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王安国翻译赏析 阅读答案
时间:2015-12-21 来源:谜语大全|脑筋急转弯 作者:诗句大全 点击:
减字木兰花王安国翻译赏析 阅读答案,这是宋代著名诗人王安国所创作的一首词作,是一首描写男女离愁的佳作。
原文:
减字木兰花·春情
王安国
画桥流水,雨湿落红飞不起。月破黄昏,帘里余香马上闻。
徘徊不语,今夜梦魂何处去?不似垂杨,犹解飞花入洞房。
减字木兰花·春情字词解释:
1、画桥:饰有花纹、图案的小桥。
2、落红:落花。
3、月破黄昏:谓月光穿透黄昏时的雾霭。
4、余香:指女子使用的脂粉香味,这里代指人。
5、徘徊:来回走动。
6、犹解:还能懂得。解,能够,会。
7、洞房:幽深的居室。
减字木兰花·春情翻译:
美丽的小桥下,流水潺潺,花瓣被雨淋湿,沾在地上。黄昏过去,月亮升起来了,在马上还闻到帘里的余香。
独个儿默默地徘徊在堂前院里,今夜我的梦魂将追到什么地方?他呵,怎够不上垂杨那样多情?垂杨还懂得让花絮飞入我洞房。
减字木兰花·春情阅读答案:
试题:
(1)王词写的是什么季节?请找出具体依据。(3分)
(2)蒋词上片写景,运用了哪些艺术技巧,请简要说明。(4分)
答案:
(1)暮春(春季)(1分)。“落红”(1分),“(垂杨)飞花”(1分)。
(2)①比喻,以流水喻车声;②白描,“白草黄沙”“月照孤村”景物描写不加渲染;③视听结合,“朝云”“白草黄沙”“月照孤村”是视觉,“辘辘车声”是听觉;④动静结合,“朝云横渡”“辘辘车声”是写动,“白草黄沙”“月照孤村”是写静。(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减字木兰花·春情创作背景:
此词为作者羁旅在外,思念家乡及亲人而作。
减字木兰花·春情赏析:
上阕集中描绘雨后黄昏,落红片片的暮春之景。首句点女子居处建筑的精致华美、环境的清静幽雅。起句的画桥,通常是指朱桥或赤阑桥,唐宋词中往往被写得很美,并同爱情搭上关系。如温庭筠《菩萨蛮》:“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韦庄《菩萨蛮》云:“骑马过斜桥,满楼红袖招。”晏几道《木兰花》云:“紫骝认得旧游踪,嘶过画桥东畔路。”现在词中的主人公也骑着马儿,到了这么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所在:马蹄得得,流水淙淙,他在桥上按辔徐行,心中该多么自在。从下面“雨湿”一句看,此时正当雨后。一场风雨才过,纤尘不起,落红如糁,连空气也变得清新宜人了。词人在《清平乐·春晚》词中也写过:“满地残红官锦污,昨夜南园风雨。”情景似之,然此词却化悲凉为闲雅,具有不同的情趣。
开篇是一幅清丽旖旎的风光画卷,虹桥细水,雨湿落红,交代了时节,也点明了地点。如画之境,如诗之景,为后面思情的刻画作了良好的铺垫。“落红”、“流水”、“飞花”等,历来就是人们在诗词中表现相思之情的特定意象,它包含了对美好事物转瞬即逝的惋惜之情。这里,画桥、流水、雨湿、落红几个意象的出现,虽未直接透露作意,但已成功地烘托出清幽淡雅的气氛。其中,“飞不起”三字暗写雨势的猛恶,展现残红“零落成泥碾作尘”的凄凉景象,暗喻主人公的心境也如落红沾雨般沉重暗淡。这种心境源于伊人倩影的悄然杳去。这时,月华透过黄昏的雾霭,给这如诗的画境披上一层柔柔的轻纱,清幽淡雅中又添了一份朦胧静谧之感。“余香”二字饶有韵味,既含蓄地画出伊人“芳窬散麝、色茂开莲”的风致容颜,又绰约地显露池中明镜悬倩影、屋里衣香胜如花的境界。“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就在这画桥流水的小路上,落英缤纷的暮春季节,月白风清的黄昏,帘里的她与马上的主人公邂逅相遇了,但这相遇是那样短暂,使主人公只能透过帘幕中飘溢出的几丝余香中遐想她那绰约的芳姿,娇美的容貌。
