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兴杂诗翻译
时间:2015-12-28 来源:谜语大全|脑筋急转弯 作者:诗句大全 点击:
吴兴杂诗翻译,诗句平易浅近,既有一种纯真自然的情趣,也有发人深思的理趣。本文由泡谜语编辑收集整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吴兴杂诗原文:
吴兴1杂诗2
阮元
交流3四水4抱城斜4,散作5千溪6遍7万家。
深处8种菱9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山居杂咏字词解释:
1、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
2、杂诗:题目中不指明题材内容的诗。
3、交流四水:即“四水交流”:四条河流交错地流通。交流,交叉沟通。四水,湖州城附近有西苕溪、东苕溪,二水合成霅溪,另有一条东去的运河。
4、抱城斜(xiá):绕着城斜流。斜,指环城的河流并不是和城墙构成平行直线而是斜斜地流着。
5、散作:分散成。
6、千溪:很多条流水。千,与后面的“万”同用以形容数量多,均不是确数。
7、遍:遍及。
8、深处:水深的地方。
9、菱(líng):水生草本植物,果实叫菱角,可食。
吴兴杂诗翻译:
四条河流交错环抱着吴兴城,它们的流向与城墙偏斜。这四条河又分出许多溪水,溪水边居住着许多人家。居民们利用这大好的自然条件,在水深的地方种上菱角,水浅的地方种植水稻,在那不深不浅的水域里种上荷花。
吴兴杂诗阅读答案:无
吴兴杂诗创作背景:
阮元在做浙江巡抚时,颇为关心百姓及农事,不时出外巡视民情,因此对地方的山川形势比较熟悉,这首《吴兴杂诗》便作于嘉庆二年(1797)。在江南水乡,地处太湖南面的吴兴(今浙江湖州)是最美丽的城市之一。苕溪、霅溪、苎溪、吴兴塘等四水在这里汇流,这些干流又有无数分支遍布城外农郊。临水屋舍毗连,人烟稠密。人们利用天然的水利资源和肥沃的土地,发展生产,美化环境,把家乡变成米粮之仓,此诗即描写吴兴的田园风光。
吴兴杂诗赏析:
“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写吴兴地处水乡的特殊自然风光。读者首先注意到两句中的三个数量词,它们写出了密而不紊的一片水系。“四水”是主干,“千溪”是支流,“万家”则意味着更多的支流。通过“交流”、“散作”“遍”等动词勾勒,读者仿佛凌空鸟瞰,一望收尽吴兴水乡风光。被这密如蛛网的水系所分割,江南绿野就变成许多色块组成的锦绣。“抱城斜”是指环城的干流与城墙有一定走向上的斜度,是自然形成的一种势态,大大小小的水流都是活水,它们给江南原野带来了生机。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两句写水乡农作及其特点:人们在水深处种菱,水浅处种稻,而在不深不浅的地方种藕。它首先给读者呈现的是一派富庶的景象,难怪“人人都说江南好”,难怪有“苏杭熟,天下足”的俗谚了。这两句还给人更多的美感,在前二句的背景上描绘了更加生动的景物,即各种作物互相间杂,组成缤纷错综的图案。不说种藕而说种“荷花”,固然是为了字数韵脚的要求,但也使人从经济价值观念中跳出来,从审美价值角度来审视这幅图景。待到夏秋之交,绿的菱叶,黄的稻浪,红的荷花交相辉映,那是一幅格外宜人的图画。从语言风韵看,这两句也极有意趣,上句以“句中排”形式,揭出一“深”一“浅”,相反相成,已给人有唱叹宕跌、无限妍媚之感。而作者能事未尽,又写出一个“不深不浅”,对上句来了个折中,表现出绝妙的平衡;而在“深”“浅”字面上前分后总,又推出一层唱叹之音,使此诗洋洋乎愈歌愈妙。
个人资料:
阮元(1764—1849),字伯元。清东苏仪征(今属江苏)人,号云台。乾隆五十四年(1789)进士。嘉庆、道光年间,历任户、工、兵部侍郎,浙、闽、赣诸省巡抚,两广、云贵总督,迁体仁阁大学士,卒谥文达。平生以治经学、考据著名。历官所至,以提倡学术自任。在浙设诂经精舍,在粤立学海堂。撰《十三经注疏校记》,主编《经籍纂诂》,汇刻《皇清经解》。其文崇尚骈丽,其诗出入中晚唐与两宋。
