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 > 计算机论文 >

关于西北地方文献资源联合开发的构想

发布人: 谜语网 发布时间:2015-10-03 字体: | | 打印文章

推荐阅读:关于西北地方文献资源联合开发的构想 关于西北地方文献资源联合开发的构想 地方文献论文 更新:2006-4-8 阅读: 关于西北地方文献资源联合开发的构想 地方文献工作是各级公共图书馆,特别是省级公共图书馆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省(自治区、市)图书馆工作

关于西北地方文献资源联合开发的构想 关于西北地方文献资源联合开发的构想 地方文献论文 更新:2006-4-8 阅读: 关于西北地方文献资源联合开发的构想


地方文献工作是各级公共图书馆,特别是省级公共图书馆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省(自治区、市)图书馆工作条例》明确指出,省馆应“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适合当地读者需要的藏书”。“有关本地区的地方文献资料应尽全收集”。近年来,从全国范围看,加强地方文献工作已成趋势。西北五省区馆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但是,工作进展的幅度还很不平衡,有的馆至今仍未真正在思想上重视、在措施上健全起来,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

1.地方文献的收集范围各自为政,很不统一,有的馆至今尚未制定地方文献采访条例,工作中的盲目性、随意性、零散性相当严重,重本地出版物,轻外地出版物;重正式出版物,轻非正式出版物;重历史文献,轻当代文献的现象还相当普遍。

2.地方文献的工作内容基本停留在以收集保存为中心,以阅览咨询为辅助。全面系统地加工整理仅仅是开头,大规模地开发利用基本上没有起步。就宏观倾向而言,“重藏轻用”在地方文献工作中表现得还相当突出。

3.就现行地方文献服务工作来看,诸如改善分析著录、揭示文献内容、深化咨询服务、扩大藏书宣传、加速书目工作、编印专题资料等等都还有许多事情要做。

面对现状,积极的选择就是:更新观念,加快步伐,在继续改进和加强地方文献收藏工作的基础上,开展大区协作,进行西北地方文献资源联合开发,不失为一条较为可行、较易见效的现实途径。

一、联合开发的可行性

大西北,以它辽阔的土地、瑰丽的山川、丰饶的资源,以它勤劳的人民、古老的文明、崭新的风采,在中华民族的发展上历来占有独特的位置。黄土高原、冰川戈壁、沙漠绿洲、河谷盆地……构成了西北地区特殊的地理特征;石油煤炭、稀有金属、森林草原、牛羊棉谷……构成了西北地区特殊的资源物产;涛涛黄河,更像一条纽带,贯穿四个省区,培育了灿烂的“黄河文化”。历史上西北各省区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也是源远流长。人所共知的丝绸之路、唐蕃古道,以西安为起点穿越了整个西北大地。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则以甘肃嘉峪关为终点横跨陕甘宁三省区。在政区的演变方面,仅以元代以后而言,西北各省区也一直紧密关联,交叉错综。元代设陕西行省,辖有今陕西省及甘肃东南部、宁夏南部和内蒙古河套南部一带;甘肃行省,辖今甘肃西部、宁夏北部、新疆东部、青海湟源以东及内蒙古西部地区。明代设陕西布政使司,除辖今陕、甘两省外,还辖有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黄河以南和青海省西宁市以东及内蒙古自治区河套以南广大地区。清代政府设新疆省,民国政府划甘肃省的宁夏道及内蒙古阿拉善、额济纳两旗为宁夏省,甘肃省西宁道及青海地区为青海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的建立,又给这种联系增添了新的光彩。建国初期,五省区又曾同属西北军政委员会管辖。西北五省区之间各个方面的合作与交流日趋扩大和深入。

在这一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无数仁人志士、武将儒生为探索大西北、开发大西北、保卫大西北、歌颂大西北,洒下了辛勤的汗水,建立了卓著的功勋,流传下来大量珍贵的文章著述和图表资料,或内容涉及数省,或文献散失于四面八方,而以流落西北各省区为最多。因此,首先,从历史、地理的因素来考察,开展西北地方文献的联合开发有着充足的依据和条件。

