌价值就让人不可思议。以1999年为例,美国该年有17部影片票房突破1亿美元大关,《幽灵的威胁》总收4·3亿美元,其中的十大卖座品牌总价值,占该年北美地区票房总收入的1/4(1999年北美地区票房总收75亿美元,比1998年的69亿美元增加8%)。据此,我们是否可以得出好莱坞的终极营销追求,不是生产电影而是生产品牌的结论了呢?
品牌运营的核心:相关商品开发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好莱坞营销文化的基本内核,是品牌文化,是一种自觉的对电影品牌的终极追求,是深层次市场竞争中的品牌营销。那么,品牌“制造”以后,又是如何具体运作的呢?一般而言,明星品牌作为一种品牌主体,是一种可以长期挖掘、使用和排放的无形资产,而影片品牌则以一定时期内的票房价值体现出来,因此,后电影产品开发则成为电影品牌运营的核心,事实上也是电影品牌收获大利的关键,它已经完全属于品牌经营管理范畴了。

加上其它诸如拍卖、产品授权、多媒体开发等形式的综合利用,说后电影产品开发是品牌经营的核心,真是当之无愧。据统计,1994年美国好莱坞电影票房总收不足50亿,而同年的后电影产品总收高达70亿美元,大大高于票房收入。纵观电影品牌价值,不由得思考这个问题:难怪美国民众这么看重电影产业?难怪电影业能成为美国经济的支柱产业?
我们是否一直在努力
据说,国内电影除《宝莲灯》的相关商品开发搞得像模像样外,这一极具经济效益的领域尚无多少人去挖掘和开发。品牌营销决定市场营销成败的今天,如果还不将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产业和整体品牌去经营,那么,中国电影的努力,看来确实任重而道远。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

1、“议论文格式”范文由查字典范文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议论文格式例文地址:http://www.tkpao.com/lunwen/yishu/158005.html,复制分享写作指导范文给你身边的朋友!
3、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