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 > 计算机论文 >

关于地方名人文献、藏书及排列方法刍议

发布人: 谜语网 发布时间:2015-10-03 字体: | | 打印文章

推荐阅读:关于地方名人文献、藏书及排列方法刍议 关于地方名人文献、藏书及排列方法刍议 地方文献论文 更新:2006-4-8 阅读: 关于地方名人文献、藏书及排列方法刍议 (摘要)文章论述了地方名人文献的收藏范围及排架方法。 对于公共图书馆来说,全面收集、系统整理、

关于地方名人文献、藏书及排列方法刍议 关于地方名人文献、藏书及排列方法刍议 地方文献论文 更新:2006-4-8 阅读: 关于地方名人文献、藏书及排列方法刍议


(摘要)文章论述了地方名人文献的收藏范围及排架方法。

对于公共图书馆来说,全面收集、系统整理、妥善保存、充分利用地方文献,既是其重要任务之一,又是藏书建设的一大特色。目前有相当部分的省、地(市)、县各级图书馆都设有地方文献资料藏书专库。地方文献以其鲜明的地方特色在本地区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笔者仅就目前有些公共图书馆的地方名人资料收集、整理中的问题谈点看法。

1、地方名人资料库应循名以责实

地方文献资料是本地区特有的图书资料,它应包括关于本地区和本地区名人著述的全部资料。有的图书馆在地方文献资料部门直接以“名人文库”为题开展征集、整理、收藏、排架等一系列的工作,并把本地名人的著述及他们的藏书在图书馆列为专藏,以突出其地方名人的重要作用。但是地方名人文库资料,作为专门藏书,必须明确其收藏范围。收藏范围的确定直接影响着一个图书馆对于地方文献收藏质量的优劣。从《辞海》对名人的解释来看,地方名人应该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是原籍在该地的,也包括原籍虽不在该地但曾在该地任职、生活、居住过的外省籍人士;第二,他们是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备领域有突出贡献或重大影响的、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人物。他们的著述如:文集、专著、论文、诗词、信札、日记、奏折等等都属于地方名人资料库征集、收藏的对象。据笔者了解,很多图书馆收藏的地方名入资料确实很丰富。其中不乏专家、学者、名人的一些珍贵文献资料,这些文献,类型多样、形式复杂、装帧不一、载体不同。按文献类型分,有图书、报刊、手稿、资料、年历等;按形式分,亦有装订成册的书刊、有散页的手稿、单张的报纸及书信,它们开本大小不一、厚薄不同、形式各异;从装订形式分,有平装、精装、线装、活页装;按文献载体分,有机印、油印、影印、手抄等等,亦还有少数不同文种的图书资料。这些珍贵的文献资料无疑对各地方图书馆的藏书建设起着积极的作用。

但目前一些地方名人文献库的收藏,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由于对“名人”的界定标准不同,因此名人著述收藏范围的随意性与盲目性较大,重要名人著述入藏残缺情况较严重,而一些暂露头角的,在一般意义上应该说还不属名人范畴(至少现在还不是名人)的作品却收之过多,有的只是一件举办作品展览的宣传品,有的则仅是在报刊上发表过一两篇质量平平的文章等都在地方名人文献库占着一席之地,这给人一种“名人资料库”没有名人文献的感觉。从藏书内容上看,创意新颖,有理论深度与学术见地的图书资料也为数不多,这是由于图书馆收藏的权威性,以及地方名人文献库能为名人整理、长久保存学术研究著述成果并使之流传后世的巨大影响作用,加之当今社会上的“名人”效应和“名人”趋向心理,慕“名”而将自己的作品主动送到图书馆名人文库来的大有其人。而另一方面,又由于种种原因一些重要的地方名人著述、艺术作品,地方名人文库很难征集到,缺藏严重。

综上所述,笔者个人认为:第一,可以不必以地方“名人文献库”来命名,因为它很可能把暂时还不是名人而将来可能成为名人的著述资料拒之门外。另一方面又可能形成“名”不符实的现象;第二,把现在分散收藏在各个部门的地方名人资料进行集中编目管理。即首先通过当地的党政、组织人事部门和政协、统战、文史馆、档案馆、博物馆、纪念馆、科协、作协、文联、出版社、高校等部门了解本地著名人物分布及他们的科研成果、著作情况,有目的地征集、收藏他们的个人著述、科研成果等文献资料,另外结合原有的馆藏单独编制出著者、书名、分类等地方名人资料目录,并注明藏书地点,这样不打破原来藏书的格局,又使得地方名人的文献资料得到充分的反映;第三,将地方名人的文献资料,按其作者名望和社会影响力的大小,采取分库管理的方法,或者是对一些暂时不是名人,而主动向图书馆赠送个人著述的地方作者,将其文献资料编入地方文献资料库,暂不忙于入名人文献库,根据他们的成就、名望和社会影响力大小随时可编入地方名人资料目录。这样做更有利于征集工作的开展,也扩大了收藏范围。当然、一个馆的藏书系统和特色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很多年的不懈努力,同时也依靠大家的共同关心、支持才能形成。