其次,从社会、读者需要的因素来考察。近年来,随着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发展,地方志、行业志、党史、地名编纂工作的普遍展开以及其它地方性专门学科研究的深入,对地方文献的利用需求越来越高,常常超越一省一区的范围。西北五省区之间地方文献的互相利用,近年来越来越频繁并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再次,从西北各省区馆地方文献工作现状来看,经过多年特别是近几年的重视和努力,以省区馆为中心,已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地方文献积累。特别是甘肃省图书馆,早在解放前刘国钧先生任馆长时,已开始重视地方文献工作。经过解放后几十年相继不辍的搜集、整理,特别是50年代设立西北地方文献专室之后,地方文献建设发展迅速,初具规模,为整个西北地方文献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全国公共图书馆界也堪称佼佼者。其它四省区馆,近年来也都程度不同地加强了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正在向工作的正规化、专门化、系统化方向迈步。

二、联合开发的内容与形式

首先,进行各省区地方文献征集与藏书建设协调,是联合开发的前提。

文献开发必须有一个较为完整、丰富的物质基础。由于历史的原因,西北每一省区都流散了为数不少的其它四省区地方文献资料。但因本馆地方文献征集范围、经费等方面的限制,除甘肃省馆外,各馆在开展征集工作时,一般对本省(区)文献趋之若骛,尽力搜集,而对其它省区文献或者十中取一,或者弃之不顾,造成征集工作上的量少、费力以及不应有的文献“流失”。为此,各馆应以平等互惠为基础,在征集本省文献的同时为其它四省区馆代征代购所需文献资料。由于地方历史文献日渐稀少,搜集不易,应作为今后相当长时期的重点对象。同时,现当代地方文献的搜集也应加强,特别注重著作手稿,“文革”资料及近年非正式出版发行的地方报刊资料的征集工作。对现有馆藏应互通有无。进行交换、价让、补缺复制等,使各馆的本省文献较快地得以充实,也为甘肃省馆西北地方文献专藏建成为西北地方文献的最后检索基地提供可靠的保证。

在征集问题上,关于“地方文献”理解不同,认识各异,互不统一,各行其事,也是造成地方文献征集工作宽严失当的重要原因。概括说来,对地方文献的解释有广义、狭义两种。广义的解释认为地方文献包括地方出版物,地方人士以及长期在本地工作、居住的有影响人物的著述,内容述及本地的外地出版物;狭义的解释则认为是指本地区和其他地区出版的涉及到本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文献资料。也就是说,以出版物的内容是否具有地方特点作为确定地方文献的唯一标准。从一般认识来说,文献收集越全越好,按广义的范围收集,可以避免遗漏,似乎是个理想的作法。但在实际工作中,如果不辨主从,巨细并收,反而会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分散,欲全而实不能全,影响文献收集的完整性与系统性,收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像甘肃省图书馆、湖南省图书馆等地方文献工作开展较早、较好的馆都以狭义的解释作为征集范围,这是值得其它省区馆借鉴仿效的。在此,我想再补充一点:对于地方历史文献,特别是辛亥革命以前的地方出版物,则应以广义的理解来收集,即:凡此前的本地出版物,不论其内容是否涉及本地,都应全搜集。对于著名的地方历史人物著作,似也以广义的理解搜集为宜。因为这些文献今已罕见,对于研究本地区各方面的历史发展,包括图书事业的发展,都有着重大的参考价值。至于现当代的本地出版物,则应以内容为尺度,完全不反映本地的(特别是许多科技文献)就不必作为地方文献来处理。当然,在地方文献收集范围的问题上,应该允许争论,但争论的目的是求大同,应在这一原则指导下,协商制定为五个省区馆所共同接受并遵守的西北地方文献收集范围,这对征集工作协作协调地开展,保证地方文献收藏质量是大有裨益的。

其次,进行现有地方文献核实、相对集中和分类编目工作,是联合开发的基础。

长期以来,除甘肃省馆以外,其它省(区)馆多未将地方文献设立专藏。以陕西省馆为例,除地方志已相对集中并编印了专门书本式目录外,大量的地方文献资料与其它图书混同存放,并分散于不同的业务部门管理。一般所设分类、书名、著者目录又未将地方文献清楚地反映出来,使地方文献的检索、管理、利用都十分不便。不仅如此,除了地方历史文献之外,其它地方文献的摸底、核实等工作尚未进行。究竟现有地方文献馆藏具体情况如何,还是一个未知数。显然,家底不清,不要说开发,既使读者一般的阅览、咨询需要也无法满足。因而,在加强地方 文献征集的同时,对现有馆藏进行调研核查就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在此基础上,应逐步地将地方文献从各个书库中调出,建立专藏,可按文献类型、时代、内容等不同情况进行集中管理、区别管理,并建立相应的卡片式目录,以供检索之需,以利开发之便。同时,还应积极创造条件编印成书本式目录,从而为编辑大型的西北地方文献联合目录,以进一步提高馆藏地方文献知名度与利用率。

