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网络环境下云南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建设 网络环境下云南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建设 地方文献论文 更新:2006-4-8 阅读: 网络环境下云南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建设 [摘要]通过分析云南地方文献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的新特点,提出云南地方文献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要从馆藏地方
网络环境下云南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建设 网络环境下云南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建设 地方文献论文 更新:2006-4-8 阅读: 网络环境下云南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建设
[摘要]通过分析云南地方文献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的新特点,提出云南地方文献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要从馆藏地方文献资源数字化和网上地方信息资源的组织和加工两方面进行。
[中图分类号]G250 7
[文献标识码]A
云南地方文献资源是反映云南政治、经济、科教文化的知识宝库和信息源。它是云南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以及人的群体活动的记录;是云南地方文化的沉淀;是了解和研究云南的社会生活、历史和现状的主要来源;云南区域经济的研究更离不开地方文献的支持。云南图书馆要想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加强网络环境下的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已是当务之急。如何根据地方文献的特点,将那些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信息资源建成适合用户需要的网络资源,更方便研究者的使用,实现跨地域的资源共享,则是数字化图书馆的目标。纵观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新特点,网络环境下我省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主要从馆藏地方文献资源数字化和网上地方信息资源的组织和加工两大方面进行。
一、馆藏地方文献资源数字化和网络化
(一)云南地方文献数字化资源。
在云南社会历史发展中,由于各民族不同的历史条件、地理环境、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形成了不同风格类型的民族文献,可概括为民族文字古籍、石刻、影片图片、汉文民族文献几大类。石刻文献。云南民族地区的石刻,是云南社会历史发展的见证,是研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史料。现存云南少数民族石刻文献,文种包括蒙文、藏文、满文、回文、彝文、纳西东巴文、傣文等,以丽江东巴文《麦宗摩崖》为最早,系宋宁宗、理宗时期的石刻;刻于1533年的彝文汉文合壁的《镌字崖》,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彝文石刻之一,石刻反映了彝族先民开发滇池地区的情况。此外,《德化碑》、《石城碑》、《元世祖平云南碑》、《爨宝子碑》、《爨龙颜碑》、《段氏与三十七部会盟碑》等一些汉文少数民族的石刻文献,亦是研究云南地区社会发展的重要史料。
照片资料。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全国民族大调查,留下了几万幅珍贵的云南各民族照片资料和民族电影资料片,内容多反映建国初期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多种形态并存的现象,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可从中探索云南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轨迹。
汉文民族文献。民国以前,汉文少数民族文献多见于史书有关记载,主要有:刘日旬等撰《旧唐书·南诏传》。宋祁撰《新唐书·南诏传》和《南蛮传》。《南诏图志》,系南诏时期记载地理的专书。《资治通鉴》中记载南诏历史较详。唐梁建芳《西洱河风土记》,系最早记载南诏文化的著作,已佚。袁滋《云南记》,已佚。樊绰《蛮书》。徐云虔《南记录》,已佚。元郭松年《大理行记》、《马可波罗行记·云南行记》、李京《云南志略》、张立道《六诏通说》和《云南风土记》等。明诸葛元声《滇史略》、徐霞客《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蒋彬《南诏源流记要》、彭汝实《六诏纪闻》、杨慎《滇载记》、倪辂《南诏野史》、阮元声《南诏野史》、佚名《白古通记笺述》、杨鼐《南诏通纪》、顾应祥《南诏事略》、刘文徵《滇志》等。清代寂裕《白国因由》、释同揆《洱海丛谈》、倪蜕《滇云历年传》、师范《南诏徵信录》、丁毓仁《南诏备考》、毕曰氵零《苍洱小记》等。以唐代樊绰的《蛮书》、明代钱古训的《百夷传》为代表。樊绰《蛮书》,是研究南诏史最重要的一部典籍,全书l0卷,书末有附录、系表、地图、参考书目等,成书于唐懿宗咸通三年(862年),较真实地记叙了当时云南的山川地理、南诏历史、少数民族风俗制度。近现代,随着民族学研究的兴起,杨成志、方国瑜、江应梁先生等人首次开始对云南部分民族地区的社会调查,留下了一批民族研究文献。抗战期间,高校内迁,昆明一时名流荟萃,闻宥、费孝通、潘光旦、向达、白寿彝、陶云逵、马学良、傅懋绩、凌纯声、李佛一、李霖灿、江应梁、方国瑜、田汝康、范义田、彭桂萼等一批国内著名学者云集昆明,推动了云南民族学研究的发展,形成了一批学术价值很高的民族研究文献。