2、怎样对待个人所赠藏书

图书馆的书库,空间是很有限的。对于赠送的个人藏书,笔者认为,首先是该馆已有的藏书可不收或少收,对陈旧失效、无参考价值的书刊更不必收;第二,对于个人所赠藏书,可否采取全部编目,择优上架,打捆管理的方法。即:对所赠藏书,首先全部予以登记编目,通过查重,把馆藏已有且复本较多的文献和一些时效性很强或实用性较差些的书刊资料、按类打捆,按赠送者专库堆放,只把学术性和实用性强的文献上架流通。即使赠书者本人来馆参观,可把全部赠书之目录供其审阅,并说明其不全部上架的原因,这样既节省了空间、架位,也使个人所赠藏书中具学术价值的文献,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第三,应该加强征收可读性、学术性、资料性强并具有地方特色文献的力度。这样,才能确有成效的提高地方名人文献库的藏书质量和影响力,真正显示出各具地方特色的整体面貌。

3、关于地方名人文献库的藏书排列取号问题

3.1从事同一学科研究的名人首字母完全相同的问题

例如:

(1)魏源传略/魏寅著 I/WY/ZZ/1

(2)世纪风/王俞著 I/WY/ZZ/2

(3)假如我重活一次/未央著 I/WY/ZZ/3

(4)千里湘江行/王俞,朱征著 I/WY/ZZ/4

(5)潇湘之旅/王俞,李元辉著 I/WY/ZZ/5

(6)杜鹃花/王俞著 I/WY/ZZ/6

(7)武陵源/王俞等编著 I/WY/ZZ/7

(8)走出小木屋/王涌著 I/WY/ZZ/8

(9)小说鉴赏入门/魏怡著 I/WY/ZZ/9

(10)新诗创作讲话/魏怡著 I/WY/zZ/10

(11)诗歌鉴赏入门/魏怡著 I/WY/ZZ/11

以上是从事同一学科的五位作者的十一本专著,根据分编的先后,就成了以上排列顺序。对于这一问题,笔者认为需要在索书号的组配上,作进一步的区分。可采取在著者号后加顺序号的方法加以解决。即:在编每一本专著前,首先通过查重,把从事同一学科研究的著者首字母相同的,按编书的先后顺序,从第二位作者开始,在其著者号后加一顺序号2,以后顺此类推。则以上五位作者其著作的索书号将分别是:

(5)I/WY2/ZZ/3, (6)I/WY2/ZZ/4, (7)I/WY2/ZZ/5, (8)I/WY4/ZZ/1,

这样每位作者的专著就集中在本人的名下了。

3.2个人所赠批量藏书的排列取号问题

刘雪莱同志编制的地方名人专门藏书排列方法,其索书号是由①学科号;②著者号;③文献类型代码;④分类号;⑤种次号五个部分组成。第四部分的分类号用于个人所赠批量藏书的分类,只是分一个大类。笔者认为,只分到大类,反映不了图书内容的层次等级、类目级别,藏书排列在架位上之后,所表示的只是各大类分编顺序上的一个序号,它们之间的上下级关系、同位类关系等内在逻辑关系都体现不出。比如:“A”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的著作,在架位上呈交叉混乱排列的现象。所以笔者考虑,是否将索书号的第四部分即分类,细分到二级类目或者三级类目。从整个索书号横向排列来看,它是有所增长,但是从打印出来的书标看,仍然是竖式的五段,毫不增加索书号的长度。以“A”类藏书为例来作一比较,如果此书类分到三级类目,其分类号是“Al1 ”,再假设其种次号为“1”,那么这两个索书号的书标形式分别是:

C C

ABC ABC

CS CS

A(类分到大类) A11(类分到三级类目)

20 1

这样类分细一点,不但不影响索书号的长度,而且藏书排列在架上既反映出是某某个人的藏书,又体现出藏书学科内容的层次等级、内在逻辑关系。

参考文献:

(1)《辞海》.缩印本. 1989年版.P.934-935

(2)刘雪莱. 地方名人专门藏书排列方法探析. 图书馆,1997

(3)吴月颜. 浅谈高校教授赠书的收藏与作用. 高校文献信息学刊,1997(1)

(4)顾传彪. 藏书建设基础知识问答. 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1

(5)沈继武. 藏书建设与读者工作.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1987

(6)马澄宇. 浅谈省级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1997(1)

(8) 卢一民. 做好地方文献的征集工作.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1996(3)

(9) 刘雪莱. 加强馆藏建设的有效举措——湖南名人文库工作初探. 图书馆,1995(3)



1、“议论文格式”范文由查字典范文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议论文格式例文地址:http://www.tkpao.com/jisuanji/156223.html,复制分享写作指导范文给你身边的朋友!
3、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