再次,组织西北地方文献课题开发,是联合开发的核心。

其一,应将涉及整个西北的共性课题作为主要开发对象。例如,历史方面的丝绸之路问题、唐蕃古道问题、西域问题、西夏问题、民族问题、伊斯兰教在西北的发展问题、西北军阀问题、陕甘宁边区问题以及西北历史人物、政区与地名演变、民风民俗问题等;地理方面的黄河、黄土高原、冰川沙漠问题等;资源方面的西北矿产、水利、农林物产、畜牧问题等。这些都可列为专题开发的首选课题,采用编印联合目录、索引、专题文献资料汇编等多种方式,一馆牵头,多馆协作,分工负责,定期完成。

其二,主动与中央及其它省区有关部门联系,积极承担国家、省级有关地方史志、党史、地名等涉及地方的科研课题,对已承担科研课题的单位则积极与之建立联系,为其提供地方文献资料专题调研咨询服务,由一省(区)出面承担的项目,可转由各省区馆分担完成,或一馆承担,它馆协助完成。

其三、针对本馆、本省(区)地方文献资源与社会需求的实际,各省区馆拟定本省(区)地方文献开发规划,并互通信息,在以各自力量为主的前提下,一方面各省区馆为本区文献开发课题的主要承担者,另一方面其它省区馆有义务提供资料与咨询等方面的积极协助,把本省文献开发纳入到西北地方文献联合开发的总格局之中。

其四,各省区馆地方文献工作部门积极开展全西北范围内的高层次咨询工作,包括专题调研、课题跟踪、编选汇纂专题文献资料,以及代查、代译(主要是地方古代文献译为现代汉语)、代复制等多项业务。具体工作既可一馆承担,其它省(区)馆协助,也可委托他馆或几馆共同承担,亦可代其他省(区)馆接受咨询课题,构成一个有主从,有分工,有协作的咨询网络。

其五,作为远期目标,争取与出版部门挂勾,积极征得有关方面及上级领导的赞助支持,编辑出版定期或不定期的《西北地方文献资源开发丛刊》,作为地方文献联合开发工作的一个阵地和窗口,展示联合开发的书目、资料与研究工作成果。

三、联合开发的机构与组织

首先,当务之急是要像湖南、首都图书馆那样,应在西北各省区馆增设专门的地方文献部,并在经费、人员上给予保证,如果建部的条件尚不成熟,也可先成立一个地方文献组,附设于历史文献部或其它某部门;要像甘肃省图书馆那样,将地方文献相对集中,设立地方文献专室专库;要像广东中山图书馆那样,装备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化设备,进行地方文献数据存贮、检索、编目等工作。这是摆脱地方文献工作盲目、被动、零散、落后局面的重要机构保证。对于地方文献工作队伍,要选配热爱地方文献工作,熟悉本省(区)及西北历史与现实发展(包括图书事业发展),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与知识素养的同志组成,其中高、中级专业人员要占较大的比例,这是地方文献工作健康发展、联合开发富有成效的重要人才保证。

其次,在各省区馆地方文献工作机构建立健全的基础上,筹备建立联合开发的领导机构——西北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开发协作协调委员会,具体负责开发课题的宏观规划,日常工作的计划协调,有关章程、制度的修订和监督实施,地方文献工作研究与理论研讨的组织,开发丛刊的编辑等项工作。从目前图书馆各成系统、相对独立的现实出发,该委员会可首先由西北五个省级公共图书馆共同组成并开展工作,取得经验后逐步扩大,最终形成横向跨公共、高校、科研三大系统,纵向以总的协作协调委员会为主干,以各省区乃至地、县为分支的多级开发协作协调网络,在地方文献领域率先实现高层次上的资源共享。到那时,我们的地方文献工作将踏上历史性飞跃发展的新阶段,地方文献为促进大西北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教育事业的振兴和腾飞,为加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步伐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出处〕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989年第1期


1、“议论文格式”范文由查字典范文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议论文格式例文地址:http://www.tkpao.com/jisuanji/155944.html,复制分享写作指导范文给你身边的朋友!
3、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