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 > 言语论文 >

中法传统婚礼礼仪对比

发布人: 谜语网 发布时间:2015-10-04 字体: | | 打印文章

推荐阅读:[摘要]礼仪有两层含义:外在的穿着和行为以及其内涵。二者缺一不可。每个人自出生起就受到礼仪影响。婚礼是人们自觉参加的重大场合,故需完美礼仪。中国传统婚礼喜庆,法国传统婚礼神圣。以此为基调,我们将会看到两国的方土异同。 [关键词]礼仪;中国传统婚

[摘要]礼仪有两层含义:外在的穿着和行为以及其内涵。二者缺一不可。每个人自出生起就受到礼仪影响。婚礼是人们自觉参加的重大场合,故需完美礼仪。中国传统婚礼喜庆,法国传统婚礼神圣。以此为基调,我们将会看到两国的方土异同。

[关键词]礼仪;中国传统婚礼礼仪;法国传统婚礼礼仪;对比

[文献标识码]A

自人类文明开化以来,礼仪就受到各国重视。随着历史的推进,各国礼仪在上层阶级的影响下曾百花齐放,各放异彩,并成为各国社会文化制度的必要组成部分。这些制度发展到今天虽有摈弃和遗失,但精髓和实质性的内容都被保留了下来。它们是各个国家传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文化符号。正如索绪尔所说,符号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能指。即我们可以看到的物质或者行为;二是所指。即这些物质和行为所传达的各项意义。礼仪正是这两个方面的结合体,其外化的行为或装饰都向我们暗示了某种含义,因此通过这一个个符号,我们可以了解到一国精神的底蕴和精华。

狭义来讲,礼仪表现为行为方式,但从广义来看,它的表现还应包括衣着装饰。当人们出席比较重要的场合时,不仅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亦要选取符合场合的衣饰。作为某一场合的举办者,也应该在场地的装饰上选择符合情景的物品。所以,良好的礼仪体现在每一处细节中。曾经的中国皇室和法国贵族都是极重礼仪的群体,且各成体制。在中国漫漫五千年灿烂的传统文化中,礼仪更是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自古就有“来而不往非礼也”,“礼尚往来”,“先礼后兵”等说法。《苟子?大略》说:“礼之于国家也,如权衡之于轻重也,如绳墨之于曲直也;故人无礼不往,事无礼不成,国家无礼不宁”。婚礼作为人生中的重要时刻,其礼仪更早已形成比较固定的模式。这些礼仪符号,可以使我们对两国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内涵有更深入地了解。

一、婚礼程序之异

(一)婚礼前提上的差别

1.中国传统婚礼前提――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婚姻必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之后的产物,否则会被世俗所不容。

首先,在古代中国,婚礼必然是在父母的主持下缔结的。成婚之前,男女双方对对方的容貌性情一无所知,只有听凭父母的安排。今天,婚姻尽管不再具有强制性,但还是会受传统思想影响,仍有很多相爱的人因为家人的反对而选择分手。人们很大程度上仍然浸淫于“门当户对”这一传统观念中。这是因为传统小农经济抗自然灾害能力弱的“先天不足”导致国人更注重家族、群体的力量。婚姻作为结合两个家族力量最重要、最可靠的手段,自然逃不出门第观念的桎V。即使到了今天,这仍是很多人的择偶标准:双方家庭的社会地位,包括物质基础及与之相适应的消费观念,教育背景及与之相适应的人文环境都要相匹配;在家庭人文环境中所形成的双方个体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和处事方式、原则,甚至学历水平都要相当。这种门第观念虽在维护家庭和谐方面有其积极意义,却也棒打了很多鸳鸯。

此外,古时合乎礼仪法制的婚姻的缔结必然有“媒人”的中介作用。早在先秦,“官媒”和“私媒”之分就已经出现。至唐,“媒人”的职业内容被写入法律。之后历代对这一职业都有补充或者修改,其重要性随着儒家思想的日益根深蒂固而愈来愈大。虽然随着封建制度的消亡和民主社会的发展,这一原则到今天已经不再至关重要,但其形式仍然被保留了下来。直至今日,在平遥,人们就算是通过自由恋爱结合,在举行婚礼时仍须安排一位名义上的媒人。 2.法国传统婚礼前提――自由恋爱 在法国,人们崇尚彻头彻尾地自由恋爱。对他们而言,最重要的是两个人的感情,不管是爱情还是婚姻,与对方的职业、家世都没有关系,任何外界因素都不会影响两个相爱的人。而且绝大部分父母都不会干涉子女的恋爱婚姻问题。婚姻被看做上帝赐予每个人的福利,是任何他人都不能剥夺的权利。但这样开放的婚姻观必须有一个前提:信仰。这里的信仰既包括宗教信仰,也包括对生活的信仰。两个不同信仰的年轻人一般很难走到一起。