另外,词中人物在这优美的环境中信马闲行,不知不觉天色已晚。“月破黄昏”,写时间变化极有层次:先是黄昏,而后月出东山,渐渐冲破了黄昏的气氛。宋人词中善用“破”字,如李师中《菩萨蛮》:“子规啼破城楼月。”谢逸《玉楼春》:“杜鹃飞破草间烟。”都赋予破字以特殊的美学意蕴。此处着一“破”字,也烘托了行人对于时间迁移的直感,饶有诗意。这个人物正在行进中间,突然从路边绣帘中间飘来一阵香气,原来绣阁中女子在晚妆了。此句极为重要。古人写诗讲究诗眼,写词讲究词眼。刘熙载《艺概·词曲概》去:“词眼二字,见陆辅之《词旨》。其实辅之所谓眼者,仍不过某字工,某句警耳。余谓眼乃神光所聚,故有通体之眼,有数句之眼,前前后后,无不待眼光照映。”此句乃为通体之眼,它映照前后,通体生辉,一方面使前已铺叙好的羁旅行役的格局变为爱情之憧憬,一方面又使下片的抒情与上片的写景自然过渡,浑然一体。
下阕描述思念之情。“何处去”不是无处可去,恰恰是去向杳若黄鹤的伊人处。采用反面运笔的方法,用得好时,能深化作品的层次。这里的反面运笔,很成功地突出了主人公魂牵梦绕的焦点。此情待与何人说,此梦今夜何处去,主人公惟有怅然不知所往而徘徊,恍然无可告语而不语,想人去车走,余香犹在,流水无情、落花有意,今宵梦,谁与共,自是“人生长恨承长东”。这时.一片飞花突然引起了主人公的注意,杨花犹能穿帘户,追随她共度良宵。而主人公却连梦魂都无所依,两相对照,令人心伤。这末句既是写景,又是抒情,通过杨花飞舞的景象委婉曲折地传达了主人公的一往情深的相思,完成下阕对思情难遣、梦魂不安的主人公形象的刻画。
全词情景交融,浑然天成。作者将几个典型意象有机组合,在移步换形中,营造出氛围,以精练的笔墨、含蓄蕴藉地表达了相思之情,在宋初词作中是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个人资料:
王安国(1028—1074),字平甫,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王安石之弟。自幼聪明,后来以文章著称于世。1068年(熙宁元年)赐进士及第。任西京国子监教授,授崇文院校书,改著作佐郎、秘阁校理。与兄王安石政见不合,非议新法。王安石罢相后,王安国被吕惠卿排挤罢官。有《王校理集》。
相关推荐:
春风 王安石 翻译
游庐山宿栖贤寺阅读答案翻译赏析
原文:
减字木兰花·春情
王安国
画桥流水,雨湿落红飞不起。月破黄昏,帘里余香马上闻。
徘徊不语,今夜梦魂何处去?不似垂杨,犹解飞花入洞房。
减字木兰花·春情字词解释:
1、画桥:饰有花纹、图案的小桥。
2、落红:落花。
3、月破黄昏:谓月光穿透黄昏时的雾霭。
4、余香:指女子使用的脂粉香味,这里代指人。
5、徘徊:来回走动。
6、犹解:还能懂得。解,能够,会。
7、洞房:幽深的居室。
减字木兰花·春情翻译:
美丽的小桥下,流水潺潺,花瓣被雨淋湿,沾在地上。黄昏过去,月亮升起来了,在马上还闻到帘里的余香。
独个儿默默地徘徊在堂前院里,今夜我的梦魂将追到什么地方?他呵,怎够不上垂杨那样多情?垂杨还懂得让花絮飞入我洞房。
减字木兰花·春情阅读答案:
试题:
(1)王词写的是什么季节?请找出具体依据。(3分)
(2)蒋词上片写景,运用了哪些艺术技巧,请简要说明。(4分)
答案:
(1)暮春(春季)(1分)。“落红”(1分),“(垂杨)飞花”(1分)。
(2)①比喻,以流水喻车声;②白描,“白草黄沙”“月照孤村”景物描写不加渲染;③视听结合,“朝云”“白草黄沙”“月照孤村”是视觉,“辘辘车声”是听觉;④动静结合,“朝云横渡”“辘辘车声”是写动,“白草黄沙”“月照孤村”是写静。(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减字木兰花·春情创作背景:
此词为作者羁旅在外,思念家乡及亲人而作。
减字木兰花·春情赏析:
上阕集中描绘雨后黄昏,落红片片的暮春之景。首句点女子居处建筑的精致华美、环境的清静幽雅。起句的画桥,通常是指朱桥或赤阑桥,唐宋词中往往被写得很美,并同爱情搭上关系。如温庭筠《菩萨蛮》:“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韦庄《菩萨蛮》云:“骑马过斜桥,满楼红袖招。”晏几道《木兰花》云:“紫骝认得旧游踪,嘶过画桥东畔路。”现在词中的主人公也骑着马儿,到了这么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所在:马蹄得得,流水淙淙,他在桥上按辔徐行,心中该多么自在。从下面“雨湿”一句看,此时正当雨后。一场风雨才过,纤尘不起,落红如糁,连空气也变得清新宜人了。词人在《清平乐·春晚》词中也写过:“满地残红官锦污,昨夜南园风雨。”情景似之,然此词却化悲凉为闲雅,具有不同的情趣。
