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 > 计算机论文 >

论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地方交献的共建共享

发布人: 谜语网 发布时间:2015-10-03 字体: | | 打印文章

推荐阅读:论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地方交献的共建共享 论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地方交献的共建共享 地方文献论文 更新:2006-4-8 阅读: 论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地方交献的共建共享 摘要提出了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之问、高校图书馆与地方藏书单位之问在地方文献建设

论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地方交献的共建共享 论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地方交献的共建共享 地方文献论文 更新:2006-4-8 阅读: 论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地方交献的共建共享


摘要提出了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之问、高校图书馆与地方藏书单位之问在地方文献建设工作中实行共建共享的思路.进一步探讨了共建共享的四条原则及其基本内容和实施步骤。


关键词 网络环境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建设共建共享


分类号 G253

1 共建共享的必要性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全国出现了修志热;90年代后,各地方政府又大力开发地方旅游资源,使得大量从事地方史和地方资源研究的人员涌入高校图书馆。为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我国许多高校也开设了地方文献课程,并招收了地方文献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对地方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达到一个高峰。地方文献“资政、励志、存史”的重要价值也得到前所未有的发挥。虽然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建设工作近几年来发展很快。各高校图书馆相继成立了地方文献部(室),设立了不同特色的地方文献库(柜),编制了大量地方文献书目、索引、文摘、题录、手册、年鉴、图集等,建设了大批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库,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教学科研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由于网络环境下的各种变革,在地方文献资源的保障上已难以满足网络时代读者和用户的需要,因此,实现地方文献的共建共享,已是当今地方文献建设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共建共享是解决当前地方文献建设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惟一途径。长期以来,地方文献不仅被文化部列为公共图书馆工作的重要内容,而且作为高校图书馆的馆藏特色和服务特色。备受社会重视。但是,由于缺乏一个全国性的或地区性的图书馆协作规划,各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建设大多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从而产生出各种问题,使地方文献的建设与服务工作举步维艰。①认识上的问题。目前,各图书馆由于经费短缺和认识的偏差。在实际工作中,地方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有时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其表现为没有制定专门的地方文献建设工作计划,没有投入专门的经费,没有开展专门的服务,其结果是地方文献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无法满足读者的要求。②地方文献源问题。网络环境下。地方文献与其他文献一样,不仅范围广泛,数量巨大,形式多样,具有不同载体、版本,不同的生产、出版、发行单位,而且还包括地方档案文献、灰色文献(如科技报告、政府文件、学位论文等非公开出版物)和许多未开发的零次文献(如口头、实物文献),如果仅靠订购和市场购买是很难搜全的。由于地方文献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在地方文献的“呈缴”制度上,许多地方还没有明确的法规;有些地方虽然制定了有关法规,但并没有把高校图书馆纳入其中:而一些地方的高校图书馆也没有积极主动地与地方建立协作关系.造成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的短缺。③规范化问题。当前.在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录入中.主题标引缺省和不规范现象相当普遍。再者有的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对数据库各字段的定义也只限于基本的著录字段。这些都不利于更全面、更深入地反映地方文献信息。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所建设的地方文献数据库也难以入网,影响了对地方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

共建共享是保护地方文献遗产的需要。许多地方文献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如地方民间口头文献、实物文献,一旦失传就无法挽回。通过地方文献共建共享体系的建立,在地方文献的征集和利用上,就可以打破传统的条块分割和地域限制.有利于抢救某些随时可能消亡的珍贵的地方文献遗产。

2 共建共享的原则

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任务,就是充分利用当今有利条件,从实际出发,克服现实障碍,将各种因素转变为信息资源共享的社会基础与社会保障,组建信息资源社会保障与共享体系,最终完成以信息知识资源全社会全人类共享为特征的信息文明建设,充分发挥文献信息资源的作用,促进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根据这一任务,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的共建共享应遵循下列原则:

2.1 规范化原则

在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和服务体系中。参加馆要坚持执行统一的标准规范,如统一的用户界面、数据格式、数据库建设规则、信息交换协议、馆际互借协议等;数据加工技术采用国际标准、国内标准和国内高校的条例、细则;服务系统软硬件配置要采用国际通用的开放式操作系统平台技术。网络通讯协议TCP/IP技术,面向广域网的数据库技术等,以保障图书馆的计算机网络支持环境,使其能在广域网上互联。

2.2 实用性原则

高校图书馆作为地方文献资源共享体系中的组成部分.在进行地方文献资源建设时.应根据学校性质和专业设置特点。结合地方实际,有目的、有计划地采集地方文献。高校图书馆工作的性质及其服务对象。决定了其藏书的成分与内容兼有地方性和专业性.读者的需求又决定其将选择专业吻合的高校图书馆来检索和咨询地方文献。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大潮中,高校应不断调整与地方建设相适应的学科专业,在地方文献的收集中.根据实际需要加以采集。如果盲目地不加选择地追求多而全。不仅会浪费大量人力和财力,而且还会影响地方文献的共享质量。

2.3 易用性原则

目前国内对信息资源共享的理论研究主要有两种思路:一种是以提高文献保障能力为目标;一种是以提高信息可获知能力和可获得能力为目标。对一个文献资源共享体系而言.让用户以最快速最便捷最廉价的方式知道自己所需要的文献在什么地方.其重要性一点也不亚于拥有这些文献,而文献拥有数可以通过文献传输能力得以改善。在各种全国性、系统性的文献资源共享体系已建立的情况下,建设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的目标主要是为了获取信息时方便、

快捷和廉价,否则无优势可言。在提供地方文献服务时,既要提供二次文献,更要提供一次文献,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可采用E—mail、FTP、FAX、直递、邮寄等多种方式。

2.4 继承性原则

建国五十多年来,我国高校图书馆和地方公共图书馆在文献资源的收藏特色上都已形成了自己的格局,地方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只能在这种格局的基础上通过协调才能逐步实现,而不能推翻打乱、重建重组。高校图书馆应根据自己学校的不同办学层次、办学水平、办学特色、经济基础、地方文献基础和信息服务模式等具体情况,进行分工协调,充分发挥已有资源的效益,建立一个既符合地方文献资源共享体系要求.又充分体现各单位地方文献信息特点的保障机制。

3 共建共享的内容和实现步骤

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掀起了建设各种文献资源共享体系的高潮。科学院、文化部、教育部及许多地区纷纷建设本系统及地区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如教育部的“中国高等

1、“议论文格式”范文由查字典范文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议论文格式例文地址:http://www.tkpao.com/jisuanji/157570.html,复制分享写作指导范文给你身边的朋友!
3、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