建国初期的民族大调查,形成了上万件云南少数民族调查资料手稿,内容涉及云南彝、傣、白等23个少数民族的简史、概况、语言、民族识别等, 价值极高,不可复得。这些资料,为把握云南民族地区的情况、制定民族政策、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民族学研究的发展,影响极大的《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中云南部分,就是在这些调查资料的基础上成书的。近现代云南文献主要有:吴金鼎等《云南苍洱境考古报告》。方国瑜的《滇史论丛》以及以南诏文化为研究对象的《建置沿革》、《疆域考》、《金石考》、《宗教考》、《族姓考》等。尤中《中国西南的古代民族》、《中国西南的古代民族续编》、《西南民族史论集》、《中国西南民族史》、《南诏史话》、《南诏史概要》以及《古通纪浅述校注》。向达《蛮书校注》、《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王忠《新唐书南诏传笺证》。马长寿《南诏国内的部族组成和奴隶制度》。(美)查尔斯·巴克斯著,林超民译《南诏国与唐代的西南边疆》。(台北)李霖灿《南诏大理国新资料的综合研究》、江鸿《南诏兴亡之追踪》、王吉林《唐代南诏与李唐关系之研究》。香港林旅之《南诏大理国史》(上下册)。马曜《云南各族古代史略》、《云南简史》。李昆声、祁庆富《南诏史话》。邵献书《南诏大理国》等。在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开发民族文化、保护世界遗产的今天,民族学研究倍受重视,一批见解独到,有一定学术价值的民族地方文献纷纷问世。
综上所述,云南民族地方文献,种类浩繁,内容广博,为构建云南少数民族地方文献数据库准备了充足的数据源。
(二)网络环境下的地方文献资源建设
网络环境下的地方文献资源建设,首先应该把已有的馆藏地方文献资源数字化,形成自己的信息产品,增加网上信息存量,为云南地方文献网络体系提供充分的数据源。因此,云南地方文献资源数字化和网络化首先要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建立云南专题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先分为三种:云南地方文献目录数据库一云南地方文献专题全文数据库一云南地方文献多媒体数据库。按内容再细分为民族历史、文化、经济、民俗、文学、科技、医学、宗教等。将三种数据库有机的结合起来,分层次、分轻重地揭示云南专题文献的全部内容,提供给网上用户,实现资源共享。
1 建立云南地方文献目录数据库
地方文献是关于地方的全部资料,不仅其内容涉及一个地区的历史、现状、自然科学、人文科学、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著述形式也有方志、专著、期刊、族谱、地图、科技报告、专利文献、学位论文、会议记录等多种形式;文献载体更有印刷型书籍、缩微品、录音制品、录像制品、磁盘、光盘等众多品种。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首先要将这些原始数据以相应的电子记录组织成联机目录数据库,使用户了解各馆的馆藏地方文献信息,这是实现地方文献资源共享的第一步。
地方文献的书目数据库可以在目前正在建设的全国性古籍书目数据库的大前提下进行,可以借鉴CALlS(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中心建立联合目录数据库的经验,以我省各馆的书本式或卡片式的地方文献目录为基础,按照《汉语文古籍机读目录格式》进行规范著录,建立全省图书馆地方文献目录数据库,并待机与全国性的地方文献联合目录数据库相联。书目型云南文献资源库,范围包括云南特色文献之全部,侧重于文献名称、作者、出版地、出版时间等外部特征的揭示,提供文献的所有查找与检索途径。目前,国内许多省、市图书馆已完成地方文献信息目录数据库的建设及其网络化转换工作。如首都图书馆的北京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库、上海图书馆的馆藏上海地方文献中文图书目录、深圳大学图书馆的特区资料书目数据库等。
2.建立云南地方文献专题全文数据库
云南毗邻东南亚,少数民族众多,被誉为"植物王国"、"动物王国"、"有色金属王国",烟草经济为支柱产业经济,气候条件优越,旅游资源丰富,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各图书馆保存着大量宝贵的古籍、珍本、善本、珍本、地方志、历史档案等具有云南特色的专题文献。省政府把"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建设绿色生物工程"、"建设通往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大通道"作为本世纪初云南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作为图书馆则应立足于社会经济发展,建设与之相适应的诸如"云南文献库"、"云南少数民族数据库"、"云南地方文献数据库"、"东南亚库"、"生物资源库"、"旅游经济库"、"烟草经济库"、"有色金属库"等专题数据库,形成为本省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服务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构建有地方特色的专题数据库。这样便于将分散于各学科,分布于各种载体,分藏于各单位的零散的地方文献通过建库集中起来,既能弥补馆藏的不足,又方便读者。应有计划、有步骤地把馆藏地方文献资源中利用率高、有学术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地方文献转化为计算机化的可检索的数据,传输上网,建成具有本馆特色的地方文献专题全文数据库,为用户直接提供所需的全文信息。