吴兴杂诗原文:
吴兴1杂诗2
阮元
交流3四水4抱城斜4,散作5千溪6遍7万家。
深处8种菱9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山居杂咏字词解释:
1、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
2、杂诗:题目中不指明题材内容的诗。
3、交流四水:即“四水交流”:四条河流交错地流通。交流,交叉沟通。四水,湖州城附近有西苕溪、东苕溪,二水合成霅溪,另有一条东去的运河。
4、抱城斜(xiá):绕着城斜流。斜,指环城的河流并不是和城墙构成平行直线而是斜斜地流着。
5、散作:分散成。
6、千溪:很多条流水。千,与后面的“万”同用以形容数量多,均不是确数。
7、遍:遍及。
8、深处:水深的地方。
9、菱(líng):水生草本植物,果实叫菱角,可食。
吴兴杂诗翻译:
四条河流交错环抱着吴兴城,它们的流向与城墙偏斜。这四条河又分出许多溪水,溪水边居住着许多人家。居民们利用这大好的自然条件,在水深的地方种上菱角,水浅的地方种植水稻,在那不深不浅的水域里种上荷花。
吴兴杂诗阅读答案:无
吴兴杂诗创作背景:
阮元在做浙江巡抚时,颇为关心百姓及农事,不时出外巡视民情,因此对地方的山川形势比较熟悉,这首《吴兴杂诗》便作于嘉庆二年(1797)。在江南水乡,地处太湖南面的吴兴(今浙江湖州)是最美丽的城市之一。苕溪、霅溪、苎溪、吴兴塘等四水在这里汇流,这些干流又有无数分支遍布城外农郊。临水屋舍毗连,人烟稠密。人们利用天然的水利资源和肥沃的土地,发展生产,美化环境,把家乡变成米粮之仓,此诗即描写吴兴的田园风光。
吴兴杂诗赏析:
“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写吴兴地处水乡的特殊自然风光。读者首先注意到两句中的三个数量词,它们写出了密而不紊的一片水系。“四水”是主干,“千溪”是支流,“万家”则意味着更多的支流。通过“交流”、“散作”“遍”等动词勾勒,读者仿佛凌空鸟瞰,一望收尽吴兴水乡风光。被这密如蛛网的水系所分割,江南绿野就变成许多色块组成的锦绣。“抱城斜”是指环城的干流与城墙有一定走向上的斜度,是自然形成的一种势态,大大小小的水流都是活水,它们给江南原野带来了生机。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两句写水乡农作及其特点:人们在水深处种菱,水浅处种稻,而在不深不浅的地方种藕。它首先给读者呈现的是一派富庶的景象,难怪“人人都说江南好”,难怪有“苏杭熟,天下足”的俗谚了。这两句还给人更多的美感,在前二句的背景上描绘了更加生动的景物,即各种作物互相间杂,组成缤纷错综的图案。不说种藕而说种“荷花”,固然是为了字数韵脚的要求,但也使人从经济价值观念中跳出来,从审美价值角度来审视这幅图景。待到夏秋之交,绿的菱叶,黄的稻浪,红的荷花交相辉映,那是一幅格外宜人的图画。从语言风韵看,这两句也极有意趣,上句以“句中排”形式,揭出一“深”一“浅”,相反相成,已给人有唱叹宕跌、无限妍媚之感。而作者能事未尽,又写出一个“不深不浅”,对上句来了个折中,表现出绝妙的平衡;而在“深”“浅”字面上前分后总,又推出一层唱叹之音,使此诗洋洋乎愈歌愈妙。
个人资料:
阮元(1764—1849),字伯元。清东苏仪征(今属江苏)人,号云台。乾隆五十四年(1789)进士。嘉庆、道光年间,历任户、工、兵部侍郎,浙、闽、赣诸省巡抚,两广、云贵总督,迁体仁阁大学士,卒谥文达。平生以治经学、考据著名。历官所至,以提倡学术自任。在浙设诂经精舍,在粤立学海堂。撰《十三经注疏校记》,主编《经籍纂诂》,汇刻《皇清经解》。其文崇尚骈丽,其诗出入中晚唐与两宋。
吴兴杂诗翻译来自于网络,由谜语网(脑筋急转弯)整理编排并为广大网友提阅读,如有您有其他需求及疑问请咨询网站客服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