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 > 会计审计 >

规范审计基础工作提高审计工作质量(1)

发布人: 谜语网 发布时间:2015-10-02 字体: | | 打印文章

推荐阅读:一、动机与起因 我局审计处自1985年组建以来,已走过了近二十年的历程,随着企业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审计所面临的形势、任务、环境、作用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近年来国家对内部审计工作越来越重视,行业的学术研究兴起,实践工作中的内容也越采越丰富。

一、动机与起因
我局审计处自1985年组建以来,已走过了近二十年的历程,随着企业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审计所面临的形势、任务、环境、作用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近年来国家对内部审计工作越来越重视,行业的学术研究兴起,实践工作中的内容也越采越丰富。 同时,企业经营者观念的更新也使其对内部审计有了新的认识,而其重视程度的提高,使得内部审计在企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新的形势下,通过对我局审计工作的现状进行认真深入的分析,感觉到我局审计工作虽起步较早,但发展不快,这是由于诸多的内外部原因造成的。外部的原因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改善会逐渐好转, 而内部的问题则需要我们自己来解决。除了大力宣传审计的职能和作用,促使人们对审计的认识尽快实现由低级到高级、 由模糊到清楚的转变,从而取得领导及各方面的支持外,更重要的是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
从审计队伍来看,存在的突山问题是:小成系统,基层的工作开展不起来;数量严重不足,任务积在一起常常忙于应付:人员知识结构单一,工作难以全面深入展开:缺乏新人,后续力量薄弱,队伍活力不足:人员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均有待于提高。由此而导致审计工作开展的范围不广,深度不够。常常是山十时间紧迫以及人员知识水平等制约,使审计的质量不高,对问题的分析不深不透。另外基础工作薄弱,程序上缺乏规范性,方法和手段缺乏先进性,从硬件、软件到人员的素质都显得越来越不能适应形势要求。
面对这样的现实情况,经过认真的分析和思考,我们认为要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必须从基础工作抓起,从规范审计工作的全过程着手。于是就产生了制定一个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规范的想法。
二、内容与方法
多年来由于我国没有内部审计方面的准则,所以以往内部审计工作的制度办法等均是参照国家审计或社会审计的标准。
2003年我国颁布了内部审计准则,这就使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有了依据。我们制定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其依据便是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和新颁布的内部审计准则。
规范包括五个部分,除了总则和附则之外,其余三个部分便是审计工作的三个阶段:审计工作的准备、实施、终结阶段。因此,从纵向看是贯穿审计工作的全过程,从横向看则是全方位涵盖了审计工作的各个环节,其内容将审计工作从开始至完结的每一步骤需要做什么都规定清楚。
规范基础工作需要一定的手段和载体,也就是要用一定的形式表现出采, 因此要力求格式化、标准化。每个环节需要作什么记录、填什么表、有哪些签章都设计出统一的格式。从开始下达的审计通知书、被审单位承诺书,到实施阶段的各种记录和资料,终结阶段的审查报告批复以及下达审计处理文件。为了便于工作的开展,本着给被审单位以方便的原则,在保证满足审计工作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简化手续。
在方法上,除了使用审计专门的方法外,借鉴一些社会审计甚至法律等方面的方法和手段力口以变通运用。
审计工作质量的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证据的收集和运用。 因此,规范审计基础工作的重点应当是审计证据。在这方面我们着重强调了工作记录、各类书证以及签章。
三、收获与体会