开篇是一幅清丽旖旎的风光画卷,虹桥细水,雨湿落红,交代了时节,也点明了地点。如画之境,如诗之景,为后面思情的刻画作了良好的铺垫。“落红”、“流水”、“飞花”等,历来就是人们在诗词中表现相思之情的特定意象,它包含了对美好事物转瞬即逝的惋惜之情。这里,画桥、流水、雨湿、落红几个意象的出现,虽未直接透露作意,但已成功地烘托出清幽淡雅的气氛。其中,“飞不起”三字暗写雨势的猛恶,展现残红“零落成泥碾作尘”的凄凉景象,暗喻主人公的心境也如落红沾雨般沉重暗淡。这种心境源于伊人倩影的悄然杳去。这时,月华透过黄昏的雾霭,给这如诗的画境披上一层柔柔的轻纱,清幽淡雅中又添了一份朦胧静谧之感。“余香”二字饶有韵味,既含蓄地画出伊人“芳窬散麝、色茂开莲”的风致容颜,又绰约地显露池中明镜悬倩影、屋里衣香胜如花的境界。“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就在这画桥流水的小路上,落英缤纷的暮春季节,月白风清的黄昏,帘里的她与马上的主人公邂逅相遇了,但这相遇是那样短暂,使主人公只能透过帘幕中飘溢出的几丝余香中遐想她那绰约的芳姿,娇美的容貌。
另外,词中人物在这优美的环境中信马闲行,不知不觉天色已晚。“月破黄昏”,写时间变化极有层次:先是黄昏,而后月出东山,渐渐冲破了黄昏的气氛。宋人词中善用“破”字,如李师中《菩萨蛮》:“子规啼破城楼月。”谢逸《玉楼春》:“杜鹃飞破草间烟。”都赋予破字以特殊的美学意蕴。此处着一“破”字,也烘托了行人对于时间迁移的直感,饶有诗意。这个人物正在行进中间,突然从路边绣帘中间飘来一阵香气,原来绣阁中女子在晚妆了。此句极为重要。古人写诗讲究诗眼,写词讲究词眼。刘熙载《艺概·词曲概》去:“词眼二字,见陆辅之《词旨》。其实辅之所谓眼者,仍不过某字工,某句警耳。余谓眼乃神光所聚,故有通体之眼,有数句之眼,前前后后,无不待眼光照映。”此句乃为通体之眼,它映照前后,通体生辉,一方面使前已铺叙好的羁旅行役的格局变为爱情之憧憬,一方面又使下片的抒情与上片的写景自然过渡,浑然一体。
下阕描述思念之情。“何处去”不是无处可去,恰恰是去向杳若黄鹤的伊人处。采用反面运笔的方法,用得好时,能深化作品的层次。这里的反面运笔,很成功地突出了主人公魂牵梦绕的焦点。此情待与何人说,此梦今夜何处去,主人公惟有怅然不知所往而徘徊,恍然无可告语而不语,想人去车走,余香犹在,流水无情、落花有意,今宵梦,谁与共,自是“人生长恨承长东”。这时.一片飞花突然引起了主人公的注意,杨花犹能穿帘户,追随她共度良宵。而主人公却连梦魂都无所依,两相对照,令人心伤。这末句既是写景,又是抒情,通过杨花飞舞的景象委婉曲折地传达了主人公的一往情深的相思,完成下阕对思情难遣、梦魂不安的主人公形象的刻画。
全词情景交融,浑然天成。作者将几个典型意象有机组合,在移步换形中,营造出氛围,以精练的笔墨、含蓄蕴藉地表达了相思之情,在宋初词作中是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个人资料:
王安国(1028—1074),字平甫,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王安石之弟。自幼聪明,后来以文章著称于世。1068年(熙宁元年)赐进士及第。任西京国子监教授,授崇文院校书,改著作佐郎、秘阁校理。与兄王安石政见不合,非议新法。王安石罢相后,王安国被吕惠卿排挤罢官。有《王校理集》。
相关推荐:
春风 王安石 翻译
游庐山宿栖贤寺阅读答案翻译赏析
- 上一篇:减字木兰花纳兰性德翻译赏析 阅读答案
- 下一篇:湖上晚归阅读答案
减字木兰花王安国翻译赏析 阅读答案来自于网络,由谜语网(脑筋急转弯)整理编排并为广大网友提阅读,如有您有其他需求及疑问请咨询网站客服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