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岭门山诗
时间:2014-09-01 来源:谜语大全|脑筋急转弯 作者:诗句大全 点击:
游岭门山诗,此诗为著名大诗人谢灵运所作,诗的内容主要分前半部分为写事后半部分为写政,下面是这首诗的原文和赏析,来一起看看吧!本文由泡谜语收集整理!
彭城宫中直感岁暮诗
初发石首城
原文:
西京谁修政。
龚汲称良吏。
君子岂定所。
清尘虑不嗣。
早莅建德乡。
民怀虞芮意。
海岸常寥寥。
空馆盈清思。
协以上冬月。
晨游肆所喜。
千圻邈不同。
万岭状皆异。
威摧三山峭。
瀄汨两江驶。
渔舟岂安流。
樵拾谢西芘。
人生谁云乐。
贵不屈所志。
翻译:
无
赏析:
这首诗从题目看,应是纪游之作。而诗的前半部分却从治郡的政绩写起,这种闲笔似无关宏旨,实际上正透露了诗人潜结的意绪。公元422年(永初三年)谢灵运出任永嘉郡守。原是刘宋朝廷内部权力之争的结果,以出身士族名门、“自谓才能宜参权要”的诗人,而今迁谪到一个僻远的边郡任职,其愤懑悒郁的心情不难想见。诗人骨鲠在喉,不得不吐,而驱走其笔端的山水,不过是他用来浇胸中垒块的酒杯而已。
诗的结构组织颇为均衡:全诗十八句,前八句(首句至“空馆”句)赋事,写郡政;次八句(“协以”句至“樵拾”句)写景,记游山;末两句以言志作结。写郡政本为倾泄自己的郁塞不平之气,却偏从前贤的美政写起,这在写法上是以宾衬主,欲收先声夺人之效。“龚汲”指西汉的龚遂和汲黯。龚遂字少卿,宣帝时出任渤海太守,当时渤海的社会秩序正处于混乱之中,他到任后开仓济民、劝民农桑,境内大治。汲黯字长孺,武帝时为东海太守,他尚黄老之术,以清静治民,“多病,卧阁不出。岁余,东海大治。”这两人都以治理边郡的政绩著称,与大谢此时的身分境遇暗合。“君子”两句由宾返主,从前贤说到自身,言所思者,非关区区个人的出处去从,唯以传承前贤的美政德行为念。接着便直陈自己治郡的德政。“建德乡”语出《庄子·山木篇》:“南越有邑焉,名为建德之国。”这里只是借用其字面,即指永嘉郡。“虞芮意”则谓此地民风淳朴、礼义相让。虞和芮本是周文王时两个毗邻的诸侯国,因土地纠纷欲请文王裁夺,两国国君入周后见百姓互谅互让,深感惭愧,遂自愿停讼息争。下两句中的“寥寥”、“空馆”即由此句而引出,言官府衙署因无讼争之事而变得清闲和安静,所谓“禹治天下,朝廷之间可以罗雀矣。”(《鬻子》语)以上几句,从称美前贤一转而为夫子自道,言外颇有以龚、汲等历史名臣自许的神情。据史书记载,谢灵运在永嘉任上其实是采取消极无为态度的:“民间听讼,不复关怀。”因此这里的自得实际上是一种自饰,而在这自饰之中,又不无对朝廷慢待自己的牢骚意味。诗人以自标风操的方式回答政敌的打击,在失意中仍可见其倔强的个性。第八句中的“清思”,泛指清雅的文思、游思等,由此过渡至下面的出游。
“协以上冬月”以下八句为纪游部分,这部分组织得次序井然、神固气完。就时间言,诗以“晨游”发端,而以“西芘”收束,西芘,指夕照中的林荫山影,其间由朝入暮,包含了完整的一天。就景物言,由综览全局渐至局部和细节,步骤分明。先是总写:“千圻”句言水岸的纵横交错,曲折萦回;“万岭”句言峰峦的争奇斗险,千姿百态,两句极言山岭川壑之多,也概括了这一带山川形势的奇特风貌。后是特写,诗人从千圻万岭中独拈出“三山”“两江”的形胜作具体写照。按岭门山在平阳县城前,登山远眺,可北望飞云江,南望鳌江;“三山”或指楼石山,《初学记》载“温州楼石山,三石并高百丈,杪如剑峰。”《平阳县志》云:“山在平阳城西南五十里,周回四十三里,高数十仞,望如楼阁,号‘三山楼’。”三山为孤耸特立迥出岭表者,两江为贯串曲岸者,故特将这二者郑重表出之。“峭”、“驶”二字,已勾勒出三山两江形貌,诗人意犹未尽,更用“威摧”、“瀄汩”渲染之。