在资源共享的信息时代,地方文献是图书馆信息资源中真正独特的财富。地方文献全文数字化的建设可以吸取一些地区古籍数字化的经验。如上海图书馆将古籍善本的全文,以图像形式扫描录入计算机,保留了善本的原样,研制出了中国古籍善本查阅系统;开了古籍善本全文光盘制作与服务的先河,也为地方文献的数字化提供了样板。又如,我国台湾的科研机构建立了汉籍全文资料库,其中就包括地方文献的全文库。再如,香港迪志文化有限公司与上海人民出版社联合制作的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更是古籍数字化的一个重大突破,它为地方文献的全文数据库的建立积累了经验。我省地方文献的全文数字化可以借鉴这些经验,原始纸质型民族地方文献的数字化可采用清华同方光盘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KD3.0系统和北京世纪超星信息技术公司开发研制的超星数字化系统,通过扫描将其变成图像存放到计算机中,再通过OCR软件的识别, 使其转化为文字,在原始文字的基础上进行文字的编辑。和书目数据库的建立一样,各个图书馆也可以采取联合操作的模式,分工协作,在完成各自独有的地方文献全文数据库的同时,互相交换数据,直至最终建立全省全国的全文联合数据库。云南社科院图书馆已建成馆藏云南民族文献数据库。
3 建立云南地方文献多媒体数据库
地方文献除了印刷型书籍外,还有录音带、录像带、幻灯片、缩微胶片、光盘等非书资料。可利用计算机技术,通过对音频、视频、图像、文字等媒体资料进行数字化转换,实现录音、录像资料的网上视听阅览,建成地方文献多媒体数据库。
图片零散资料的数字化。手稿、碑帖、照片、图片等可用电子扫描等方式变换成BMP,JPD,JIE等文件保存在光盘或存贮器上。云南地方文献多形式、多语种,要使图片、碑刻、手稿、族谱、家谱等零散资料保持其原貌,可通过扫描,存贮成图像的方式,再现原版。
录音和影视资料的数字化。可通过专用设备转换成计算机识别的音频和视频(AVI、MOV等)文件。即将视听资料的音、视频模拟信号,分别经计算机视频采集卡、声卡转换成数字信号,并利用硬件实时进行压缩,然后将压缩后的数据存储到高速硬盘中,即高保真地保存在光盘上或存储器内,使声音图像、动态图像数字化。将这些多媒体数字化信息制成多媒体光盘数字化文献和虚拟文献,以供脱机检索和网络传播。既方便了用户,也有利于非书资料型地方文献的保护,实现资源共享。
二、网上云南地方信息资源的组织和加工
我国政府上网工程和企业上网工程的全面实施和推广,区域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反映地方历史、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网络文献信息不断涌现,成为网络信息资源中独具特色的信息源,为图书馆的地方文献资源建设提供了新的对象。根据我省图书馆现有的条件,建设网络地方信息资源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建立云南地方信息资源导航库
搜索引擎能提供网络分类目录浏览的查询方式和关键词全文检索方式,但缺乏概念的、主题的、特定学科等的多种检索途径,检索效果不尽人意。中国高等学校文献保障体系(CALIS),把建立"重点学科导航库"作为一个重要的子项目。深圳大学图书馆参照CALIS重点学科导航库的要求和标准,根据我国经济特区的发展和该校的学科设置特点,建立了特区经济网站导航和特区文化网站导航两个专题导航库,分别通过CALIS管理中心的一期和二期验收。这是CALIS学科导航库中惟一以区域信息资源为研究对象的信息导航系统。我省图书馆对地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应突出其研究性、学术性和民族性,各馆可根据本地民族经济建设和本校学科建设的重点,编制地方信息导航库。地方信息导航的研究对象是地方网站,原则是提供查找网上地方信息的捷径。图书馆可对网上本地区信息资源进行筛选、分类和组织,建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网上信息资源重组,使网上的地方信息资源成为图书馆的虚拟地方馆藏。
(二)建立云南网络地方文献全文数据库
高校图书馆界对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性早已达成共识,开发网络信息资源势在必然。图书馆应有目的地下载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参考价值的网络地方文献,把分散、杂乱的网络地方文献加工成适用的网络地方文献专题全文数据库,把丰富的网络地方信息资源转化为馆藏,把网络中不稳定的地方文献资源转化为稳定的信息资源,为读者提供可检索的专题地方情报服务。不仅方便用户,而且使网络地方文献的开发、利用得到有序地管理和发展。深圳大学图书馆根据该校重点学科建设的发展方向以及经济特区发展的需要,开发利用网上资源,建立特区研究资料数据库。他们根据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的研究方向和各经济特区的发展特点,筛选网上各经济特区的地方文献,建立了特区大事记、特区法律法规、特区二十年专辑等专题数据库,以Web浏览形式供读者使用,这些专题数据库已被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作为经济特区研究常用资料挂在主页上。
(三)云南网络地方文献的分类和著录
互联网的信息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要更好地开发利用这些文献,使用户更加准确地获取地方文献资源信息,必须对网络地方文献进行分类和著录,建立可检索的全文数据库。深圳大学图书馆利用其开发研制的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SULCMISⅢ),在原有的CAMARC格式的基础上,开发出新的模块,对馆藏主体的中西文电子资源进行规范著录,并根据ISBD标准编写了《中西文电子资源CNMARC格式著录细则》,增加了856字段著录,856字段是关于电子资源的定位与检索,其著录规范包括电子资源的访问方式(协议)、关系、名称(描述注释)、形式、规范、统一资源定位(URL)等。对于网络地方文献著录来说,其访问方式(协议)是HTTP协议;关系是资源本身;名称(描述注释)是原文;形式是文本;规范是原文;统一资源定位(URL)是文献在本地服务器的URL和原文献的URL。目前已建成了特区全文数据库供校园网用户使用,为学校师生及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