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春望 白居易

时间:2014-11-05 来源:谜语大全|脑筋急转弯 作者:诗句大全 点击:
杭州春望 白居易,此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写杭州城外的美景,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下面是此诗的原文翻译以及赏析,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杭州春望 白居易

杭州春望原文: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翻译:
杭州城外望海楼披着明丽的朝霞,走在护江堤上踏着松软的白沙。
呼啸的钱塘涛声春夜传入伍员庙,娇嫩的绿柳春色包蕴在苏小小家。
红袖少女夸耀杭绫柿蒂织工好,青旗门前争买美酒饮梨花。
是谁开辟了通向湖心孤山的道路?长满青草的小道像少女的绿色裙腰弯弯斜斜。

杭州春望字词解释:
⑴望海楼:作者原注云:城东楼名望海楼。
⑵堤:即白沙堤。
⑶伍员:字子胥,春秋时楚国人。其父兄皆被楚平王杀害。伍员逃到吴国,佐吴王阖庐打败楚国,又佐吴王夫差打败越国,后因受谗毁,为夫差所杀。民间传说伍员死后封为涛神,钱塘江潮为其怨怒所兴,因称子胥涛。历代立祠纪念,叫伍公庙。连立庙的胥山也称为伍公山。
⑷苏小:即苏小小,为南朝钱塘名妓。西湖冷桥畔旧有苏小小墓。
⑸红袖:指织绫女。
⑹柿蒂:杭州出柿蒂,花者尤佳也。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卷一八说:杭土产绫曰柿蒂、狗脚,皆花纹特起,色样织造不一。
⑺青旗:指酒铺门前的酒旗。沽酒:买酒。
⑻梨花:酒名。作者原注云:其俗,酿酒趁梨花时熟,号为‘梨花春’。案此二句写杭州的风俗特产:夸耀杭州产土绫柿蒂花色好,市民赶在梨花开时饮梨花春酒。

杭州春望背景:
白居易自穆宗长庆二年(822)秋至长庆四年春任杭州刺史,此诗即作于是时。

杭州春望赏析:
首联,先推出望海楼护江堤,是因为楼高、堤长足可贯领通篇,它们在辉彩早霞、泛光晴沙的映照下,一明一白,渲衬成一派秾丽畅朗的气氛,渐启以下佳境。在这里,照楼曙色和霞光属客观现象,踏堤遨游则是游人的兴趣,一静一动,皆从诗人眼中见出,紧扣题目的望字。诗中原注:城东楼名望海楼,又杭城临钱塘江,故筑堤。次联转过一层,始引出显著的季节特征:春潮汹涌,夜涛摩荡,声响直振吴山顶的伍公庙;柳枝掩映,苏小家正当新绿深处,春光似乎就凝汇在她如花的年华和火一般的热情里这两句声色交织、虚实相衬,分别从视听感知里生发出夜入春藏的美妙联想,一并融进涵纳着深沉悠远的历史内容的伍员庙苏小家里,使古老的胜迹超越时空,带上了现实感,并给读者以审美的愉悦。

第三联从前面连辐直下的四处景点移开目光,注视到民俗人事上来。江南丝织业繁盛,故诗中自注:杭州出柿蒂,花者尤佳也,据宋人吴自牧《梦粱录物产》记载,这是绫的花纹;又当地产美酒,诗中亦自注:其俗,酿酒趁梨花时熟,号为‘梨花春’。这里特以二者并举,描写杭州女工织艺的精巧和当时人们争饮佳醪的民俗风情,勾勒出繁荣兴旺的社会景象。而红袖与青旗、柿蒂与梨花的颜色对照、品物相衬,更象一幅工丽雅致的画图,流溢着浓郁活泼的生活情趣。尾联以登高远眺所见的阔大场景收束,暗与首句照应。湖寺西南路,指由断桥向西通往湖中到孤山的长堤,两旁杂花草木密布,诗中自注说:孤山寺路在湖洲中,草绿时,望如裙腰。请看,满湖清波如同少女的彩裙飘动,白堤上烟柳葱茏,碧草如茵,就像少女裙上的绿色飘带。上句就谁开提唱,故设问答,接着用了裙腰这个绝妙的比喻,使人联想到春天的西湖,仿佛是一位风姿绰约的妙龄少女的化身。

后世评价:
元方回:乐天守杭州,以和适之趣处繁华;子厚守柳州,以愁苦之怀处荒寂。情景异,欢戚殊。以乐天之二诗视子厚之五诗,相去远矣。然子厚亦隘者也,东坡谪黄、谪惠、谪儋耳,无一言及于怨尤夷鄙,是中可以观人焉。(《瀛奎律髓》卷四)
清爱新觉罗弘历:‘入’字、‘藏’字极写望中之景,落句结足春意。(《唐宋诗醇》卷二十五)
清纪昀:‘涛声夜入’、‘红袖织绫’,虽俱是杭州事,然皆非春望之景,此亦口颂而不觉其非者。(《瀛奎律髓汇评》卷四)

作者资料: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也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齐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冠。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乾封初(666)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

杭州春望 白居易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不妨分享给您的好友吧,更多你想要的诗句、古诗词,这里诗句大全都有!
,精彩内容每天推送!

杭州春望 白居易来自于网络,由谜语网(脑筋急转弯)整理编排并为广大网友提阅读,如有您有其他需求及疑问请咨询网站客服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