(二)婚礼过程的差别

1.中国传统婚礼过程――六礼婚礼

首先,何为六礼?它是指传统婚礼过程中的六步礼仪,依次为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这六步构成完整的婚礼仪式,逐一进行。最早于春秋时期,纳征就已经出现。最晚到汉代,“六礼”的说法已经被明确提出,成为社会,尤其是上层社会缔结婚姻的固定模式。①纳彩是指男方家族向女方家族求婚且女方家族接受了其求婚之礼,表示同意其求婚意愿。②问名。媒人将女家纳彩的消息告知男家之后,男家要尽快委托其去女家问清女方姓名、生辰八字以合八字,卜吉凶。宋之后渐与纳彩合二为一。③纳吉是指男家占卜若得到婚姻吉兆,便让媒人告知女家。明清两朝渐废止。④纳征。即男家向女家下彩礼。此后两家婚姻即成,不可悔改。否则便有违法制。⑤请期。男家选定好婚礼日期后,让媒人与女家商议。女方同意后喜日最终确定。⑥亲迎。喜日当天,新郎要亲自前往女家迎接新娘。因为在古人看来,阳下阴,男先女,新郎亲迎新妇表男女相亲相爱之意。今天,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国人简化了六礼。尽管这样,合八字、下财礼、请人选定一个在风水上对于新婚夫妇及其家族大有裨益的婚期仍是中国传统婚礼必不可少的过程。新婚当日新郎亦须前往新娘家迎娶妻子。

2.法国传统婚礼过程――教堂婚礼

相较于中国,法国传统婚礼少了很多“繁文缛节”。出于对天主教教义的尊崇,法国人希望在上帝的见证及祝福中完成自己的婚礼,教堂曾是他们最理想的、唯一的举行婚礼的地点。发展到现在,法国夫妻一般会有两种形式的婚礼:世俗婚礼和宗教婚礼。他们首先会在市政府进行结婚登记,在见证人的祝福中完成世俗婚礼。之后再去教堂进行宗教婚礼,虔诚地在上帝的使者――神父面前承诺彼此愿意成为对方的人生伴侣。但因为年轻人中的教徒越来越少,对于很多人来说后者的宗教含义已经很微弱而只是保留了形式和圣洁的含义,很多人甚至不再举行婚礼,形式于他们而言显得不再那么重要。 (三)婚礼之后的差别

1.中国传统婚礼之后――回门

中国传统婚礼后第二天,新郎需要与新娘带着礼物回门,即回娘家。这一环节,一为新郎答谢女家;二为让新郎熟悉女家的亲人;三为新娘家人提供一个考察女婿的机会。对于女子来讲,回门也有现实意义。女子一般称之为“归宁”,意即回家向父母报安宁。这源自古代结婚双方的不了解。因为不了解,所以父母不知道女儿婚后是否会幸福。回门不仅意味着她们将要告别娘家生活,也要开始相夫教子,侍奉公婆,不能再随心所欲地回娘家。至此,婚姻就完成了它的最终意义:家族力量的结合。婚姻的缔结也由此完成。

2.法国传统婚礼之后――蜜月

正如大家所熟知的,法国是一个浪漫的国度。他们在婚礼的第二天一般都会开始专属他们的蜜月旅行。之后,婚礼完全结束。夫妻进入正常的家庭生活。

二、婚礼装饰之异

中国的婚礼给人最深的印象便是一片喜庆的红色海洋。而法国的婚礼则用梦幻的白色给人以圣洁之感。中国传统婚礼尚“红”,配以黄色;法国婚礼尚“白”,配以绿色。

对于中国人来说,红色是吉祥幸运的颜色,黄色是财富的象征,这两种颜色都可以避邪驱病。国人在对传统婚礼设计时,竭尽所能地将其“红化”,对象不仅包括参加婚礼的主要人员,还包括婚礼现场的所有装饰物。首先,新人从内到外要穿上三层红衣,红袜。其次,家里几乎所有的物件都要贴上大红的“帧弊郑尤其是嫁妆。每一个细微之处都不会被忽视,就连院内的树也被重视起来,得到了红色的“胸花”。除了满目的红以外,人们也可以在新人的服饰上发现一抹“突兀”之色:衣物的脖颈之处被缝上了一枚金黄色的“别家”,与红衣互相映衬。中国婚礼是世俗的,要喜庆,要顺当,要带来好运。此二色在婚礼中的广泛运用正是诞生于人们这种热切的愿望中。

相比之下,法国传统婚礼则少了很多此类感性的东西,显得理性许多。它以白色的婚纱和绿叶衬托下的各色手捧花宣扬着神圣、青春和勃勃生机。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传统婚礼礼仪更具有“社会性”,是社会定向的礼仪场合。家族观念和对群体力量的看重贯穿其中。婚姻的实现要考虑父母意见,要门当户对。除此之外,中国的传统婚礼也更具有主观的迷信色彩。婚礼上的装饰和行为很注重辟邪纳祥。法国的传统婚礼礼仪则偏向“个人性”,是个人定向的礼仪场合。处处体现着自由和个人权利。这是因为自18世纪的大革命以来,“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潮对法国民众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成为了国民的生活信条。

三、结语

礼仪之于人,之于文明,之于社会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揭示了不同民族文化的大不同,让浸淫于其中的人们拥有一种精神归属感。在对中法两国传统婚礼礼仪的对比中,我们不难发现二者的迥异之处。细细思索,这种“异”如同一个个符号,给我们呈现了两国文化的差异性。中国传统文化是保守的,专一的,又极重家庭、集体的力量发展和荣辱,法国传统文化则是相对开放的,民主的,重视个人的意愿和自由。但这种“差异性”不应该被看做两国交流与联系的壁垒,妨碍两国在国际化的新时代合作。而应该被视为吸引对方的文化特色,使两国文化在碰撞中得以升华。在“弃其糟粕,取其精华”的指导下达到“和而不同”的效果。

1、“议论文格式”范文由查字典范文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议论文格式例文地址:http://www.tkpao.com/lunwen/yanyu/170466.html,复制分享写作指导范文给你身边的朋友!
3、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