威摧,山势高峻貌,意同“峭”;瀄汩,急流激荡貌,意同“驶”。此处用复笔设色,有意以生僻险涩的用语来加强景观的崎岖险巇之感,诚如陈祚明所说:“二语中‘威摧’字山形在目,‘瀄汩’字水声在耳……大抵此地山水险异,诗亦穷极险异之态。”(《采菽堂古诗选》卷十七)而再往下的“渔舟”、“樵拾”两句,又可谓是特写中的特写、大景中的细景。“渔舟”一作“渔商”,指渔人客商的船只出没于风波之中;“樵拾”指日夕时砍柴和采集野菜的村民离山归家。这两句是景语又兼含玄理:渔商危而樵拾安,两者的出处虽然不同,却都是顺性而动的。按魏晋玄学主张物各得其性,人如能“会通万物之性”、“各安其所安”,“则彼无不当而我无不怡也”(《庄子》郭象注),就能获得最大的人生自由。因此这两句不仅是寓目即景,而且也透露了诗人从眼前景物中悟出的玄思。诗的末两句正由此顺流而下,水到渠成:既然以“物畅其性”为生活鹄的,则人生最大的快乐,也在顺应自己的志向旨趣而不是屈从于他人或外物。诗人体物悟道,仿佛在游遨眺览中找到了精神的依托和凭藉,终于发出了守志不屈、身处逆境之中而不向坎壈命运低头的抗争之声。
萧子显说谢诗“典正可采”(《南齐书·文学传论》)。即以此诗的章句组织来看,也体现出严整、匀称、工稳的特色。诗的赋事和纪游两部分句数相等。直接写景的有六句,共由三组偶句组成,每一组对仗的工整自不必说,组与组之间的承接方式也齐整如一:每组的出句直承上组的对句,而每组的对句又遥应上组的出句。如“威摧三山峭”承“万岭”而来,“瀄汩两江驶”则遥应“千圻”;“渔舟”承“两江”而来,“樵拾”则遥应“三山”等。正如刘勰所谓“外文倚交”、“宛转相腾”(《文心雕龙·章句》),从而形成一种交错回环的美。从这首诗对章句对称美的艺术追求中,也可见六朝崇尚典雅的审美趣味之一斑。
谢灵运简介:
谢灵运,南朝宋诗人,东晋名将谢玄之孙,袭爵封康乐公,世称“谢康乐”。出身名门,兼负才华,但仕途坎坷。为了摆脱政治烦恼,常常放浪山水,探奇览胜。出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因从小寄养在钱塘杜家,故乳名为客儿,世称谢客。又因他是谢玄之孙,晋时袭封康乐公,故又称谢康乐。晋末曾出任为琅琊王德文的大司马行参军,豫州刺史刘毅的记室参军,北府兵将领刘裕的太尉参军等。入宋后,因刘裕采取压抑士族政策,降爵为康乐侯,出任永嘉太守,临川内史等职。433年(元嘉十年)被宋文帝(刘义隆)以“叛逆”罪名杀害。谢灵运出身名门,兼负才华,但仕途坎坷。为了摆脱自己的政治烦恼,谢灵运常常放浪山水,探奇览胜。谢灵运的诗歌大部分描绘了他所到之处,如永嘉、会稽、彭蠡等地的自然景物,山水名胜。其中有不少自然清新的佳句,如写春天“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写秋色“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初去郡》);写冬景“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岁暮》)等等。从不同角度刻画自然景物,给人以美的享受。谢灵运的诗歌虽不乏名句,但通篇好的很少。他的诗文大都是一半写景,一半谈玄,仍带有玄言诗的尾巴。但尽管如此,谢灵运以他的创作极大地丰富和开拓了诗的境界,使山水的描写从玄言诗中独立了出来,从而扭转了东晋以来的玄言诗风,确立了山水诗的地位。从此山水诗成为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流派。
游岭门山诗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不妨分享给您的好友吧,更多你想要的诗句、古诗词,这里诗句大全都有!
