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阅读答案翻译赏析张先
时间:2015-12-08 来源:谜语大全|脑筋急转弯 作者:诗句大全 点击: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阅读答案翻译赏析张先,这是北宋著名词人张先所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即是一副寒食节的风俗画,又是一曲恬静的夕阳颂。
原文: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张先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字词解释:
1、乙卯:指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
2、吴兴:即今浙江湖州市。
3、寒食:即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二日,古人常在此节日扫墓、春游。
4、舴艋(zé měng):形状如蚱蜢似的小船。
5、吴儿:吴地的青少年。
6、竞:指赛龙舟。
7、笋柱:竹竿做的柱子。
8、并:并排。
9、拾翠:古代春游。妇女们常采集百草,叫做拾翠。
10、秀野:景色秀丽的郊野。
11、踏青:寒食、清明时出游郊野。
12、来不定:指往来不绝。
13、行云:指如云的游女。
14、放:停止。
15、中庭:庭院中。
16、杨花:柳絮。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翻译:
吴地的青少年在江上竞赛着小龙船,游春少女们成对地荡着竹秋千。有的在水边采集花草天晚依旧留连。秀美郊野上踏青的人往来牵如蚁线。
游女们走了远山逐渐昏暗,音乐停下庭院显得寂静一片。满院子里月光清朗朗的,只有无数的柳絮飘过得无影也无羁绊。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阅读答案:
试题:
1.试从“动”与“静”的角度简要分析本词上、下阕。(4分)
2.“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一句历来为人传唱,请结合词人的情感作具体赏析。(4分)
答案:
1、词的上阕着重写人事,通过热闹的场景,描写春光的美好,游人的欢乐;下阕则侧重写景物,通过静谧优美的夜景,反衬白昼游乐的繁盛。一动一静,互相对应。(能答出“反衬”“对比”“动静结合”的均可给2分,上下阕的描述各1分)
2、月色清明,甚至可以看见点点杨花飞舞;而花过无影,又显得清辉迷蒙,明而不亮,庭中一切景物都蒙上一层轻雾,别具一种朦胧之美。(2分)这两句寓情于景,反映作者游乐一天后,心情格外恬适和舒畅。(2分)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创作背景:
这首词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岁次乙卯,退居故乡吴兴的张先度过了他人生的第八十六个寒食节,写下了这首词。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赏析:
这是一首富有生活情趣的游春与赏月的词。
上片通过一组春游嬉戏的镜头,生动地反映出古代寒食佳节的热闹场面。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这里有吴地青年的龙舟竞渡的场景,有游女成双成对笑玩秋千的画面。词一开头,不但写出了人数之众多,而且渲染了气氛之热烈。欢声笑语,隐约可闻。着一“竞”字既写出了划桨人的矫健和船行的轻疾,又可以想见夹岸助兴的喧天锣鼓和争相观看的男女老少。“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这里有芳洲采花、尽兴忘归的剪影,有秀野踏青,来往不绝的景象。以上四句,句句写景,句句写人,景中有人,人为景乐。这种浓墨重彩、翠曳红摇的笔墨,平添了许多旖旎春光,洋溢着节日的欢乐气息。
下片以工巧的画笔,描绘出春天月夜的幽雅、恬静的景色。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游女散后,远山渐渐昏暗下来;音乐停止,花园显得异常幽静。前句中着一“暝”字,突出远山色彩的暗淡,衬托出游人去后、夜幕降临的情景。后句中着一“静”字,渲染出笙歌已放、池院寂寥无人的气氛。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时已深夜,万籁俱寂,院中的月色正是清新明亮的时候,无数的柳絮飘浮空中,没有留下一丝儿倩影。写杨花在月下飘浮无影,既极言其小,更极言其轻。这里写“无影”是虚,写无声是实。这种无影有静的写法,令人玩味。月色清明,两句还寓情于景,反映出作者游乐一天之后,心情恬淡而又舒畅。词人虽年事已高,但生活情趣很高,既爱游春的热闹场面,又爱月夜的幽静景色。他白昼,与乡民同乐,是一种情趣;夜晚,独坐中庭,欣赏春宵月色,又是一种情趣。
词里表现作者喜爱白天游春的热闹场面,也欣赏夜深:人散后的幽静景色。反映出作者生命的活力仍然很旺盛,生活兴趣还是很高。上片句句景中有人,富有生活情趣。下片“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是传诵的名句,后人认为是在“三影”名句之上。
个人资料: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人。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曾任安陆县的知县,因此人称“张安陆”。天圣八年进士,官至尚书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间。曾与梅尧臣、欧阳修、苏轼等游。善作慢词,与柳永齐名,造语工巧,曾因三处善用“影”字,世称张三影。
他登进士第较柳永早四年,二人创作活动的时间大致相同。稍后的晁无咎说:“子野与耆卿齐名,而时以子野不及耆卿。然子野韵高,是耆卿所乏处。”前二句是从慢词的角度谈到张先的作品无论在组织结构及语言运用方面都远不及柳永,后面二句主要指张先小令以“韵高”受到文人的赞赏。晚年来往于杭州、吴兴一带,与苏轼等人有交往。张先年龄虽长于晏殊、欧阳修,但仍然接受他们的影响,尤以晏欧一派的小令擅长。他善于锻炼字句,喜欢写一种朦胧的美,更以“影”字著名。苏轼说:“子野诗笔老,歌词妙乃其余事。”这与柳永专攻慢词又有不同。有《安陆集》一卷。
相关推荐:
菩萨蛮张先翻译赏析阅读答案
诉衷情张先翻译赏析
原文: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张先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字词解释:
1、乙卯:指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
2、吴兴:即今浙江湖州市。
3、寒食:即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二日,古人常在此节日扫墓、春游。
4、舴艋(zé měng):形状如蚱蜢似的小船。
5、吴儿:吴地的青少年。
6、竞:指赛龙舟。
7、笋柱:竹竿做的柱子。
8、并:并排。
9、拾翠:古代春游。妇女们常采集百草,叫做拾翠。
10、秀野:景色秀丽的郊野。
11、踏青:寒食、清明时出游郊野。
12、来不定:指往来不绝。
13、行云:指如云的游女。
14、放:停止。
15、中庭:庭院中。
16、杨花:柳絮。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翻译:
吴地的青少年在江上竞赛着小龙船,游春少女们成对地荡着竹秋千。有的在水边采集花草天晚依旧留连。秀美郊野上踏青的人往来牵如蚁线。
游女们走了远山逐渐昏暗,音乐停下庭院显得寂静一片。满院子里月光清朗朗的,只有无数的柳絮飘过得无影也无羁绊。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阅读答案:
试题:
1.试从“动”与“静”的角度简要分析本词上、下阕。(4分)
2.“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一句历来为人传唱,请结合词人的情感作具体赏析。(4分)
答案:
1、词的上阕着重写人事,通过热闹的场景,描写春光的美好,游人的欢乐;下阕则侧重写景物,通过静谧优美的夜景,反衬白昼游乐的繁盛。一动一静,互相对应。(能答出“反衬”“对比”“动静结合”的均可给2分,上下阕的描述各1分)
2、月色清明,甚至可以看见点点杨花飞舞;而花过无影,又显得清辉迷蒙,明而不亮,庭中一切景物都蒙上一层轻雾,别具一种朦胧之美。(2分)这两句寓情于景,反映作者游乐一天后,心情格外恬适和舒畅。(2分)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创作背景:
这首词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岁次乙卯,退居故乡吴兴的张先度过了他人生的第八十六个寒食节,写下了这首词。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赏析:
这是一首富有生活情趣的游春与赏月的词。
上片通过一组春游嬉戏的镜头,生动地反映出古代寒食佳节的热闹场面。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这里有吴地青年的龙舟竞渡的场景,有游女成双成对笑玩秋千的画面。词一开头,不但写出了人数之众多,而且渲染了气氛之热烈。欢声笑语,隐约可闻。着一“竞”字既写出了划桨人的矫健和船行的轻疾,又可以想见夹岸助兴的喧天锣鼓和争相观看的男女老少。“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这里有芳洲采花、尽兴忘归的剪影,有秀野踏青,来往不绝的景象。以上四句,句句写景,句句写人,景中有人,人为景乐。这种浓墨重彩、翠曳红摇的笔墨,平添了许多旖旎春光,洋溢着节日的欢乐气息。
下片以工巧的画笔,描绘出春天月夜的幽雅、恬静的景色。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游女散后,远山渐渐昏暗下来;音乐停止,花园显得异常幽静。前句中着一“暝”字,突出远山色彩的暗淡,衬托出游人去后、夜幕降临的情景。后句中着一“静”字,渲染出笙歌已放、池院寂寥无人的气氛。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时已深夜,万籁俱寂,院中的月色正是清新明亮的时候,无数的柳絮飘浮空中,没有留下一丝儿倩影。写杨花在月下飘浮无影,既极言其小,更极言其轻。这里写“无影”是虚,写无声是实。这种无影有静的写法,令人玩味。月色清明,两句还寓情于景,反映出作者游乐一天之后,心情恬淡而又舒畅。词人虽年事已高,但生活情趣很高,既爱游春的热闹场面,又爱月夜的幽静景色。他白昼,与乡民同乐,是一种情趣;夜晚,独坐中庭,欣赏春宵月色,又是一种情趣。
词里表现作者喜爱白天游春的热闹场面,也欣赏夜深:人散后的幽静景色。反映出作者生命的活力仍然很旺盛,生活兴趣还是很高。上片句句景中有人,富有生活情趣。下片“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是传诵的名句,后人认为是在“三影”名句之上。
个人资料: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人。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曾任安陆县的知县,因此人称“张安陆”。天圣八年进士,官至尚书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间。曾与梅尧臣、欧阳修、苏轼等游。善作慢词,与柳永齐名,造语工巧,曾因三处善用“影”字,世称张三影。
他登进士第较柳永早四年,二人创作活动的时间大致相同。稍后的晁无咎说:“子野与耆卿齐名,而时以子野不及耆卿。然子野韵高,是耆卿所乏处。”前二句是从慢词的角度谈到张先的作品无论在组织结构及语言运用方面都远不及柳永,后面二句主要指张先小令以“韵高”受到文人的赞赏。晚年来往于杭州、吴兴一带,与苏轼等人有交往。张先年龄虽长于晏殊、欧阳修,但仍然接受他们的影响,尤以晏欧一派的小令擅长。他善于锻炼字句,喜欢写一种朦胧的美,更以“影”字著名。苏轼说:“子野诗笔老,歌词妙乃其余事。”这与柳永专攻慢词又有不同。有《安陆集》一卷。
相关推荐:
菩萨蛮张先翻译赏析阅读答案
诉衷情张先翻译赏析
- 上一篇:题西溪无相院阅读答案翻译赏析
- 下一篇:定西番牛峤阅读答案翻译赏析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阅读答案翻译赏析张先来自于网络,由谜语网(脑筋急转弯)整理编排并为广大网友提阅读,如有您有其他需求及疑问请咨询网站客服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