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巳除夕偶成阅读答案
时间:2015-12-14 来源:谜语大全|脑筋急转弯 作者:诗句大全 点击:
癸巳除夕偶成阅读答案,这首诗格调凄凉,写的是对于时间的伤感。本文由泡谜语编辑收集整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癸巳除夕偶成原文:
癸巳除夕偶成
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1)迟迟(2),忧患潜(3)从物外知(4)。
悄立市桥(5)人不识(6),一星如月看多时。
癸巳除夕偶成字词解释:
(1)漏:漏壶,古代计时仪器。
(2)迟迟:指时间过得很慢。
(3)潜:暗中,悄悄地。
(4)物外知:从时间流逝、外物变迁中感觉出来。
(5)市桥:指作者家乡市镇中的桥。江南城镇多傍水为街,市中多桥。
(6)识:shí,在这里是认识的意思。
癸巳除夕偶成翻译:
时间慢慢地流逝,各家各户的欢声笑语从四面八方隐隐传来,在石桥上昂首而立的人却恍若置身世外,他凝望着天空,却把一颗明星当作月亮观看了多时。
癸巳除夕偶成阅读答案:
试题:
1.诗的前两句,作者主要采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2.宋人王安石云:“看似寻常最奇崛。”纵观全诗,诗人写了生活中什么“寻常”事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分)
答案:
1、前两句主要用对比手法。(1分)除夕夜,千家万户沉浸在笑声盈盈的欢乐中,自己却在节日里心生忧愁,怅然忧郁。(3分)
2、诗人写了这样一件“寻常”之事:除夕之夜,千家笑语之时,唯诗人茫然站在桥上,无人认识他,他只能长久地看着一颗像月亮的星星。(2分)诗人一生穷困潦倒,此时此刻,他孤寂地立于星月之夜,心中产生无限愁闷和怅惘。(2分)
癸巳除夕偶成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此时正处于乾隆中期,而乾隆中期以后的整个社会,到处是贫富对立,两极分化,流民遍野,人才遗弃,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时作者在安徽督学朱筠幕中,除夕归家过年,作者对社会即将发生的乱象已有预感,心中惆怅,有感而作。
癸巳除夕偶成赏析: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诗人思绪纷纷。上句尽情渲染了除夕夜千家万户的欢迎气氛。“千家笑语”四字紧扣题目“除夕”,描写了除夕之夜千家万户守岁迎春,欢歌笑语的气氛。人们感觉时间流逝得太快了,以至于不知不觉已到了深夜。诗人此时思绪连绵,独生忧患。“忧患”与“千家笑语”的气氛很不协调,而在这里却有机地联系起来,在封建社会里,由于贫富悬殊,除夕之夜,几家欢乐几家愁。诗人与家人团聚,本可以过愉快的除夕,但诗人却忧虑重重,这充分表现了诗人“众人皆醉吾独醒”的孤高情操和幽愤多思的性格。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这两句写诗人心中忧闷而产生的独特行为。上句的“悄立”二字,写诗人一人静悄悄地站在市桥上,用外形的静谧暗示内心的不平静。“人不识”三字,写出并不是人们不认识诗人,而是感叹那些欢歌笑语的人们不了解他心中的忧患。因而诗人感到更加孤独。下句是“悄立”的“延伸”,诗人心中的忧患无法排解,便独立一人到市桥上,长久伫立,凝视天上的一颗亮星。周围的一切仿佛都不存在,似乎已经超然物外,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看多时”含蓄地回答了诗人“忧患”的内容。诗人感到星移斗转,岁月如桥下的流水,一去不返,联想自己,少负盛名,却怀才不遇,即将而立之年,功不成,名不就,穷途潦倒,贫病交加,愤激悲伤之情,一齐涌上心头。
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是:诗人没有正面着墨去写忧思,而只是描写诗人在除夕之夜家家团聚、笑语声声的时刻悄立市桥上的特殊行为,从气氛的渲染和诗人默然无声凝视长空的形象给人一种感染。这样写,看似平淡,但含蓄深厚,把诗人的忧愁郁闷的’心情表达得更为深沉,更加强烈,也更有艺术表现力。
这首诗的特色是言近旨远,意象鲜明,贴近生活,而又诗意含蓄,寄情远大,诉说的是对整个现实、人生的忧虑与感愤。
个人资料:
黄景仁(1749~1783)清代诗人。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癸巳除夕偶成原文:
癸巳除夕偶成
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1)迟迟(2),忧患潜(3)从物外知(4)。
悄立市桥(5)人不识(6),一星如月看多时。
癸巳除夕偶成字词解释:
(1)漏:漏壶,古代计时仪器。
(2)迟迟:指时间过得很慢。
(3)潜:暗中,悄悄地。
(4)物外知:从时间流逝、外物变迁中感觉出来。
(5)市桥:指作者家乡市镇中的桥。江南城镇多傍水为街,市中多桥。
(6)识:shí,在这里是认识的意思。
癸巳除夕偶成翻译:
时间慢慢地流逝,各家各户的欢声笑语从四面八方隐隐传来,在石桥上昂首而立的人却恍若置身世外,他凝望着天空,却把一颗明星当作月亮观看了多时。
癸巳除夕偶成阅读答案:
试题:
1.诗的前两句,作者主要采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2.宋人王安石云:“看似寻常最奇崛。”纵观全诗,诗人写了生活中什么“寻常”事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分)
答案:
1、前两句主要用对比手法。(1分)除夕夜,千家万户沉浸在笑声盈盈的欢乐中,自己却在节日里心生忧愁,怅然忧郁。(3分)
2、诗人写了这样一件“寻常”之事:除夕之夜,千家笑语之时,唯诗人茫然站在桥上,无人认识他,他只能长久地看着一颗像月亮的星星。(2分)诗人一生穷困潦倒,此时此刻,他孤寂地立于星月之夜,心中产生无限愁闷和怅惘。(2分)
癸巳除夕偶成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此时正处于乾隆中期,而乾隆中期以后的整个社会,到处是贫富对立,两极分化,流民遍野,人才遗弃,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时作者在安徽督学朱筠幕中,除夕归家过年,作者对社会即将发生的乱象已有预感,心中惆怅,有感而作。
癸巳除夕偶成赏析: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诗人思绪纷纷。上句尽情渲染了除夕夜千家万户的欢迎气氛。“千家笑语”四字紧扣题目“除夕”,描写了除夕之夜千家万户守岁迎春,欢歌笑语的气氛。人们感觉时间流逝得太快了,以至于不知不觉已到了深夜。诗人此时思绪连绵,独生忧患。“忧患”与“千家笑语”的气氛很不协调,而在这里却有机地联系起来,在封建社会里,由于贫富悬殊,除夕之夜,几家欢乐几家愁。诗人与家人团聚,本可以过愉快的除夕,但诗人却忧虑重重,这充分表现了诗人“众人皆醉吾独醒”的孤高情操和幽愤多思的性格。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这两句写诗人心中忧闷而产生的独特行为。上句的“悄立”二字,写诗人一人静悄悄地站在市桥上,用外形的静谧暗示内心的不平静。“人不识”三字,写出并不是人们不认识诗人,而是感叹那些欢歌笑语的人们不了解他心中的忧患。因而诗人感到更加孤独。下句是“悄立”的“延伸”,诗人心中的忧患无法排解,便独立一人到市桥上,长久伫立,凝视天上的一颗亮星。周围的一切仿佛都不存在,似乎已经超然物外,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看多时”含蓄地回答了诗人“忧患”的内容。诗人感到星移斗转,岁月如桥下的流水,一去不返,联想自己,少负盛名,却怀才不遇,即将而立之年,功不成,名不就,穷途潦倒,贫病交加,愤激悲伤之情,一齐涌上心头。
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是:诗人没有正面着墨去写忧思,而只是描写诗人在除夕之夜家家团聚、笑语声声的时刻悄立市桥上的特殊行为,从气氛的渲染和诗人默然无声凝视长空的形象给人一种感染。这样写,看似平淡,但含蓄深厚,把诗人的忧愁郁闷的’心情表达得更为深沉,更加强烈,也更有艺术表现力。
这首诗的特色是言近旨远,意象鲜明,贴近生活,而又诗意含蓄,寄情远大,诉说的是对整个现实、人生的忧虑与感愤。
个人资料:
黄景仁(1749~1783)清代诗人。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上一篇:少年游杨亿阅读答案 翻译赏析
- 下一篇:少年行令狐楚阅读答案
癸巳除夕偶成阅读答案来自于网络,由谜语网(脑筋急转弯)整理编排并为广大网友提阅读,如有您有其他需求及疑问请咨询网站客服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