回顾内部审计工作近二十年的历程, 由于受大的环境影响,可以说是在摸索和徘徊中发展的。从社会环境看,在我国审计体系结构的三个部分中, 内部审计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均滞后,不象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发展的比较快。从企业环境看,对内部审计的认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重视程度不同,作用发挥不同。 因此多年来审计部门的同志们虽然也做了许多工作,但缺乏规范性,大多为盲目干。一些骨干同志反映, 以往做工作、出报告没有人指点和修改,糊里糊涂摸着干,质量好坏、水平高低无从衡量。领导大多不动手,指导也不够。一些曾做过审计工作的同志感到,很早以前就这样干,多少年了进步不大。现在以新颁布的内部审计准则为依据,总结审计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对基础工作加以规范,工作起来感觉条理清晰、 目标明确。什么时候做什么,应当有什么结果,非常清楚。 规范于去年十月份起草后,为了使其更加符合实际,我们试行了几个月。通过试行我们深深感到规范审计基础工作十分必要。规范虽然只试行了二、三个月,我们觉得还是很有收获的。 归纳有三: 一是由于重视了各个环节的基础工作,尤其是审计证据的收集和各种签章,使审计工作质量有了可靠的保证;二是增强了内审工作的严肃性,使被审单位领导及相关人员有了新的认识,正确对待并积极配合审计工作(如承诺、笔录及各种签章的履行);三是明确了审计工作责任,使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增强,有利于提高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避免了出现问题互相推诿); 四是促进了行政领导对审计工作认识的转变,提高重视程度,有利于取得领导及各方面工作上的支持。例如最直观的效果是: 审计报告批复速度快了,审计处理文件下达也较及时了,等等。
负责审计工作不到半年的时间,感触颇深。 目前水电施工企业市场形势比前些年有很大好转,任务承揽较多。 能否抓住这难得的机遇使自己快速发展、增强实力,是各工程局都在考虑的问题。 能否真正实现增产增收,管理是关键, 而作为管理工具的内部审计又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审计工作者深感责任重大。我们要不负使命、履行好自己的职能。我们也大有可为, 因为企业市场的开拓给审计业务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搭建了发展业务、研究问题、履行职能、展示形象的平台,我们应当抓紧更新知识,不断学习不断提高。随着企业(领导者)对审计责任制的要求,我们对审计风险的防范也应引起注意。
四、问题与难点
我局的审计工作还有许多方面需要不断力口以完善, 我们迫切需要学习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采提高自己, 同时针对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很希望与业界同仁共同探讨。
目前的主要问题与难点有几点:
一是队伍问题。现在是工程项目点多面广,工作量很大,人员又不给多配, 审计任务的完成得不到组织保证。不同的管理模式下, 内审工作如何开展?一些基层分局往往不能按照要求配备专兼职审计人员,仅靠审计处的几个人根本顾不过来,基层又缺乏一支可供调用的补充力量(随着企业对审计要求越来越高,并非随意抽一个会计就能从事审计工作),如何高质量完成任务?
二是在基层优秀的项目经理和商务人员、称职的会计以及相关业务人员都很紧缺,要达到规范的要求,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矛盾,如何妥善解决尚需研究。
三是各级领导和各个方面对审计工作认识的转变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 一些认识误区尚需澄清: 过去人们认为审计就是找事的,存在严重的对立情绪,表现为态度反感,工作不配合。现在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认为只有审计才能把事情弄清,审计就是万能的,什么都应该能弄清。 一旦遇到不易弄清的问题就会感到失望。还有一个误区就是忽略了前面各个关口的控制,靠审计去发现问题甚至解决问题,使矛盾的焦点常常集中到审计部门,影响审计工作的/帧利开展。其实我们知道, 审计是不能代替其他业务部门职能的。真正的改善管理不能等审计查出问题了才去抓,各业务系统本身就应当狠抓基础工作和制度的落实。
四是审计部门的工作难以按计划进行。年初作计划无法具体明确,或者说在实施中不能按照自己的思路和计划开展工作。
五是审计关口前移的问题。事后的监督往往是乏力的。项目完了或者任期到了,往往时过境迁, 当时的情况有些是很难搞清的(例如领导现在关心的采购与分包的价格等问题,那么多的市场,不同时点的行情如何掌握?等等)。要做到既满足经营需要又避免人员出问题,如何把握和判断?
六是会计的电算化早已开展, 而且正在逐步走向正轨,但是计算机辅助审计却尚未起步,这将无法满足工作的需要。这方面无论从硬件、软件到人员的素质都不具备条件, 尚需做出很大努力。

1、“议论文格式”范文由查字典范文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议论文格式例文地址:http://www.tkpao.com/lunwen/huiji/149655.html,复制分享写作指导范文给你身边的朋友!
3、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