关注微信公众号:miyu_88,精彩内容每天推送!
彭城宫中直感岁暮诗
初发石首城
原文:
西京谁修政。
龚汲称良吏。
君子岂定所。
清尘虑不嗣。
早莅建德乡。
民怀虞芮意。
海岸常寥寥。
空馆盈清思。
协以上冬月。
晨游肆所喜。
千圻邈不同。
万岭状皆异。
威摧三山峭。
瀄汨两江驶。
渔舟岂安流。
樵拾谢西芘。
人生谁云乐。
贵不屈所志。
翻译:
无
赏析:
这首诗从题目看,应是纪游之作。而诗的前半部分却从治郡的政绩写起,这种闲笔似无关宏旨,实际上正透露了诗人潜结的意绪。公元422年(永初三年)谢灵运出任永嘉郡守。原是刘宋朝廷内部权力之争的结果,以出身士族名门、“自谓才能宜参权要”的诗人,而今迁谪到一个僻远的边郡任职,其愤懑悒郁的心情不难想见。诗人骨鲠在喉,不得不吐,而驱走其笔端的山水,不过是他用来浇胸中垒块的酒杯而已。
诗的结构组织颇为均衡:全诗十八句,前八句(首句至“空馆”句)赋事,写郡政;次八句(“协以”句至“樵拾”句)写景,记游山;末两句以言志作结。写郡政本为倾泄自己的郁塞不平之气,却偏从前贤的美政写起,这在写法上是以宾衬主,欲收先声夺人之效。“龚汲”指西汉的龚遂和汲黯。龚遂字少卿,宣帝时出任渤海太守,当时渤海的社会秩序正处于混乱之中,他到任后开仓济民、劝民农桑,境内大治。汲黯字长孺,武帝时为东海太守,他尚黄老之术,以清静治民,“多病,卧阁不出。岁余,东海大治。”这两人都以治理边郡的政绩著称,与大谢此时的身分境遇暗合。“君子”两句由宾返主,从前贤说到自身,言所思者,非关区区个人的出处去从,唯以传承前贤的美政德行为念。接着便直陈自己治郡的德政。“建德乡”语出《庄子·山木篇》:“南越有邑焉,名为建德之国。”这里只是借用其字面,即指永嘉郡。“虞芮意”则谓此地民风淳朴、礼义相让。虞和芮本是周文王时两个毗邻的诸侯国,因土地纠纷欲请文王裁夺,两国国君入周后见百姓互谅互让,深感惭愧,遂自愿停讼息争。下两句中的“寥寥”、“空馆”即由此句而引出,言官府衙署因无讼争之事而变得清闲和安静,所谓“禹治天下,朝廷之间可以罗雀矣。”(《鬻子》语)以上几句,从称美前贤一转而为夫子自道,言外颇有以龚、汲等历史名臣自许的神情。据史书记载,谢灵运在永嘉任上其实是采取消极无为态度的:“民间听讼,不复关怀。”因此这里的自得实际上是一种自饰,而在这自饰之中,又不无对朝廷慢待自己的牢骚意味。诗人以自标风操的方式回答政敌的打击,在失意中仍可见其倔强的个性。第八句中的“清思”,泛指清雅的文思、游思等,由此过渡至下面的出游。
“协以上冬月”以下八句为纪游部分,这部分组织得次序井然、神固气完。就时间言,诗以“晨游”发端,而以“西芘”收束,西芘,指夕照中的林荫山影,其间由朝入暮,包含了完整的一天。就景物言,由综览全局渐至局部和细节,步骤分明。先是总写:“千圻”句言水岸的纵横交错,曲折萦回;“万岭”句言峰峦的争奇斗险,千姿百态,两句极言山岭川壑之多,也概括了这一带山川形势的奇特风貌。后是特写,诗人从千圻万岭中独拈出“三山”“两江”的形胜作具体写照。按岭门山在平阳县城前,登山远眺,可北望飞云江,南望鳌江;“三山”或指楼石山,《初学记》载“温州楼石山,三石并高百丈,杪如剑峰。”《平阳县志》云:“山在平阳城西南五十里,周回四十三里,高数十仞,望如楼阁,号‘三山楼’。”三山为孤耸特立迥出岭表者,两江为贯串曲岸者,故特将这二者郑重表出之。“峭”、“驶”二字,已勾勒出三山两江形貌,诗人意犹未尽,更用“威摧”、“瀄汩”渲染之。威摧,山势高峻貌,意同“峭”;瀄汩,急流激荡貌,意同“驶”。此处用复笔设色,有意以生僻险涩的用语来加强景观的崎岖险巇之感,诚如陈祚明所说:“二语中‘威摧’字山形在目,‘瀄汩’字水声在耳……大抵此地山水险异,诗亦穷极险异之态。”(《采菽堂古诗选》卷十七)而再往下的“渔舟”、“樵拾”两句,又可谓是特写中的特写、大景中的细景。“渔舟”一作“渔商”,指渔人客商的船只出没于风波之中;“樵拾”指日夕时砍柴和采集野菜的村民离山归家。这两句是景语又兼含玄理:渔商危而樵拾安,两者的出处虽然不同,却都是顺性而动的。按魏晋玄学主张物各得其性,人如能“会通万物之性”、“各安其所安”,“则彼无不当而我无不怡也”(《庄子》郭象注),就能获得最大的人生自由。因此这两句不仅是寓目即景,而且也透露了诗人从眼前景物中悟出的玄思。诗的末两句正由此顺流而下,水到渠成:既然以“物畅其性”为生活鹄的,则人生最大的快乐,也在顺应自己的志向旨趣而不是屈从于他人或外物。诗人体物悟道,仿佛在游遨眺览中找到了精神的依托和凭藉,终于发出了守志不屈、身处逆境之中而不向坎壈命运低头的抗争之声。
萧子显说谢诗“典正可采”(《南齐书·文学传论》)。即以此诗的章句组织来看,也体现出严整、匀称、工稳的特色。诗的赋事和纪游两部分句数相等。直接写景的有六句,共由三组偶句组成,每一组对仗的工整自不必说,组与组之间的承接方式也齐整如一:每组的出句直承上组的对句,而每组的对句又遥应上组的出句。如“威摧三山峭”承“万岭”而来,“瀄汩两江驶”则遥应“千圻”;“渔舟”承“两江”而来,“樵拾”则遥应“三山”等。正如刘勰所谓“外文倚交”、“宛转相腾”(《文心雕龙·章句》),从而形成一种交错回环的美。从这首诗对章句对称美的艺术追求中,也可见六朝崇尚典雅的审美趣味之一斑。
谢灵运简介:
谢灵运,南朝宋诗人,东晋名将谢玄之孙,袭爵封康乐公,世称“谢康乐”。出身名门,兼负才华,但仕途坎坷。为了摆脱政治烦恼,常常放浪山水,探奇览胜。出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因从小寄养在钱塘杜家,故乳名为客儿,世称谢客。又因他是谢玄之孙,晋时袭封康乐公,故又称谢康乐。晋末曾出任为琅琊王德文的大司马行参军,豫州刺史刘毅的记室参军,北府兵将领刘裕的太尉参军等。入宋后,因刘裕采取压抑士族政策,降爵为康乐侯,出任永嘉太守,临川内史等职。433年(元嘉十年)被宋文帝(刘义隆)以“叛逆”罪名杀害。谢灵运出身名门,兼负才华,但仕途坎坷。为了摆脱自己的政治烦恼,谢灵运常常放浪山水,探奇览胜。谢灵运的诗歌大部分描绘了他所到之处,如永嘉、会稽、彭蠡等地的自然景物,山水名胜。其中有不少自然清新的佳句,如写春天“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写秋色“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初去郡》);写冬景“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岁暮》)等等。从不同角度刻画自然景物,给人以美的享受。谢灵运的诗歌虽不乏名句,但通篇好的很少。他的诗文大都是一半写景,一半谈玄,仍带有玄言诗的尾巴。但尽管如此,谢灵运以他的创作极大地丰富和开拓了诗的境界,使山水的描写从玄言诗中独立了出来,从而扭转了东晋以来的玄言诗风,确立了山水诗的地位。从此山水诗成为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流派。
游岭门山诗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不妨分享给您的好友吧,更多你想要的诗句、古诗词,这里诗句大全都有!
关注微信公众号:miyu_88,精彩内容每天推送!
- 上一篇:入华子岗是麻源第三谷五言
- 下一篇:顺东西门行
游岭门山诗来自于网络,由谜语网(脑筋急转弯)整理编排并为广大网友提阅读,如有您有其他需求及疑问请咨询网站客服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